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频出手雪隆买地
马星双威扩张利股价

(吉隆坡7日讯)频频增购地皮的新闻,推动了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和双威(SUNWAY,5211,主板贸服股)在过去三个月的股价表现,而两者均专注于巴生谷推出可以快速完工及取得盈利的发展项目。



马星集团和双威近期来积极在巴生谷购买地皮,分别将各自在巴生谷的发展总值,推高6%和42%。

购买地皮后,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依旧处于舒适水平,因此,摩根大通分析员认为没有筹资的必要。

相比马星集团,分析员认为双威的地库策略及执行能力更佳,不过仍维持双威“中和”的投资评级,因为利好已经反映在股价上。

同时,分析员也“中和”看待马星集团以实际净资产价值(RNAV)的27%折价来交易,符合领域的历史平均值。



绿盛世实达领跑

分析员首选绿盛世(ECOWLD,8206,主板产业股)和实达集团(SPSETIA,8664,主板产业股)。

其中,看好绿盛世强劲的预售表现及市占率、赚幅及净利复苏等。

另外,看好实达集团更稳固的市场地位,以及并购岛屿集团后的规模。

负债水平舒适

今年迄今,双威和马星集团各买下四片地皮。

双威买地的价位大概是发展总值的12至16%,而马星集团则是9至12%,均落在10至20%的正常范围内。

分析员点出,买地将导致双威2017及2018财年的净负债,从41%及39%,走高至47%和45%。

至于马星集团,则是会从期间的5%及净现金情况,分别扬至21%和14%,不过分析员仍将两者净负债视为舒适水平。

分析员认为,双威和马星集团的收购活动,都是专注在可以更快完工和取得盈利的巴生谷发展项目。

双威的收购策略,是借助双威Velocity和USJ1的双威城镇的成功模式和强项在于综合发展。

马星集团则较专注于可负担的纯住宅或服务式公寓项目,每单位70万令吉。

不过,分析员点出,执行能力仍是马星集团的风险之一。

反应

 

财经新闻

客户是全球超大业者 建筑与产业股冲击小

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

(吉隆坡15日讯)面对潜在的美国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限制,联昌国际证券认为,短期内大马建筑和产业领域几乎不受影响,毕竟目前相关业者所获的数据中心合约,主要来自海外的跨国公司。

联昌国际证券分析员指出,潜在的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对本国建筑商的现有数据中心合约几乎没有影响,因为绝大多数项目来自跨国科技企业,或是全球性超大规模(hyperscale)的数据中心业者。

“根据我们的观察,国内现有的数据中心项目,基本不受到美国AI芯片限制出口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尽管面对芯片出口限制的潜在风险,我们注意到,现有的本地数据中心项目仍如常进行。”

数据中心项目值39亿

双威建筑合约占比最高

在该分析员追踪的建筑股中,双威(SUNWAY,5211,主板工业股)通过持股65%的双威建筑(SUNCON,5263,主板建筑股),拥有合约占比最高的数据中心项目,价值39亿令吉,或占该公司全部未完成订单的54%。

至于金务大(GAMUDA,5398,主板建筑股)与IJM(IJM,3336,主板建筑股),该分析员估计,数据中心项目占前者的25亿令吉或7%合约,同时占后者的2亿令吉或2%合约。

在产业发展领域,该分析员认为,情况和建筑领域相似,短期内不太受到美国限制芯片出口的冲击。

“本地大多数的数据中心相关投资项目,仍在初始阶段,资本开销极少,同时这些项目基本背靠跨国科技企业,或是全球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者。”

在分析员追踪的产业股中,他并未将数据中心相关产业收入,纳入双威、UEM阳光(UEMS,5148,主板产业股)和实达集团(SPSETIA,8664,主板产业股)的估值模型中,而马星集团(MAHSING,8583,主板产业股)的估值则包括价值14亿令吉的数据中心相关产业收入,占其估值的26%。

总体而言,该分析员维持建筑股的“增持”评级,金务大、IJM与马资源(MRCB,1651,主板产业股)依然是首选建筑股,目标价分别为6令吉、3.80令吉和96仙。

同时,分析员也保持产业领域的“中和”评级,首选产业股为马星集团,目标价是2.10令吉。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