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执业资格鉴定局“报佳音”
续接受统考生报考律师

佐治华鲁基:会否执行2005年的议决,也许以后再讨论。

(吉隆坡20日讯)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主席佐治华鲁基说,马来西亚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LPQB)已决定继续接受统考作为报考法律执业证书(CLP)的条件,至于该局董事局在2005年作出不再承认统考的议决,今后若被提出时,也许会再讨论。

他接受《南洋商报》询问时证实,该局昨日召开董事局会议,决定继续接受统考生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考试,他已通知国际秘书兼民主行动党古来区国会议员张念群关于该局的决定。



他说,董事局将依照之前的做法(接受统考作为报考法律执业证书的条件)。

“至于说该局会不会执行2005年的议决,目前还说不上什么,除非今后有提出讨论。”

佐治华鲁基是针对张念群指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昨日的董事会议后议决,继续接受统考作为报考法律执业证书的条件,这么说。

张念群今日发文告透露,早前在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不再接受统考作为报考法律执业证书的消息传出后,她曾于上月27日会晤马来西亚律师公会主席佐治华鲁基,希望身为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董事局成员的他,能理解问题的严重性和不公平。

她宣称,佐治华鲁基认同她的看法,并答应把这个问题在来临的董事会议上提出。在昨日的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的董事会议后,就接到了他的好消息。



“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还是会接受统考,他们不会执行2005年的决定,直到他们再度考虑这个事项。”

张念群:政府一日不承认统考文凭,这样的隐忧只怕一直都会存在。

2005年议决让统考生梦碎

张念群指出,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其实早在2005年9月23日的董事会议上已议决不再承认统考。换言之,所有要报考法律执业证书考试的统考生,都须拥有A水平或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

然而,在2005年以后,独中生还是继续被允许使用统考文凭报考法律执业证书。2005年的议决一直都未被执行,直到近期。

她续称:“根据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阿莎丽娜上月30日在国会的书面答复(我迟至昨天才收到),律师执业资格鉴定局是在2016年12月7日的董事会议上议决维持2005年的决定。然而,私立院校却是直到几个月前才被通知,法律系学生不能再以统考成绩报考法律执业证书。”

“法律执业资格鉴定局的这个决定影响深远。不仅刚刚毕业的独中生无法一圆律师梦,连已在就读法律系的统考生及已获得法律学士文凭,正在准备法律执业证书考试的统考生也受影响。”

张念群强调,昨天的会议结果,并不代表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我相信直到中央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之前,这样的隐忧只怕一直都会存在。”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年增2000新人 律师行掀价格战

独家报道:游燕燕

(吉隆坡18日讯)随着法律行业的不断发展,每年有大量新律师涌入市场,本应是反映行业蓬勃发展,却引发激烈的价格竞争问题,有者甚至给予高达90%的折扣价,严重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

根据大马律师公会的数据,过去几年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人数逐年递增,从2017至2024年,大马半岛的律师年均增加1000至2000名,去年共有2万3645名律师,比2023年大幅增加2075人。

新律师的大量涌现促使法律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缺乏稳定客户群和知名度,部分新律师为了吸引客户,不惜降低收费标准招揽业务。

《南洋商报》接获消息指,律师行业近年呈现一种令人担忧的乱象——“削价战”愈演愈烈。不少人在学师仅一、两年后就自行开设律师楼,这不仅导致行业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恶战……

削价幅度惊人

律师业形象恐受损

据悉,当下律界的“削价战”已达到令人咋舌的程度,部分律师不惜给出高达80%至90%的折扣价,这种非理性的低价策略,破坏了行业的健康生态,让坚守专业和品质的律师陷入困境,不得不卷入这场价格漩涡。

长远来说,这情况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行业形象唯恐受损。

据悉,原本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收费体系被打乱,价格乱象丛生,逼迫一些律师为了抢客,也将收费压低到不合理的水平。

