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豪搭档攻文打烟
杨美盈征柔峇吉里

(麻坡24日讯)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今日宣布,雪州百乐镇区州议员杨美盈将在来届大选弃州攻国,上阵柔佛峇吉里国会议席,以及该党柔州组织秘书黄益豪上阵峇吉里国席属下的文打烟州议席。
这项宣布也与较早时,行动党内部传出的消息吻合。林冠英今日出席在麻坡新路行动党议员服务中心举办的讲座会上,作出宣布。
行动党在2013年全国大选时,派出余德华上阵峇吉里国席,蔡伟明上阵文打烟州席,两人皆胜出,但如今两人都退位让贤,转居幕后助选。
余德华及蔡伟明两人今日也陪同杨美盈及黄益豪出席讲座会,并表明将全力协助杨黄两人守土。
行动党在历届大选皆派出男兵上阵峇吉里国席,此番杨美盈为首位竞选这个议席的女将,而党高层委托她与黄益豪搭档,力求捍卫上述国州议席,打出漂亮一仗。
盛传马华派女将迎战
至今,马华尚未宣布上阵峇吉里国席和文打烟州席的候选人,坊间盛传马华也将派出女将迎战杨美盈。
今日讲座会出席者尚包括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柔州主席刘镇东、东甲区州议员黄俊历、彼咯区州议员林永源、明吉摩区州议员陈泓宾、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赛沙迪等。
迁庙与用手抓饭吃/章龙炎
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的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拆迁风波,与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儿子用手抓饭吃,这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两者都是为了讨好马来西亚最大的族群——马来回教徒。而两者的结果极可能都是两面不讨好。
关注马来群体的人会发现,其主流论述是,这座兴都庙占据的是私人土地,需依法处理,历史悠久并不是合法化的理由——百年宗教膜拜场所被拆的例子并不少。
“昌明政府”认为,迁移兴都庙是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吉隆坡市政局与庙方达成协议,将庙址迁至距离原址约50公尺、占地约4,000平方尺的新地段。这看似是“依法处理”,但是否合情合理,则见仁见智。
总之,印裔社会不满,回教徒社会也有意见。至于华社怎么看,则无关痛痒。
对于此事,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采取了“战略模糊”态度,给人的感觉是既要强硬,又要有所保留。他避免使用“非法”一词,但换种说法表示该庙“从未获得过去及现任地主的批准”。
与此同时,他又抱怨该回教堂工程是前朝政府批准的,如今却由他来“遭罪”。
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如期为该回教堂主持奠基礼,并自夸此事已“以智慧方式解决”,不涉及谁胜谁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回教堂被命名为“昌明回教堂”。这个命名显然是为了强化安华领导下的回教形象。
让回教徒群体更反感
然而,回到核心问题:如果前朝政府的决策有误,安华岂不是“将错就错”?如果前朝的决策无误,又何来“遭罪”之说?
这种“战略模糊”或许能让安华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只会让回教徒群体更为反感。原因之一是,此事暴露了政府的妥协态度,既未依法处理,也不见得合情合理。
至于印裔社会,他们对庙宇搬迁仍存许多疑问,例如:此庙已存在多年,为什么庙方对土地最近的转让毫不知情?换句话说,事件仍有后续发展。
用手抓饭“自我矮化”
至于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孩子用手抓饭吃,被许多人批评为“自我矮化”。若从幸灾乐祸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报应”。
毕竟,民主行动党在野时,极力灌输“戴宋谷”或其他可能被视为向友族“屈服”的行为,是自我矮化,甚至“卖族求荣”的观念。
然而,如今他们执政后,却做了许多在野时曾大力反对的事,表现甚至比马华、民政党、人联党等更为“出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受到批评,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杨美盈等人的频频“出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真的认为这样能让马来社会对行动党改观。然而,事实却是,马来族群对此类殷勤举动反而提高了戒备。
信任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否则,杨美盈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政治宣传工具——尽管我倾向于认为,她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他们没有察觉到,为何行动党的政敌(包括华人政党及华人为主的政党)不必刻意迎合马来社会,却仍能赢得部分马来选民的支持?
从安华与杨美盈在斋戒月期间的这些举动来看,执政两年多的希望联盟依然无法在马来社群取得突破,同时也在流失部分非马来人的支持。而更致命的问题,恐怕还是“团结政府”在政策上未能取信于民,才会有这么多“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