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全国寻求民意的笑话/罗汉洲
希望联盟在丹绒比艾补选惨败后,民主行动党柔佛州主席刘镇东宣称该党领导层将巡回全国聆听民意,敦马哈迪医生则说要认真检讨,要纠正。
首先说刘镇东吧,他的话令我大吃一惊。什么?做了五十多年反对党,又执政了一年多的行动党,到了今天仍然不知道民意,需要巡回全国各地去问人民“你们到底还要什么?”
行动党党员遍布各阶层,是他们平日没有把民意反映上去,还是上层充耳不闻,闹到今日才说要巡回各地以了解民意?
尽管行动党自认是一个代表多元种族的政党,但它全靠华人支持才能有今日则毋庸讳言,因为马来人根本就不需它做代表,也从不把它看作是代表,华人则期待它取代马华,替华人讲话,所以支持它,所以行动党只需了解华人的民意,并按照华人的民意去做即足以“行走江湖”,它今日能跻身为执政之一员也正因为它在过去一直按照民意为华人讲话。
换言之,“巡回全国以了解民意”是掩饰遭华人唾弃的借口,何况如今资讯发达,面簿与华文报章都已充分表达了华人的民意,何必“巡回全国”?
上台之后不解民意
如今的行动党了解华人的民意,却敢敢逆民意行事,林冠英在补选过后仍坚持马华必须“放手”,否则不发放已准备好的3000万令吉给拉曼大学学院,稍后在“压力山大”之下,扭扭捏捏把拨款交给校友“监管”,此举是否内有玄机则且看下回分解。惟须知那3000万是人民的纳税钱,但林部长却把公家的纳税钱当作克敌制胜的私人武器,所以行动党了解华人的民意又有何用?
可以肯定说一句,不是行动党不了解华人的民意,而是成了执政党后的行动党没能按照华人的民意办事,它明知道华人反对把爪夷文列入华小国文课本、反对强制使用爪夷文、反对莱纳斯稀土厂、反对撤销拉曼拨款、反对庇护印度通缉犯扎基尔博士。但作为执政第二大伙伴的行动党并没能按照华人的民意去办事,以致终遭华人割席断交,行动党无需用上“巡回全国寻求民意”这花招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在野时的行动党很了解华人民意,执政后却不了解?
口说检讨一切照旧
至于敦马说要检讨,这句话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已说过好几次,每逢国阵在补选中蒙受挫败,他都说要检讨、要纠正,但过后又悄无声息,一切一仍旧贯做下去。
因此,我敢说敦马这次检讨的结果是一切归于平静,土著团结党一仍旧贯按照旧路线走下去,因为敦马已说得很明白,而且也是他第一个任期内一讲再讲的名言:各族都感到不公平就证明政府公平对待各族,各族都感到不满意就证明政府做得很好──什么逻辑?
所以无论是行动党或是土团党在“检讨”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稀土厂继续营业,扎基尔继续得到庇护,继续推广爪夷文,敦马也会继续批评人家的内政,继续指导人家如何治国,继续推行他在首个任期未完成的政策,他会继续让马来人感到缺乏安全感、缺乏机会、需要更多扶助,政府也提供更多扶助给他们,至于华人的诉求则以国家议题更重要为由推掉,因为他要维持各族都不满意的局面,以便续掌大权,行动党则继续义无反顾全力支持敦马所有的决定。
当了官改变发声方式/罗汉洲

民主行动党秘书长陆兆福在党代表大会上表示,行动党不是“静静党”,也不是“做了官就不敢怒敢言”。但他强调,作为政府的一员,必须用不同方式发声,要“有逻辑和技巧地向首相有礼貌地传递想法、协商”。
实际上,陆兆福所说的“有礼貌地传递想法、协商”,正是马华的“看家本领”——内部协商。
然而,这种方式最终却被华社讥讽为“越削越伤”,也让马华因长期抱持协商策略而逐渐衰落。行动党须引以为鉴。
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曾说:“反对党在外面大声呱呱叫,我都听不到;但马华在我耳边悄悄说话,我就听到了。”这与陆兆福的“有礼貌地传递想法”如出一辙。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首相是否听到了,而是他是否愿意接纳、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行动党不能像马华那样,把意见传递出去就算完成任务。
静不静人民心中有数
行动党到底是不是“静静党”?人民心中自有评判。例如:吉隆坡机场“小黑屋”事件、浮罗交怡禁止穿短裤事件、肉骨茶列入国家遗产事件、非回教徒少女因在自己店里穿短裤被罚款事件、非回教徒人士喝酒跳舞遭取缔事件。
在这些备受华社关注的议题上,我们看到的是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仗义执言,民政党与马华也发声声援,而行动党成员似乎选择作壁上观。因此,有人戏言:“一位张庆信,胜过40名行动党国会议员。”至于行动党是否真的“静静”,人民心中有数。
当然,身为政府一员并不意味着不能公开发声。例如,前年教育部宣布推行“巴勒斯坦团结周”,尽管教育部长是公正党人士,但12名公正党国会议员仍联名发表反对声明。
邓小平曾说:“不论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同理,不论内部协商或公开发声,能解决问题才是好办法。行动党的“有礼貌传递想法”是否有效?
希望联盟1.0至今,团结政府已执政超过4年,从华社的整体反应来看,对行动党的评价可谓贬多于褒。行动党必须正视这一事实,因为“有逻辑和技巧地发声”“有礼貌地传递想法”效果明显不尽人意,值得深思。
凭实际表现赢华社支持
行动党的另一大败笔,是在2018年大选时许下多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取消大道过路费、关闭莱纳斯稀土厂、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等。
当时,多位重量级领袖誓言“必定在任期内完成任务”,甚至豪言壮语:“若无法兑现承诺,我收工回家!”华社听后兴奋不已,最终却落得一场空欢喜。
此外,在华小四年级学习爪夷文课题上,尽管华社普遍反对,就连敦马哈迪医生都表示“华人不需要学爪夷文”,但行动党依然力挺该政策,并发表诸如:“学了爪夷文更像马来西亚人”、“学了爪夷文不会变成马来人”、“只是区区3页,就像世界末日一样。”
这些言论无疑让华社感到刺耳。
国阵时代,华人被告诫“要稳定,不要乱”,最终只能选择支持国阵;国阵倒台后,又有人以“难道你要包头做政府?”来吓唬华社,华人于是又选择支持行动党。
如今,行动党似乎已改朝换代,过去掌控党的旧势力式微,进入了“陆兆福时代”。然而,行动党能否凭借实际表现赢得华社心悦诚服的支持?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