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价格与成本压力/李兴裕
物价上涨及经商成本扬升,依然是一项挥之不去的困扰。消费者及家家户户必须与通货膨胀及生活成本高企不下抗衡,中小型企业家们则在竞争加剧之际,还需在偏高的经商成本下挣扎求存。有关经商成本不仅是工资与租金,也和遵守条例及商业条规有关。
过去几年,通胀压力与预期,以及成本不断扬升的压力,可归咎于补贴合理化措施,这导致烟草、白糖及国内燃油等出现一系列的涨风。此外,消费税实行后的连锁效应、食品通货膨胀、最低薪金调高、令吉汇率疲弱,以及其他直接与间接的相关成本,造成物价与服务收费,连同生产原料成本一起扬升。
交通成本涨幅最大
过去3年,即2015至2017年的3年内,反映通货膨胀的消费人物价指标整体扬升了5.3%。其中,交通成本的涨幅最大,上涨了10.8%,接着依序为食品与非酒精类饮料(涨7.6%)、健康服务(4.7%)、餐馆与酒店(4.5%)及房屋与能源(4.3%)。
尽管与2015及16年个别按年增长2.1%相比,消费人物价指数去年显著扬升3.7%,但大马消费者普遍不认同,这个指数是衡量一般物价涨幅的良好指标。
一般家庭在物品与服务上的花费,与消费人物价指数内主要指数的一般价格变化失衡,继续让人质疑。
尽管整体通胀率不会反映个人的生活成本,但物价的涨幅凌驾工资及毛收入增幅,吞噬了国人的购买力,因此可支配收入相应减少。大马家庭购买同样的物品与服务,必须花费更多金钱,甚至是在生活成本扬升,导致手头预算紧缩下,被迫削减其他开销。
生活成本扬升已对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家庭带来巨大冲击,尽管政府每年派发援助金,协助纾缓一些压力。许多家庭及消费者依然手头紧缩及举债偏高。马来西亚家庭债务依然偏高,尽管家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从2015年杪的89.1%,于去年9月杪下跌至84.6%,但仍是一个偏高的水平。
基于40%低收入家庭(B40)及40%中等收入家庭(M40)的净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54令吉及365令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工作、收入、开销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逆转,或是物价的走高,或将影响他们的资产与负债,并打击消费与开销。
过去几年不断贬值的马币,终于去年扬眉吐气,兑美元汇率全年大幅回升10.8%,一洗之前连续4年(2013-16年)合共贬值31.8%的颓势。基于通胀风险升高,目前关键的问题是,令吉若持续升势,会否打击一些成本推高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及会否为消费者带来成本节省。
国家银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令吉每升值10%,消费人物价只会下跌0.05至0.15%,尽管令吉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但生产商未必会把所省下的成本完全转移给消费者。
我们欢迎政府成立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以解决与生活成本相关的各项课题。该理事会聚焦于房屋、交通、公用事业及饮食这4大领域,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整个供应链及分销渠道,研究从生产商开始,整个程序从价格架构、成本及供需因素等的变动。
国内商家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过去几年一直面对营运成本扬升的冲击,如今在今明两年,他们又得咬紧牙关,面对新一轮的各种挑战,这包括雇主强制承诺(Employer Mandatory Commitment,简称EMC)的实行,它阐明雇主需为外劳缴纳人头税,以及就业保险计划(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简称EIS),它规定雇主需为员工缴纳相等于员工月薪0.2%的保费,作为雇员被裁退期间的收入保障、工业用途气体价格扬升、最低薪金可能在今年中检讨和调整,以及明年实行外劳人头税新架构。
营运成本扬升及新条规的合规成本,正吞噬商家们的利润;同时,整体营运环境依然面对经济与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的负面影响。
零售业受电商威胁
尽管去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胜于预期,但对商业的正面影响并不均匀。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商家,尤其是零售业者,则面临电子商务与网购的威胁。
大型企业与大商家们面对通胀与营运成本扬升冲击的应对工作,会比中小企业来得好。我们已看到一些制造商正酝酿涨价,并归咎于能源与原料成本扬升,推高了营运成本。
许多面临经济环境趋软、需求下滑及竞争加剧的小型企业家,则在为了保持市场分额及避免现有客户群流失下,对是否涨价犹豫不决。
小型及中型商家的议价能力较弱,而且也受制于转换供应商的能力有限。如果利润被吞噬,小型商家吸纳额外成本的能力或许有限,因此通过小幅度涨价,以将额外成本转嫁予消费者与零售商,似乎已是无可避免的事。
虽能承受多重外围冲击 东盟将面临通胀压力
(吉隆坡3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一系列的关税措施,将为东盟经济体带来经济挑战,惟不会导致东盟崩溃。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它们会破坏东盟的团结,并造成通货膨胀压力。
经济共同体维持韧性
为何东盟面临挑战却不会崩溃?
马新社报道指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中美贸易战,东盟经受得住多重外围冲击。
尽管这些关税的影响各不相同,但东盟的制度框架,如东盟经济共同体,有助于维持区域的韧性。

无论如何,这可能考验东盟的团结,因为越南和柬埔寨等关税较高的成员国,可能会寻求与美国进行单独谈判,从而导致集团内部的潜在分裂。
美国在大马时间周四凌晨宣布将以国家为基础课征对等关税,美国将对大马课征24%关税、越南46%、柬埔寨49%、泰国36%、印尼32%。
特朗普关税最直接的影响将是美国和全球的通货膨胀。随着进口成本上升,企业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推高物价。
19世纪英国的谷物法等历史案例显示,保护主义政策往往会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并推高成本。

狄波拉
须通过协定提供替代市场
亚洲贸易中心执行主任狄波拉认为,关税造成的供应链中断会带来长期通胀压力,尤其是依赖全球贸易的行业。
哈佛大学学者兼贸易政策专家杰夫弗里德曼进一步警告,东盟的报复性关税可能会加深通胀螺旋。
为了应对这些经济压力,大马和东盟必须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南南合作加强贸易伙伴关系,并扩大与欧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贸易。
迪波拉强调,RCEP和CPTPP等协定为东盟提供替代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使经济免受贸易干扰。这些协定使东盟国家能够深化区域内贸易,并吸引投资。
南南合作与全球伙伴关系方面,拉惹拉西雅教授强调了加强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新兴市场经济联系的重要性。增加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可使东盟摆脱以西方为中心的经济依赖。
我国最近重启欧盟-大马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表明我国对经济多元化的承诺。加强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联系,可提供进入高价值市场和能源领域合作的机会。
虽然特朗普的关税不会瓦解东盟,但却带来重大挑战,因此需要采取统一的策略性经济对策。
通过优先考虑RCEP、CPTPP、南南贸易,以及与欧盟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伙伴关系,东盟可以抵御这些压力,并变得更加强大。
真正令人担忧的不是东盟的崩溃,而是影响全球经济,包括美国的通胀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