“削价战”并非上上之策,更不能是生存之道;数据已表明,尽管近年有大量律师涌入市场,留存率却不高。

据执业年限的数据显示,年资少过7年的律师从2018至2024年呈上升趋势,但7至12年和超过12年执业年限的律师年增幅并不大。

过低的收费将使律师难以保证服务质量,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将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形象,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不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马律师楼开设门槛低

在大马开设律师楼,被认为门槛偏低。

消息人士告诉本报,在大马要开律师楼非常简单,只要是一名合格律师,即便是在自己的家也能开律师楼。

“现今,很多年轻律师一完成实习就自己开律师楼。数据显示,大马半岛共有7322间律师楼,小型律师楼就占约80%。”

1至5名律师的小型律师楼,从2011至2024年保持上升趋势,维持在四位数,去年共有6428间小型律师楼。

有6至30名律师的中型律师楼虽也一直增加,但只维持在三位数;而超过30名律师的大型律师楼过去14年来增长幅度极小,只维持在两位数。

大马的情况对于那些有志于独立执业的律师而言,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专业质量恐拉低

削价战的问题根源来自于供需关系,有需求就有市场。最危险的是,顾客并非以专业素质衡量交易,而是以低价格来达成交易。

消息人士说:“在竞争激烈以致乱丢价的情况下,负责处理的律师可能也不够经验,会有错漏百出的风险。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律师专业质量将会被拉低,专业技能也难以提升。”

不仅如此,长期的业内割喉战也衍生后续问题,即律师一窝蜂涌入价格战导致资深律师楼的赚幅受影响,无法给予更好的加薪予表现好的律师,造成恶性循环。

再者,律师行业的独特性是无法到国外发展,甚至西马律师也不允许到东马发展,最终过剩且素质不高的律师只能继续留在西马做困兽之斗。

忽视收费框架

实际上,律师公会有设立一个律师收费框架,同时也被视为非诉讼(非法庭)类事务的律师费指南,并明言禁止律师给折扣。若发现有者给折扣,可向该公会举报。

不过,针对非诉讼类事务,律师仍可提供高达25%的律师费折扣。

话虽如此,很多律师依然对此视若无睹,照样给超过50%折扣,尤其经过冠病疫情之后,削价战越演越烈,有者甚至给出高达80%至90%的折扣价。

“假设1万令吉的律师费,折扣80%后是2000令吉。对一些律师来说,市场竞争激烈,用低价拼业绩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消息提到,若被发现,违规者会收到警告或罚款(约数千令吉)。如多次重犯,律师可能会被纪律委员会除牌,但目前极少听闻有人会因此事被除牌。

“道理很简单,律师以低价跟顾客达成交易,等同于双赢,而且其中的证据也不会外泄,所以根本不会有人举报。”

另一消息人士也指,即使加强取缔仍作用不大,甚至会让律师难以生存,面对进退两难的情况。

削价或致饭碗不保

若任由削价战毫无底线开打,大马律师界完全不受相关标准收费管制,长久下来,律师这个专业领域将会失去基本素质和操守。

消息人士指,这种恶性循环的困局,不仅令有素质的律师个人收入减少,“饭碗”也随时不保。

“削价战会导致有素质的律师无法在市场上生存。有些人甚至丢下律师袍,另寻发展。

“而削价得来的服务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素质。虽说处理非诉讼类事务都是标准作业,但其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细心处理,否则将得不偿失。良性竞争是好的,要比较的应该是专业质量,而非靠削价来竞争,这将衍生出更多后续问题。”

消息人士说,唯有等到大众察觉便宜没好货,那些无法继续在业内生存的律师被淘汰,去芜存菁,才能渐渐恢复市场规律。

据悉,我国法律系毕业生可豁免参加法律执业证书(CLP)考试,因为这项考试已是法律系最后一年教学课程的一部分。

消息人士称,法律执业证书非常难考,合格率通常仅约20%至30%。对本地法律系毕业生来说,无需考获法律执业证书无疑是降低了门槛,也是大量律师涌入市场的原因之一。

“比起东马,西马的削价战相对较严重,因为东马只有当地人才有资格成为律师,高门槛早已设定,削价战也较少发生。”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