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中国史多过大马史
张盛闻:不符国情

(芙蓉10日讯)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指出,独中统考的历史科目,中国历史比大马历史多,对政府而言是不符合国情。
他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学习其他国家历史,多过自己国家的历史;外国历史固然重要,但我国历史比例应该提高,至少应比现有比例更高。
质疑希盟会承认统考
他说,根据目前统考历史科目,三分一是大马及东南亚历史、三分一是中国历史及其余的是世界历史,总体而言中国历史比例比大马历史多,这也是首相及教育部要求提高大马历史比例的建议之一。
张盛闻今日出席森美兰华校董事联合会庆祝65周年会庆暨筹募活动基金“心系华教”联欢午宴主持开幕。
他于较后的记者会上质疑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执政22年期间,把董教总视为共产党或极端组织,不曾打开沟通的窗户,使到承认统考成为遥不可及的梦,而来届大选若希盟执政及敦马重当首相,统考就因此获得承认?
张盛闻进一步说,丹斯里慕尤丁担任教育部长时,不曾回应董教总致函要求会面的要求,近期接受媒体访问时更表示,就算希盟执政,承认统考也要符合教育政策;反观现在频频跳出来声称会承认统考的,是不再是希盟核心领导内的古来区州议员张念群和蕉赖区国会议员陈国伟。
“5·05大选时民联的橙皮书中没列明一旦执政将承认统考,这些都是行动党对华社个别喊话而已。”
张盛闻批评行动党一再消费及政治化统考课题,炒作统考到了走火入魔境界,因为行动党几乎每一次国会都提出同样问题,再拿教育部的答案开记者会。
“一里路”不能靠个人走完
曾表示政府承认统考已到“最后一里路”的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今天说,统考的“一里路”不是单靠他一个人单薄力量可以走完。
他促请董总透过现有的内部机制进行沟通及谈话,而不是透过媒体喊话,对谁也没有好处。
张盛闻说,最后一里路需要华教人士站在一起,同步一起完成。
要求董总勿放弃
他坦承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他,已完成权限及职权里要做的事情,剩下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而且政府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来完成。
张盛闻对董总日前发表的不再对政府寄予厚望的言论感到不解,要求董总不要放弃,因为他不会放弃争取承认统考。
复级班暂不涉及华小
张盛闻致词时说,教育部最新政策中,学校合并及复级班政策正推行,将数所微型学校合并成为一所正式学校,同时把二、三年级和四、五年级编成一班。
他说,此政策并不是针对华小,最大部分的微型学校是国小,并非华校,有关的整合能调整师资,而是避免师资都集中在微型华小而造成大型学校师资不足。
张盛闻强调,该政策现阶段不涉及华小。
“全国1298所华小中,有45%为微型华小,一些仍有学生来源的小地方,要搬迁必须获得100%家长的同意。”
刘利民:省经费牺牲学生反对微小复级班教学
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指出,董总从教育专业的角度,坚决反对教育部在微型华小实施复级班教学计划,反对教育部为了节省教育经费,牺牲微型华小学生受教的权益。
他披露,最近吉打有12所学校人数少过30人的微型华小,接到州教育局的信函,要在明年采取复级班教学,据了解,被要求采复级班教学的微型华小,除了一年级和六年级外,学校须将二、三年级与四、五年级学生编成一班,由同一教师同时教导。
刘利民说,根据教育部今年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101所学生人数少过30人的微型华小,预计这101所微型华小将在明年起,实行复级班教学,包括森州7所微型华小。
他认为教育部的复级班教学计划,势必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有不良影响。
不符时代需求
刘利民说,根据董总于去年8月的调查所得,森州有43所微型华小,占州内华小总数的52.4%。
他说,随着时代变迁,人口纷纷迁移城市,使到城市及乡村的人口出现差距,不过因大吉隆坡不断向外拓展,推动森州北部人口快速增长。
他说,华小是根据国家独立前人口分布情况而在各地设立学校,因此已不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午宴出席者包括森董联会主席拿督张贤炳、筹委会主席吴小铭及教总主席拿督王超群。
陈友信:局势有利承诺支持 华基政党助推承认统考

陈友信(中)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左庄俊隆及右李添霖。
(加影22日讯)董总主席拿督陈友信表示,目前局势有利于政府承认独中统考,因此必须全面推动相关工作,以确保最终落实。
他指出,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早前拨款2000万令吉予独中,成为历任首相中的首例,这显示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支持,为统考承认带来契机。
