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默克尔连任德总理呼声高
选择党或改写政治版图

德国总理默克尔星期六在格赖夫斯瓦尔德镇的讲台上,竖起拇指。(美联社)

(柏林24日综合电)领导欧盟的德国今天举行大选,极右“德国另类选择党”有望取得联邦下议院60席,成为二战后首个跻身国会的极右政党,改写德国政治版图。在英国脱欧成定局、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将举行独立公投之际,面对极右选择党的冲击,执政的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基民盟)、连任呼声甚高的总理默克尔,和主要对手社会民主党党魁舒尔茨呼吁选民,抵制极端政党,守护民主。

或平科尔在任16年纪录



默克尔所领导的基民盟选情领先,被认为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正“坐等”连任。如果成功连任,这将是她作为总理的第四个任期,追平前总理科尔创下的在任16年的纪录。

大选成绩预料在星期二才揭晓。默克尔与舒尔茨上星期六分别返回家乡,为竞选活动划上句号。默克尔抵达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并前往去年地选中落入选择党手中的格赖夫斯瓦尔德及吕根岛,企图收复失地。

舒尔茨则抵达出生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埃施韦勒附近的亚琛市。他说:“选择党并不是德国的另类选择,它们是德国的耻辱,更是德国选民的敌人,我们要守护民主。”他更以“煽动暴行的组织”形容选择党。

吁以选票抵制选择党

选民亦呼吁以选票抵制选择党,25岁的罗森克兰茨为一个名为“民主需要你”的组织工作,他希望首次参与投票的年轻人,令选择党的得票率少于5%,从而令该党无法取得国会议席。罗森克兰茨鼓励年轻人站出来:“从英国脱欧公投上,可以看到年轻人不投票的严重后果。”



德国报章《世界报》星期五刊登民调机构“尤戈”的调查显示,2000名受访者中一半赞同极右政党促默克尔下台的主张,当中不少是社民党的支持者。选前最新预测,基民盟的得票率约为37%,社民党以22%紧随其后,选择党料可得到13%选票。

柏林一名选民在星期日的大选中投票。(美联社)

选择党料进国会
内讧炽烈  领导未定

虽然预料极右派“德国另类选择党”可进入国会,但该党权斗激烈,温和与激进派系争夺上位,迄今仍未清楚未来由谁领导。

东德出身的女科学家彼得里在2015年权斗中,击败创党人路克成为党魁。她虽曾发表“如有需要开枪阻止难民入境德国”的激进言论,但今年4月召开党大会时提出议案,建议以务实政纲令该党走入“主流”,但被党内更为极右的敌对派系封杀,她已宣布不出任该党总理候选人(即排名单首位)。

选择党后来选出现年76岁、原属基民盟的强硬派高兰及38岁女同性恋者、前投资银行家魏得尔担任新领导层。

不过两人近日均爆出丑闻,德国传媒本月公开魏得尔2013年一封电邮,她形容默克尔政府是“猪”,“只不过是二战战胜国的傀儡”。

高兰本月发表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言论,表示德国有权“为两次世界大战德军的成就而自豪”。这番话打破德国政治的禁忌。

绿党共同主席奥兹梅尔(右)星期日在柏林-克鲁柏格投票站投票。(欧新社)

三分一选民举棋不定
默克尔吁踊跃投票

据投票前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德国选民仍未决定把票投给谁。

近两届德国大选,投票率均处于71%左右的历史低点。默克尔为争取为数众多的摇摆选民,扩大本党派在大选以及其后组阁时的赢面,22日结束正式竞选日程,23日在柏林会见其领导下的基民盟党内青年竞选干事时,再度发声呼吁选民前往投票。

默克尔呼吁说:“出发去投票吧。每一票都很重要。”

强调社会公平重要

她在选前最后表态中强调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并表示针对如何保持德国经济繁荣描绘出蓝图、维护安全、数字校园、家庭政策以及欧洲一体化等议题也同样重要。

她也利用选前最后的时间,访问了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自己作为直选议员的选区。

社民党主席舒尔茨对于“德国另类选择党”可能越过5%的得票率门槛、从而进入联邦议院,舒尔茨说:“这是从1945年以来,联邦议院首次面临一个‘民主掘墓者’的威胁。”

根据此前的民调显示,凭借反对默克尔难民政策迅速积累支持率的选择党,可能在本届大选中获得11至13%的选票,从一个上届大选时刚刚成立的政党,窜升至国会第三大党。

默克尔与德国前总理科尔。科尔是德国统一之父,今年6月逝世。

德国首位女总理默克尔
物理学家转型政治家

默克尔1954年出生在德国汉堡,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拉丁语和英语教师。

在母亲影响下,默克尔精通俄语和英语。她在接受专访时回忆说,她的童年“没有阴影”,“父母虽忙,却充满爱”。

1973年,默克尔到知名的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考获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进入原东德科学院工作。

