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担忧失优势 增长恐减退
马银行不分拆回银业务

阿都法立(左起)、莫海雅妮和费沙扎希尔,一同出席记者会,汇报马银行的业绩表现及前景。

(吉隆坡30日讯)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集团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阿都法立表示,不会分拆回教银行业务,因为一旦分拆,回教银行的业务将失去优势,增长也会减退。

阿都法立在马银行上半年业绩汇报会上,对媒体表示,大股东国民投资机构(PNB)欲通过“围篱”(Ring-fencing)机制,圈定其20%股权为“回教股”(i-shares)的计划颇为有趣,而董事部也有针对此事展开讨论。



不过阿都法立也坦言,有几件事情是马银行无法妥协的。首先,马银行不会成立新的子公司;第二,马银行不会制定拥有不同权利的其他级别股票。

“董事部要确保为股东作出最佳的选择。”

回教股圈定言之过早

至于“回教股”圈定计划能否成事,阿都法立表示,一切还言之过早。

另外,他也说,马银行不会分拆旗下的马银行回教银行,因为一旦分拆,回教银行业务将失去优势。



“我们的回教银行业务得以增长,归功于现有的优势模式。如果将其‘分割’出去,我们的回教银行业务与其他业者将没有差别。没有了优势,增长也会随之减退。这是没有意义的。”

马银行回教银行次季表现依旧强劲,税前盈利激增53.4%至12.7亿令吉。同时,保持我国最大回教银行的地位,市占率高达30%。

两周前,国民投资机构主席丹斯里阿都华希曾经表示,计划将马银行的20%股票圈定为“回教股”,以创造更多符合回教交易的上市投资工具。

通过“围篱”机制,符合回教教义活动中所得到的净利,将用来支付回教股的“盈利分享”。

一同出席今天汇报会的,还包括主席拿督莫海雅妮和财务总监拿督费沙扎希尔。

减值亏损降  派息23仙

次季净利扬43% 半年赚33.6亿

马银行截至6月30日次季,净利年增43%至16亿5844万令吉;营业额持平在109亿2230万8000令吉,并宣布派息23仙。

累计上半年,净利也涨30%,录得33亿6123万7000令吉;营业额持平在222亿37万7000令吉。

阿都法立在业绩汇报会上表示,净利走高是因为净营运收入扬升5.8%,且净利息赚幅也改善13个基点。

另外,净减值亏损按年显著滑落33.1%,也助了一臂之力。

为了回馈股东,董事部宣布派发每股23仙的中期股息,其中5仙是现金股息,另外的18仙可再投资。

以上半年来看,净营运收入攀至1136亿令吉,主要由保险及回教保险的25.6%增幅、集团社区金融服务(CFS)业务的8%增长所驱动。

净基金收入起10.9%至82.6亿令吉,抵消了净费用收入的微幅跌势。

贷款增长6.4%

虽然营运环境充满挑战,但马银行的贷款增长仍按年增长6.4%,超越行内同期的5.7%增长率。

其中,领跑的是大马业务的贷款增长(6.4%),接下来是新加坡(4.9%)和印尼(3.2%)。

总存款走高1.2%,因国际营运业务走高3.8%,符合马银行专注于低成本的来往与储蓄户头(CASA)存款,并远离成本较高的存款组合策略。

再加上严谨的定价纪律,让马银行得以减轻净利息赚幅萎缩的压力。

6月,其净利息赚幅从去年同期的2.28%,扬升至2.41%。

阿都法立预计,市场竞争将拉低下半年的净利息赚幅,但该银行会通过各种努力,让净利息赚幅取得增长。

“实际上,如果我们选择给予有竞争力的价格,我们的贷款增长会涨得更快。”

惟马银行的考量是,究竟要让贷款增长更快速,还是保持此水平,以维持净利息赚幅的表现。

无论如何,他相信,马银行净利息赚幅仍有增长空间。

贷存比例改善至93.8%

截至6月,马银行的贷存比例从93.9%,改善至93.8%,归功于该公司持续维持有效资产与负债平衡的努力。

其中,马银行大马业务的贷存比例企于90.9%,马银行新加坡则为91.4%,印尼则报86.7%。

此外,流动性覆盖率(LCR)持稳于146%,远超越国家银行80%的最低要求。

马银行是区域中资本最充足的银行之一,总资本率为18.98%,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例(CET1)为13.56%。

