四平八稳预算案/陈天文
刚在周五公布的财政预算案解除了富豪及中产阶级的疑虑,传说中的资本盈利税,遗产税并未真正出台。
5%的产业盈利税确实是属于资本盈利税务,但人生中脱售第一个产业是免税,如果不是高频炒卖产业,这点税务实属小儿科。
产业原本应该自用、住宿、办公、工业等等。因为有利可图之故,也因为社会日渐商业化,吸引了投资者、炒卖者。
100、200年前,融资没有,炒卖无踪影,局势可不是这么样。
投资、投机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也在某个程度推波助澜了价格;加上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集中化,产业价格渐渐让很多人民触手莫及。
中等程度产业盈利税是合符时势,能有效让价格沉淀,让屋价更加可负担。
不过,B40 的利益在一边,发展商的利益又在另一边,还有的是员工、供应商、税务等等一大箩考量。
整体看预算案,四平八稳。
中产阶级的痛苦不大,出血的是汽油开销(1.5公升以上排气量汽车),但住吉隆坡及周边地区有替代选择,100令吉公共交通及50令吉巴士任搭。
不加烟酒税的决定正确,大马长久以来取缔不够效率,加税会被走私抵消。
赌博税也让人叫绝,避开万字行业,转向赌场、老虎机俱乐部下手。
万字行业有一度增税,业者调低赔率应对,与非法地下万字的赔率差距拉远了,多年来业绩不振,看来很难再动刀。
赌场、老虎机俱乐部则对加税相对不敏感,别的不说,区区额外3000万执照费相对11亿令吉年度盈利是不足3%的影响,大幅调高营业税才是重药。
平衡财政,前景光明
政府基本上认定农业种植行业,特别是橡胶与油棕,是难以机械化的行业,让它享有人头税优待,这让其他行业哗然反弹。
说实在的,工业转型、机械化、高端化是势在必行,不过,当局应该推出人头税逐年涨价的路线图,让各行业缓冲,不能说涨就涨。
生活津贴重组,依据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派发援助金,加上每名合格孩童120令津贴,相较之前的一刀切机制,这次较公平,问题是如何鉴定收入。4000令吉以下收入的家庭,几乎是全无所得税档案,比较可能是通过公积金局鉴定。但,自雇人士、零散工作等等,怎么办?
从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经济增长率,是无惊喜,也无惊吓。
由于财政情况的局限,要考虑哪个应优先照顾,哪个项目可以暂缓实行,一个新手政府,是挺不容易的。
只要加强采购效率,杜绝款项流失,平衡财政,大马人光明前景指日可待。
【灼见】狮城派惠民红包/陈文坪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于2月18日公布2025财年预算案,主题为“齐心前进,迈向未来”。此预算案一经发布,便在坊间引发热议,不仅因其全民受惠的“红包”政策,更因其兼顾短期民生与长期发展的远见布局。
今年适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SG60),政府推出SG60配套,让人民共享国家繁荣成果。其中,每位年满21岁的国人可获600新元(约2000令吉)SG60邻里购物券,而60岁及以上者则可获得800新元(约2640令吉)。此购物券有效期至2026年底,确保不会引发物价波动,反而能带动小商家、超市、小贩中心的营业额,促进市场经济活力。
此外,政府也再次发放社区发展理事会购物券(CDC Vouchers),每户家庭可获得800新元,并提供水电费回扣、组屋杂费回扣、气候优惠券、教育储蓄户头补助、消费税补助券等一系列民生援助。单是SG60邻里购物券与社理会购物券,拨款已达30亿新元,让大部分家庭可获得数千元不等的补助。
财政管理谨慎务实
新加坡政府一向以审慎理财著称。以2024财年为例,原本预计仅有8亿新元盈余,但因多次发放社理会购物券等补助,最终仍实现64亿新元盈余,远超预算的8倍。
2025财年的整体预算为1431亿新元,在派发各类“红包”之后,仍预计有68亿新元盈余。从过往经验来看,新加坡政府的财政管理谨慎且务实,若无重大突发事件,如全球疫情或战争,明年实际盈余甚至可能超出预算1至2倍,甚至更多。
2025年预算案不仅关注民生,更展现了政府的长期远见。随着全球暖化和海平面上升,新加坡这一四面环海的岛国面临严峻挑战。若不提前规划,低洼地区可能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
早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已设立“海岸及洪水防护基金”,并拨款50亿新元发展“长岛”防护计划。
今年预算案再追加50亿新元,用于建设海岸防护设施,确保国土安全,保护人民财产。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体现了政府未雨绸缪、超前部署的治国智慧,也值得邻国借鉴。
展现政府治理智慧
本次预算案兼顾短期、中期与长期目标,涵盖民生补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层面:
短期:通过“红包”政策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中期:推动经济增长、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领域。
长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新加坡不仅派发红包,更通过精准投资、前瞻布局,打造一个更公平、更包容、更具创新力的社会。这份预算案,既理性务实,又不失人文关怀,展现了新加坡政府的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