35岁时,已经成为物理学家的默克尔告别实验室,加入了民主觉醒党,正式开始政治生涯。

在默克尔初登政坛的时候,德国前总理科尔对她帮助很大。1990年,科尔仅与默克尔会面两次后,就将她确定为统一后首届内阁的部长人选,先后担任妇女部长和环境部长。

1999年,已退休的科尔承认曾接受政治献金,基督教民主联盟党陷入危机,不久时任基民盟主席朔伊布勒也深陷政治献金泥潭。默克尔此时取代朔伊布勒,成为基民盟第一位女主席。

2005年,51岁的默克尔当选总理,顶着“德国首位女总理”、“现代德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等头衔上任,并分别在2009年、2013年连任。

在默克尔执政的十多年里,欧洲先后经历欧元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多重考验。

社会民主党领袖舒尔茨星期日在乌尔斯林镇的投票站投票。(欧新社)

舒尔茨  德政坛“黑马”

德国本届大选的“黑马”舒尔茨,在1955年出生于德国与比利时、荷兰交界处的埃施韦勒镇。

年轻时的舒尔茨曾经历过辍学、酗酒。他曾梦想成为一名足球员,不过膝盖严重受伤粉碎了这个梦想。

在经历自己口中的“人生最底层”数年后,舒尔茨在家乡开了一家书店,结婚有了孩子,完成人生第一次“转身”。

舒尔茨从政后在31岁时当上市长,1994年成为欧洲议会议员。在欧盟政治圈活跃18年后,他在2012年当选为欧洲议会议长。

他在两年后的2014年成功连任,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连任的欧洲议会议长。至此,舒尔茨完成人生的第二次“转身”。

舒尔茨在2016年11月宣布不再寻求连任欧洲议会议长,回归德国政坛并于今年3月19日当选社民党主席,同时参选总理,此乃他第三次“转身”。

承诺变革的舒尔茨引发“新人效应”,社民党的支持率此后攀升,并一度在2月反超执政基民盟。他被视为唯一能挑战“长年总理”默克尔的人。

然而社民党在今年德国3个州份的地方选举上惨败,不仅败走萨尔、石荷两州,该党的“票仓”北威州也变天,让该党与舒尔茨大受打击。

其后舒尔茨竞选之路开始“后劲不足”。在本月3日的唯一一次电视辩论后,他的支持率仅35%,默克尔则是超过半数。

获多数席位政党组阁
党魁将被提名当总理

德国的选举制度并非一人一票直接投票选出总理,而是结合直选与比例代表制选出联邦议会议员,再由议员举行内部会议,推选新任总理。选举中,每位年满18岁的合资格选民,皆会手持一纸两票。

一张选票上有两项栏区,一栏是圈选区代表,另一栏则选政党。第一票选区代表,是依照最高票当选制度进行,选民直接票选出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德国共分为299个选区,各区的胜选者皆占一席。

第二票则是比例代表制,选民投选信任的政党,而选票将决定每个政党在议院中所占席位的比例,第二票同样产生299个议席。

获得大多数席位的政党方能筹组内阁,而政党内的头号候选人则会由总统提名,并成为总理候选人。最后经国会的秘密投票通过后,方能登上总理之位。总理任期为4年,并可无限制地连任。

170925d02 noresize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德国铁娘子回忆录轰动 默克尔访华12次·与习近平比较中国德国

报道:李婧梵、黄宇翔

默克尔回忆录《自由》发行,揭示她作为德国总理的特色及访华12次与习近平会面内情,她也揭开普丁交往秘辛。从习近平的中国历史自信到俄乌冲突反思,引发全球热议。

题为《自由》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回忆录《回忆录1954至2021》在11月26日全球发行,于30多个国家同步上市发售。

作为执掌德国长达16年的总理,默克尔的回忆录一上市就备受全球媒体关注,《自由》内容包括了她怎样在前东德成长,以及加入德国政府,成为总理后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及俄罗斯总统普丁打交道的秘辛,对习近平与普丁都有独到的观察,也对俄乌战争、难民危机议题作出反思,成为舆论焦点。

《自由》里,默克尔自言对习近平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习近平是一位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对历史上的中国地位非常自信,她也表达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功败垂成感到惋惜,但她也认为中国并非真正的相信多边主义,只是嘴上说说罢了。

西方领袖眼中的习

默克尔的回忆录作为另一面镜子,映射西方大国领袖眼中的中国与习近平。

《自由》由默克尔与其长年合作的总理办公室主任鲍曼合作撰写,篇幅长达700多页,在欧美,默克尔回忆录德文版与英文版同步发售,而在亚洲区内,成立仅5年、台湾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堡垒文化出版社抢下中文版同步发行,日文版则要到明年5月才出版,台湾是少数亚洲区与德文同步出版的地区,打赢了这场“出版战争”。