汇报会其他谈话重点

●下半年的营业额增长,将由特定领域的贷款增长和费用收入所支撑。

●新加坡和印尼业务所面临的挑战,是激烈的市场竞争。

●CASA势头良好,不会卷入存款的价格战。

●全年的贷款增长料与符合行内的表现,约介于6至7%或稍低。

反应

 

财经新闻

房市改善成催化剂 银行股上涨周期稳固

(吉隆坡23日讯)数据中心的前景存不确定性,抑制了银行领域的股价走势,但有分析员点出,银行基本不会面临重大盈利降级风险,相反,随着产业市场改善,将转化成催化剂,因此看好银行股的上涨周期稳固。

拜登政府早前公布了针对英伟达及其同行的先进AI芯片销售限制的规定,但规则尚未最终敲定,并且在特朗普政府下可能会“修改或放宽”。

对此,联昌国际投行研究分析员点出,目前实施的禁令确实为数据中心带来不确定性,虽说不会对银行领域带来降级风险,但如果真的带来冲击,料会限制贷款增长。

分析员表示,撇开数据中心未知因素不谈,产业市场有所改善,可能会带来新的正面催化剂。

伴随着通胀环境走高,往往会导致产业的估值提升,而贷款组合所需的抵押品估值也会跟着走高。

回看历史记录,这也有助于降低信贷成本,为银行领域带来积极提振。

交易量逼近新高

分析员点出,按照2024年第三季的数据来看,前9个月的产业市场仍处在上升周期,交易量更逼近2011年,即10年前创下的43万403套产业的历史高点。

实际上,自2012年至2014年实施一系列监管措施后,产业市场就一直处在低迷期。

最重要的是,2023年产业交易额就来到了1970亿令吉的创新记录,目前了解到2024年首9个月已来到1620亿令吉水平,若沿用总年化价值来计算,预计全年能达到2170亿令吉,意味着能在2024年创下另一个新高。

另外,未售出单位数量创五年新低,同时也是连续两年呈两位数下降,且2023年未售出单位数量(5万5348套),低于2019年疫情前(5万6988套)。

外国学生租房需求大

分析员表示,其实大马的教育大受海外欢迎,不同国家来马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等。

大马作为留学目的地,主要归功于货币便宜,且也被视为能为K-12年级学生提供物有所值的教育。

虽说非大马学生在各个国际学校共有2万9353名,看起来并不是个大数目,但这对租房需求的贡献相当大,因为一些学生有全职看护人员陪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3年,2万9353名非大马学生,就占了全国5万5348套未售出产业的53%,超过了一半。

另外,分析员点出,从2024年开始,“大马第二家园”(MM2H)计划下购买产业有了新要求,即最低的产业价值至少为60万令吉,而柔新经济特区类别,则没有最低价值要求。

虽说市场有很多反对声浪,对最低价值的要求嗤之以鼻,但从积极的层面来看,有关调整与之前大不相同,之前购买方每月最低收入至少为4万令吉,流动资产至少150万令吉。

分析员认为,如若结合大马对外国学生的竞争教育体系来看,大马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大马也是少数东盟国家之一,即允许外国人购买永久型产业。

信贷成本水平有利

分析员点出,更好的产业市场估值对银行领域来说是个好兆头,目前预计2024年和2025年的平均信贷成本为25个基点。

就整体而言,分析员继续认为银行领域会继续处在上升周期,而首选股是丰隆银行(HLBANK,5819,主板金融股)、大马银行(AMBANK,1015,主板金融股)以及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

分析员看好丰隆银行,因为账面价值稳健,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其担忧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散。

至于大马银行,估值仍处在低廉水平,且随着信贷成本下降,料会提升净利表现,而非利息收入,以及贷款也有所增长。

另外,马银行给出的周息率相对诱人,预计能继续支撑股价走势。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