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共收紧言论蔓延至金融界
中国禁分析师唱衰经济

中国收紧言论举措不断升级,除了严控媒体声音外,噤声行动更蔓延金融界。

《华尔街日报》星期三引述消息人士报道,指部分对中国持较淡看法的经济学家、分析师等,被口头警告不要发表与中国政府乐观表态不一的言论,如中国券商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师林采宜,就因唱淡而曾两度被中国监管机构及公司内部合规部门口头警告。



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受聘于商业机构,过往普遍有相当大空间发表独立经济分析,中央甚少干预。惟自去年下半年起,人民币开始大幅贬值,中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今年初股市熔断机制政策失误,导致A股大泻,各种挑战下导致中央开始收紧与经济相关的言论,企图压下市场上较悲观的经济分析。

《华尔街日报》头版的报道,就引用林采宜为例子,指她近期曾就中国企业债规模上升、住宅供应过剩、人民币贬值等议题公开表示担忧,因而收到两次警告。去年底她出席一项经济论坛时,更直认收到指示,要求评论人民币时要更温和,不要建议造空人民币,最终她只能建议投资者购买美元。

经济差,不化妆怎行?

有不愿具名、在中国工作的大型券商分析员透露,极度看淡中国经济的经济师“肯定要被叫去喝咖啡。”他形容中国“经济太差,不化妆怎么行?”加上许多公司去年业绩零增长,所以要唱好中国,令股民重拾信心。

《华尔街日报》3日的一篇报道说,中国当局将盯住那些发表有关中国经济悲观言论的经济学家、分析人士和记者,并且向公开发表与政府的经济观点相左的言论人士发出口头警告。



据报道,林采宜是接到官员口头警告的经济学家之一。林采宜所在部门要求她不要就人民币汇率等经济问题发表悲观言论。

这就使人们想起文革之前的情况:那时说国家“形势不好”是不小的罪过。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中国有些官员只爱听好话、恭维话。但是胡教授说,敢于向政府提批评并不是不爱国。 

他说:“批评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批评才是真正的爱国,因为只有批评才能揭露问题,最终有助于解决问题。”

专家评中国经济严峻

美国托莱多大学荣誉教授冉伯恭从来乐于指出中国经济的成绩,但是他星期三接受采访时,使用“严峻”一词来评论当下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的情势是相当严峻……中国的国债相对国内总产值的比例太高……习近平的经济改革很缓慢。”

民间不看好形势

胡星斗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中国)经济当然有它发展得好的一面。我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章中列举了中国各个方面的成就,包括最近一两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或许在世界上仍然是最快的或者比较快的。”

但是,胡星斗说,民间不是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形势好。 “在跟我谈论的朋友、企业家看来,可能中国的经济情况非常差……中国的经济是不是像民间很多人所认为的是负增长,或者至多2% 左右的增长 ?我们也很难下结论。”

《华尔街日报》3日引述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斯科特-肯尼迪的话说:“经济学家们就中国经济展开激烈争辩,而公众也能倾听他们的对话— 这对于中国成功渡过波涛汹涌的经济之海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门本月3日在香港发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左二为该部门主管李昌镛。(法新社)

IMF:中国转型方式有益全球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亚太地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达到5.3%,几乎占全球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

报告说,虽然亚洲经济增长略放缓,但依然是全球增长的引擎。尽管外部需求仍然疲软,该地区多数经济体的国内需求依然稳健,这得益于低失业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增长前景不尽相同。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从2015年的6.9%小幅下降至今年的6.5%。中国经济将继续调整,从制造业和投资向服务业和消费转型。该组织认为,中国这种向较缓慢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型,对中国和全球经济而言都是有益的,消费支出已成为中国经济更加重要的增长引擎。

马菲料维持强劲增长

由于消费税上调效果即将显露,日本经济增速预计在今年继续维持在0.5%,2017年将下降至负增长0.1%。人口老龄化和高企的公共债务依然是日本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拖累。

印度受益于低油价,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依然增长最快,今明两年国内总产值增速预计为7.5%。越南在东南亚地区快速增长的国家中表现突出,这得益于电子产品和服装制造业出口的快速增长。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预计将维持强劲增长。

虽然亚太地区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依然稳固,但该地区经济增长仍面临众多外部挑战,包括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新兴市场增长普遍放缓、全球贸易疲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增加等。这些风险加剧脆弱性。

反应

 