在回忆录的第5部分,默克尔详细回忆了她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打交道的经历,默克尔在总理任内合计12次出访中国,是西方国家元首里任内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领导人,她自言延续了前任总理施罗德的传统,尽可能每年率领一次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在16年内12次访华,默克尔已尽量做到她的自我期许。

对兵马俑惊叹不已

她每次到访中国,除了到政治中心的北京外,还会拜访另一个城市,她说,“至少能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丰富性有个概览了解”,而她最爱吃的中国菜则是“宫保鸡丁”,2014年访问成都期间就几乎自己吃完一碟。而当中她印象最深的是西安的兵马俑,她写道:“我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一起参观了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陵墓于公元前246年兴建。数以千计的陶俑被挖掘出来,每一个都不尽相同,他们栩栩如生并逼真还原了皇帝的军队与其装备。我对这座陵墓惊叹不已,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看过的景象。”

近距离观察习近平

默克尔认识习近平始于2009年,习近平当时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访问德国,两人因而结识。

在习近平上台后,默克尔与习近平的互动更多,她说:“我与他的前任胡锦涛主要进行礼貌性的会谈,所有重要的双边问题都是与总理温家宝讨论。习近平上台后,几乎所有问题我都是跟他直接讨论。”

对习近平两点认识

默克尔对习近平有两点认识,一是认为习近平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二是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直到近200年才处于衰落。

默克尔说:“随后,我更清楚理解他是如何诠释中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该条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已故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认为习近平:“曾经受的磨难与考验,1969年到陕西插队,一步步往上奋斗,从未有过牢骚或怨言。我想,他应该属于曼德拉级别的人物。”显然,习近平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政见难以比较,李光耀所说的是习近平具备坚忍的性格,和曼德拉一样愿意为理想而献身,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与默克尔对习近平对中国宪法第一条执着的判断若合符节。

第二,默克尔在与习近平会面时,经常听到习近平说:“过去2000年的人类历史,强调在2000年中的1800年里,中国都是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中心。直到19世纪初,中国才开始没落。”

默克尔认为习近平对中国历史非常具有自信,而默克尔认为习近平的想法是:“中国应当再度回到历史的正常位置,习近平称之为‘中国梦’。”

对邓小平真言独特见解

默克尔对邓小平的外交政策十六字真言“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也有独特见解,一般情况下,人们理解十六字方针是并列关系,默克尔则把它理解成时间顺序的关系,她说:“现在对于习近平来说,似乎是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但默克尔对于习近平的外交政策则多有批评,她以2016年的南海仲裁为例,写到:“仲裁法庭裁定中国九段线的领土主张不具法律依据。中国不承认这项判决。这个具体案例证实了,中国政治人物经常挂在嘴上的多边主义信念,就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她在人权议题方面表明自己与中国立场不同:“对我来说,社会上不存在一个能为所有人找到最佳道路并决定一切的团体。这会导致个人的不自由,这个信念正是我与习近平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的所在。因此,在人权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截然不同。”

对于默克尔来说,两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有分歧很正常,问题是如何沟通,她坦承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知识确实让我能向习近平提出有关中国政治体制与中国共产党角色的精准问题”,令双方沟通更加容易。

默克尔相信:“与非民主国家领导人对话时,直接的意见交流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要建立最基本的共同点就需要不断的交流,否则彼此的观点可能会就此僵化。疫情助长了这种状况,对话管道中断了。在疫情的阴影下,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在无法面对面讨论的部分,我们逐渐疏远,无法达成新的妥协。对于俄罗斯和中国都是如此。”而双方缺乏沟通的情况下,就缺乏互信的基础,暗指俄乌战争的爆发也源于双方缺乏沟通的管道,缺乏信任基础而成。

与普丁的默契

在这本《自由》中,默克尔与普丁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默克尔在任的16年,是德国与俄罗斯相安无事甚至合作互惠的16年。

16年与俄相安无事

德国依靠来自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成功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欧盟重要的区域大国之一。

其背后,离不开默克尔坚持与俄罗斯“对话而非对抗”的策略方针。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欧盟东线的和平幻景被彻底打破,默克尔之前对普丁释放的“友善”也迅速在国内被解读为“绥靖政策”,使她遭到了不少非议。

默克尔提到,2008年在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上,她明确反对让乌克兰立即加入北约,这一决定当时就在西方国家领导人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但默克尔在书中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彼时的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可能会激怒俄罗斯,她更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在维持欧洲安全的同时,避免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冲突。

默克尔对普丁的理解不仅基于他们之间的多次会晤,更基于她对俄罗斯历史和安全需求的深刻洞察。她深知普丁对北约东扩的强烈反感,继而在北约峰会上选择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以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问题的重大转折点。