陈友信透露,董总于3月分别与民主行动党、马华公会及民政党会面,三党皆表态支持董总将承认统考作为核心议题,并口头承诺持续合作,推动政府正式承认统考。
他希望,统考课题不要再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行动党是团结政府内的主要政党,而马华也是政府的一员,他们有责任将董总所提呈的资料传达给其他团结政府盟党沟通,让盟党了解华文教育与统考对国家的竞争力和人才培训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大政党应该让盟党知道,独中华文教育是国家教育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历史课涵盖大马史
针对外界对统考文凭的误解,特别是历史课程,陈友信指出,董总在交流会上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证明统考历史课程涵盖本地专家学者编写的国家历史,希望消除误解。
他呼吁所有支持母语教育的单位及朝野政党,共同推动及监督政府履行竞选承诺,不应让统考课题被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的筹码。
“否则,下一个大选很快就到,大家要知道民间的感受。
“执政的也应更具体说明如何帮董总达成承认统考的目标,若有执行时间表就更佳。
“我们强调,希望教育课题可以超越政治分歧、党派利益,希望跨党派来推动母语教育发展,包括承认统考。”
争取国际标准评估统考
陈友信说,董总乐见3个政党承诺会与盟党沟通,无论是国阵、国盟还是希盟,甚至是沙盟和砂盟,让董总能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不论是人民公正党、土土著团结党、伊斯兰党还是沙盟,这些政党若要与董总对话,董总无任欢迎,也会在有适当管道后,邀请他们前来对话。”
提到优化统考的过程中,陈友信说,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不只是个别大学专家学者的认可或参与,不只是大学和大专院校的承认,收统考生,也希望下一步可拓扩展到国际上的一些官方机构的认可,它可以是国家级,可以是教育专业团体、和其他考试局。
他说,争取的不再是个人和大专院校的个别承认而已,这也不是为了统考承认才这么做。这是长远要进行的工作。
他说,实际上我国国立大学也有开放名额招揽国际学生以加强他们的素质,而在这个情况下,国立大学没有理由不能接受统考成为大学入学资格。
“若国立大学能够如砂拉越州政府在州级大学进行试点计划接受统考文凭,董总也乐见其成。
“董总也会尽量争取更多国际标准来评估统考,当中包括个别大学专家的学测认可,甚至扩展到国际上的官方机构认可。“
陈友信指出,华文教育的发展,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仰赖华社各界的共同努力。董总所提倡的华教共同体,涵盖了多个长期支持和推动华文教育的组织,包括全国性华教机构(董总、教总、独大)、各级教育组织(全国校长职工会、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以及学术单位(师训学院中文组、各大学中文研究系、各大学华文学会等)。
他说,董总将在今年年底召开华教工作者大会,讨论华教课题。
“今天的中委会也成立了相关的筹委会。”
董教总对统考两大核心诉求:
1. 承认统考,推动政策落实
·敦促政府尽快正式承认统考,加速行政程序进入实质阶段。
·加强与华基政党的合作,共同监督政府,确保政策落地。
·以国际标准评估统考,使政府和社会能理性、客观地探讨其可行性,回归学术本质。
2. 确保教育独立于政治,推动跨党派合作
·避免统考议题被政治化或作为政党斗争的筹码。
·呼吁在野党积极监督政府施政,避免挑起种族与宗教情绪,确保华文教育公平对待。
·推动跨党派合作,确保教育议题超越政治分歧,以学生和社会利益为优先
董总为多元议题发声
陈友信说,董总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在社会公平与文化多元等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强调,董总的定位是一体两面的,既是推动教育建设的主体,同时也参与社会运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他指出,董总始终致力于教育专业的建设、深化与改革,但由于华文教育涉及社会公平与多元文化等议题,董总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也自然成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陈友信今日主持第33届(2024年–2027年)董总中央委员会第3次会议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
在场的包括董总署理主席李添霖、副主席卢成良、吴小明、杨才国、秘书长庄俊隆、财政拿督杨安山、副秘书长黄再兴等人。
董总中委会议上讨论及关注的4项议题为加强华教共同体的发展、董总角色是一体两面:教育建设和社会运动并行、与政党会面交流,推动华文独中统考承认与教育议题 ,以及各政党推动进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