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半世纪传奇/谢诗坚

马哈迪其实在巫统成立时(1946),已是普通党员,但仍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在1964年首次参加国会选举而胜出,开启了他的政治人生。

在他进入国会后,就与对手李光耀在国会有了激辩(当时新加坡仍未脱离马来西亚联邦)。他的尖锐言论引起李光耀注意。



在李光耀回忆录中,他提到马哈迪在国会辩论时,对行动党的攻击达到高潮,形容人民行动党是亲华人,有共产倾向,也是反马来人的。在工业方面,人民行动党的政策是仅仅鼓励马来人当劳工,而不让他们有投资便利。

李光耀随即驳斥马哈迪的说法,他说“在10年内我们就会培养出新一代马来人,他们受过教育,懂得科技和管理现代工业。”

马哈迪也在他的回忆录(医生当家)中这样形容李光耀:“李光耀的态度和野心,与马来西亚的执政党(的政策)背道而驰。在1964年的大选中(指马来西亚),他尝试成为马来西亚华裔的领导者。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取代马华(在联盟)的地位。”

与李光耀注定是对手

接着他又形容行动党在大选中只赢得一个国席(参选9席),以致要取代马华成为巫统的合作伙伴,彻底失败了。而该党所说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口号并不如李光耀预期中的受落。



可以说,从60年代开始,李光耀和马哈迪注定成为“对手”而不是“同志”了。

果然在1965年,因李光耀与联盟领导人的骂战升级,也就使到联盟决定让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并非李光耀所愿,但新加坡人民则表示欢迎和接受)。

令人诧异的是,马哈迪参加1969年大选时,竟在阴沟里翻船,败给回教党。这是他难以接受的成绩。

5月10日大选成绩揭晓后的第三天,即5月13日,一场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在吉隆坡爆发,局势非常严竣,政府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史称“5·13”事件),继之,东姑虽仍是首相,但其副手敦拉萨已全面掌控政权。

此时,感到失落与不满的马哈迪,针对陈修信表示马华不加入内阁事件明确评论,马华不应留在政府内。

他的言论见报后,东姑在6月6日致函马哈迪,说后者的言论使事情变得更糟糕,乃劝马哈迪耐心等待国家恢复常态,不要再引发事端。

约莫10天后,马哈迪在6月17日回复东姑函件中指责东姑是导致联盟陷入危机的罪魁祸首,因而促东姑下台。当马哈迪的信件曝光后,震惊整个国家。

名著被东姑列为禁书

在恼羞成怒下,东姑于7月12日通过巫统最高理事会将马哈迪开除出党。及后马哈迪又出版名著《马来人的困境》,字里行间也指责东姑未能改善马来人的生活和待遇。但这本书一出版(1970年)就被东姑列为禁书。

离开巫统未超过两年,马哈迪又“英雄式”地重回巫统怀抱(1971),在拉萨首相(1970年出任第二任首相)的扶持下,马哈迪重新活跃于巫统党内。

1974年马哈迪时来运转。在大选中重任国会议员后,即被拉萨委任为教育部长。有了官职在身,马哈迪在1975年的党选中当选副主席之一,另两人是嘉化峇峇与东姑拉沙里。

当拉萨于1976年病逝,而胡先翁上位后,他出乎意料的,选中马哈迪而不是热门人物东姑拉沙里为副揆。

1981年当胡先翁决定退休,身为副揆的马哈迪也就明正言顺地成为第四任首相。马哈迪的强势政治也在政府和党内造成不同程度的震荡。比如1983年的修宪,对统治者的权力作了些限制、借用慕沙希淡击退拉沙里,使后者未能当上副首相。

1987年的党选,拉沙里与慕沙希淡连手攻打马哈迪的阵营,结果败下阵来。

在无从选择下,拉沙里另起炉灶(1989),成立46精神党,全面地参加1990年大选,企图夺下中央执政权。无奈时不与人,拉沙里只得认命。

从政54年永不言退

1998年巫统斗争升级,马哈迪亲手开除其“宠儿”安华,并在不久后,安华被提控上法庭不得保释。

虽然马哈迪在2003年退休,把棒子交给阿都拉。但在2008年大选过后,因为国阵受到重创,也给马哈迪一个强烈理由迫使阿都拉下台。当2009年纳吉取代阿都拉成为第六任首相后,马哈迪也重回巫统。

但在2013年的大选后,马哈迪又发现纳吉战绩不佳,加上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案件不断积累和爆开内幕,也就出现了马哈迪临老(91岁高龄)再重出江湖,与慕尤丁共组新党——马来西亚土著团结党,明显冲着纳吉及巫统而来。

从1964年从政以来到今天的第54个年头,马哈迪在政坛上似乎永不言退。他的思维造就了他不断地斗争和不断地抨击他认为不称职的领袖。也因为他的心态与性格使然,这一回马哈迪钉上了纳吉。

这种斗争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要承认的是在这半个世纪,马哈迪仍然是政坛翻云覆雨的高手。

 
 

 

反应

 

言论

征服宇宙海洋探索未来/谢诗坚博士

当今世界正在面临一个巨大转变,这个转变令人望而生畏,几乎不知道下一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尤其是中国。

80年代初,这个国家还是显得非常传统,甚至可说是比较落后。进入90年代,我们终于看到中国的一个新形象;然而天翻地覆的变化,则还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事。

21世纪以后的中国令人眼花缭乱,因为我们难以想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能做什么?当我们看到中国要开始运转高铁时,我们都睁大着眼睛说,为何高铁可以行驶得那么快?因为在过去的中国,它的铁道最高时速是120公里,但是这个高铁竟然可以突破到每小时200至300公里。

后又重新的审视,中国在各方面的进攻,已经不再讲求传统的行业,也不再讲求围绕太空要探索什么?而是向更高层次的太空的世界、海底的世界去探讨。

当前,我们看到中国又一个新的面貌,跟我们过去所认识的高科技及太空的探索完全不是一码事,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像无人机可以在太空遨游,而高科技的武器可以在无人驾驶下操控自如,可以达到任何目标。

时代进步超越想像

这意味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已经发展到超越我们的想像。我们现在在面对着一个比较新奇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对太空的研究。

但由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地球70%是海洋,30%是陆地,所以我们要探讨海洋的神秘,或许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后来人类又突破了。

就比如美国领先的世界可以向太空发射火箭,它甚至可以发射很多种武器,隐藏在太空里面,让你看不到它的危险性,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在海洋底下,又是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这个海底是深不可测的,所以到今天为止,中国和美国都在竞争,到底谁能抢先在攻入这个海洋领域里?

既然美国在太空领域领先了,那么中国就向海洋进军,可是它发现到向海洋进军的同时,又出现了两个比较不能够相称的矛盾,第一个矛盾就是海洋同样是深不可测,宇宙也是完全不能探测它的未来以及它真正的走向。

人工智能征服世界

看看今天中国的高科技、海洋发展及宇宙发展所带来我们完全想像不到的画面。

直到今天为止,没有人能够全面了解海洋到底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太空又是什么,所以我们只好跟着这样的一个步伐:发展人工智能,制造这个看不见的武器来征服整个世界。

从1980年开始到2020年的40年间,变化的过程几乎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崭新世界。到底世界将来会走向哪里?没有人知道。

这就是我们今天正在面对及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