默克尔也在书中回忆了这一事件的深远影响。她当时试图通过明斯克协议等外交途径来缓和局势,并且在与法国时任总统奥朗德的合作下促成了停火协议,但也深知这只是短暂的和平,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意图并未消失。

俄乌战争心路变化

后来随着俄乌战争正式爆发,默克尔的心路历程也发生了变化。在回忆录中,她反思了当初的决策,并表达了对普丁行为的失望。

她坦言,尽管当初的决策是为了避免冲突,但普丁的行为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安全格局,是俄罗斯对国际规则的漠视。

默克尔强调,她始终支持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并对乌克兰人民在战争中的坚强表现表示钦佩。

乌克兰问题让她重新思考欧洲安全结构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欧洲必须在防卫上更加自主。

默克尔与普丁的互动也是她外交策略的缩影,她选择与对手进行对话,而非直接对抗。这种策略在当时被认为是维护欧洲稳定的务实做法,但也让她在面对俄罗斯的强硬行为时受到不少质疑。书中,默克尔并未回避这些批评,反而详细分析了她在各个关键时刻的考量,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她决策逻辑的窗口。

应对难民危机

2015年,欧洲爆发了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难民潮。面对这场危机,默克尔以一句“我们做得到(Wir Schaffen das)”表达了她对接纳难民的坚定立场,成为德国千禧年后政坛的名场面。

决定一出几乎引爆了德国舆论,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近十年后的今天,德国乃至整个欧盟深陷难民危机的泥沼,社会政治风向右转和排外主义的兴起让默克尔的这句名言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而她的难民政策也成为了其俄乌政策之外最令人争议不断的“政治遗产”。

在回忆录中,默克尔详细回顾了这一决策背后的考量,她解释到,虽然这一政策将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尤其是社会资源的紧张和民众的不安,然而,她相信,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德国有责任在面对人道主义危机时提供帮助。如果德国这一欧盟的领头羊都拒绝接纳难民,那么整个欧盟的团结将受到冲击。因此,她在书中坚定表示,自己从未后悔这一决定。

这不仅是对难民的帮助,更是对欧洲价值观的捍卫。

选择捍卫人道主义

默克尔也承认,她对难民的开放政策在德国国内引发了深刻的分歧和不安,甚至对她的领导地位造成了广泛质疑。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移民潮,德国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社会融合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但她相信,德国社会具备足够的韧性来应对这些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默克尔看到了许多德国公民自发帮助难民的感人场景,这让她对德国社会的凝聚力感到由衷的骄傲。

总体而言,难民危机是默克尔总理生涯中最具争议的一次考验,她没有选择政治上更为安全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她认为正确的道路,坚持捍卫人道主义和欧洲的价值观。在书中,她分享了如何应对外界的批评和政治压力,这些内容让读者看到了她在面临巨大挑战时的勇气。

此外,默克尔还在回忆录中花了大量篇幅探讨德国在欧盟体系中的地位。

从亲身经历出发,回顾了德国如何在她任期内逐渐成为欧洲的核心力量。自2005年担任总理以来,默克尔历经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以及英国脱欧危机。在此过程中,默克尔明确表示自己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她相信欧盟的团结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

坚持财政纪律

在金融危机中她积极推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强调需要采取一致的财政刺激措施来恢复经济,并呼吁对银行系统进行改革,在监管和风险控制上建立更统一的标准。

在应对欧债危机时,默克尔采取了“严格但必要”的救助政策,要求受援国家实施结构性改革以减少财政赤字,引发了一些成员国的反感。

然而,默克尔坚信这种财政纪律对于维持欧元区的稳定至关重要,而欧元是欧盟的立身之本。

对于英国脱欧,默克尔则表达了相当的遗憾。在谈判中,她强调欧盟必须团结一致,不能给予英国比成员国更有利的条件,以防止其他国家效仿,确保欧盟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坚定共同立场,以保护欧盟的核心利益。

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默克尔对欧盟的认知。

在她看来,欧盟必须齐心协力,以多边主义为基础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欧盟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更是一个基于共同价值观和规则的政治联盟,这些价值观使欧洲能够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保持稳定和影响力。

欧洲需独立国际关系

在国际关系问题上,欧洲需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独立的作用。

面对美中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欧洲不应仅仅简单地选边站队,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全球事务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立场和长远策略。这种对于全球化的看法充满了理性与审慎,既深刻认识到其带来的广泛经济机会,也关注到其可能导致的深层次社会撕裂问题。

默克尔也回忆了与其他世界领导人的互动,其中不乏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合作。

她指出,尽管欧盟内部存在矛盾,但她坚信团结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唯一途径。德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合作是维系欧洲稳定与发展的基础,而她本人在这一过程中也始终致力于加强德国在欧盟内的桥梁作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