名家专栏

两大条件主宰中国股市/奕帆丰顺

中国股市在2024年未能实现真正的反弹。尽管9月宣布的刺激措施引发了中国股市上涨,但到11月底时,这些涨幅的三分之二已被抹去。

除了股市之外,中国继续面临重大的经济挑战(超低通胀、消费需求低迷、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房地产危机)。

另外,中国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犹在。

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愈发倾向于由上而下和国家控制的经济模式。

对于互联网、教培和电玩游戏的行业整改,以及对私营企业家的调查,均令中国企业估值受压,削弱投资者信心。

我们认为中国有机会在2025年成为黑马市场,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更多政策发力和放宽私营资本态度。

条件一:更多政策发力

自9月24日以来,中国各个政府机构相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协调政策,以集中力量应对国内的经济挑战,突显了中国对改善经济、提振股市的决心。

稳住房地产是复苏关键

我们相信稳住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而上述的楼市政策(包括帮助发展商完成项目、减少库存和降低借贷成本)将有助吸引买家回流。10月首100大发展商的新屋销售按年增长7.1%,为去年5月以来首次增长。

虽然房地产市场可能已经见底,但我们认为解决这场危机需要较长的时间。

我们认为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稳住房地产至为重要。尽管人行在今年10月20日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25个基点,但截至到11月底,中国的实际借贷成本仍然高达2.9%,主要受持续低迷的通胀影响。鉴于借贷成本高企,加上家庭信心薄弱,过去两年信贷和房地产的需求持续低迷。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中国将有更大的意欲和更多的条件以放宽货币政策。中国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2月9日将货币政策论调由“稳健”转为“适度宽松”,是自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以来的调整,以支持经济稳定。随著美联储将于明年进一步减息的预期,中国有更多条件在不引发重大资金外流、人民币波动的情况下刺激经济。

除了减息,我们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落实政策以减少高企的住房库存,并重塑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中国计划在35个主要城市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而最近进一步扩大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然而,我们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增加改造房的数量。截至10月,我们估计约有3.1兆平方米的新屋库存(或2580万个单位),远超改造房的目标数量。

考虑到改造房的计划规模仍然较小,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和稳定的进程预计维持缓慢。

危机牵动地方债

中国房地产危机突显了地方政府债台高筑。高额债务令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紧张,限制了过去两年的支持力度。中国在11月宣布将优先处理此问题,并计划到2028年将隐性债务由人民币14.3兆减少到2.3兆人民币。若然落实,这将有助减轻地方政府的高息负担,以释放更多资源促进国内消费。

我们认为明年的财政措施对于改善消费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执政下,中国可能面临美国贸易关税的挑战,以及与欧洲在电动车方面的紧张局势。中国家电以旧换新的计划刺激汽车支出,但其有限的覆盖范围并未能够扭转疲弱的整体需求。

在12月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国虽强调将扩大内需放在首位,但未有提出具体措施。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发力以增加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这包括扩大以旧换新计划、增加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或消费券、以及改善就业保障(支持青少年就业将有效提高信心和解决消费缺口)。

条件二:放宽私营资本态度

虽然上述政策有机会提振市场情绪,但对于推动股市向上的持续性将十分有限。由于中国正面临根本性的信心危机,短暂的刺激将难以解决长期低迷的内需。

对于信心问题,我们认为长期的结构性改革是扭转颓势的必要因素,而放宽资本市场的监管乃关键。放宽当前的资本管制将有助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和透明的资本市场,使中国企业能增加实质生产力,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

此外,私营行业需要重组,而这需要中央态度的配合,包括更大力度支持企业筹资、改善资本获取、及增加企业扩展业务的机会等。

我们认为私营行业对中国股市的潜在反弹贡献重大。为实现此目标,中国需要恢复竞争的中立立场,让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竞争。

我们预计非必需消费品、资讯科技和通讯服务行业的公司盈利在2025年将继续增长。

私营行业的成功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私营行业盈利和增长的提高将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们认为结构性变化(例如资本市场放宽管制以及加强对私营企业的保护)将促进中国股市的重新评级。

展望:2025战略投资部署

展望2025年,我们相信中国将是战略性配置的选择之一。

自9月以来,中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经济挑战,预计新一年将进一步加大行动。如果推出更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投资者情绪可能获得改善。

然而,我们认为中国股市的反弹浪能否持续,将取决于中国的长期结构性改革。

如果这些改革得以实施,中国有望在2025年成为一匹黑马市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