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选区划分与净选/南洋社论

现代的民主代议制,就是选民通过自由与公正的选举来选择自己的代议士。

多数民主国家通过选区划分,使得选民与议员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纽带,以便有利于进行选举事务的分工及反映民主过程的公正性。



选区设置就像民主镜像的过滤器,好的选区划分就是让选举产生的代议机构,也成为社会的缩影,并按比例映射出多元社会群体的公正代表,及体现平等的“一人一票”。

然而,最近国会通过的选区划分,却引起訾议,有政论分析非议选区划分不均,存有选票“等票不等值”的现象;净选盟抨击选区划分违宪,及含有政治动机。

面对异议者的非议,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否认选区划分偏帮某个阵营,政府更没有干预选委会,他却承认乡区地形与人口差距影响,是很难实现选区划分的均衡。

其实,这也是净选盟强烈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平等原则,及沦为“寡头专政”的伪民主。

当然,关于一人一票的规则,也并非像数学公式那般严密;因为选区划分还须考虑到历史、文化与行政区划的设置,因此,选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平等;根据美国法院的判例,则要求选区之间选民人数差异不超过10%,选区的划分就符合宪法。



其实,在过去美国就发生过滥划选区的诉讼案,gerrymander就有一段小故事:早于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格里州长(Elbridge Gerry)为着缩小政治对手的竞争优势,而借助政治力量重新划分选区,因划出的新选区外形酷似蜥蜴(salamander),格里的政敌颇有创意地将格里与蜥蜴两个词组构成gerrymander来攻击格里。gerrymander就成为形容为选举竞争中的利益而滥划选区的滥权行为。

滥划选区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填塞。将竞争对手的选民尽可能划归在一个选区中,那是在于“浪费”竞争对手的选票,减少周边选区的反对力量,最终提高己方候选人在周边选区内的中选的机率,也就是“集中以消灭敌人”。

一是分割。分割的本质在于打碎原本聚集在一起的反对力量,把对手的选民分散到许多选区,从而让被打散的选民没法在任何一个选区内构成多数,最终让己方候选人在这些选区内胜出。

也就是通过填塞与分割的交替使用“稀释”对手的选票,最终让得到选票的敌方未必获得相应的议席。

随着大数据应用技术的进步,现在能掌握选民资料的执政者更容易预判安全选区或危险选区;在此情况下,预知选情的理性选民会选择不去投票,政客通过技术特性的操纵赢得胜选,或形成政权垄断,都是意义匮乏的选举。

史上最激烈的大选战即将一触即发,我们相信这理应是一场真正的民主净选,朝野政党都必须承担各种变数的政治风险。我们相信,只有在议席胜选与得票率对称都能完胜的掌权者,才能赢得正统,才更能实实在在增强国民的团契,及实现净选的民主精神。

反应

 

灼见

美式民主病恹恹认知封闭/蔡元评

美国政客和传媒,不断地制作“民主斥责专制”的图像,要大家注意:“独裁暴虐的政权,威胁民主自由”。

“民主”或“专制”究竟是什么意思?哪些人归民主、哪些人是黑户?谁好、谁坏?一概都得听从美西方闹闹嚷嚷!毋庸置疑,英语流畅的盎格鲁萨克森自命不凡,其他皆非我族类!

白云苍狗,风云剧变。一百多个当年被点名为发展中地区,如今叫“全球南方”的国家,由中俄两国牵头,组建了一个核心群体,取名“金砖”,挑战盎格鲁萨克森主导的“全球北方”。金砖对民主口号没兴趣,在乎的是:“通过促进和平,构建更具代表性、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

兜售威胁论糊弄民粹

美式民主摇摇欲坠。政治领袖已不再像其前辈,秉承“守正不阿,行无越思”的治国理念。惶恐、排外、猜忌、封闭等情绪此起彼落,国会山庄充满民粹声浪。

政客竞相抛出“中国威胁论”,把中国描绘成“咄咄逼人的侵略者”。此说成为选战必备的脚本、国会辩论时的噱头。大伙口沫横飞,兜售:“中国威胁美国与全球安全”。表示只有他两肋插刀才能搞定!

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委员会”称,中国正加速发展AI与量子计算,对美国构成“致命的组合”。商务部长雷蒙多则渲染中国电动汽车“对美国造成重大的国安威胁”!

副国务卿坎贝尔针对中国“下饺子”的造舰速度拉警报:“解放军挑战美国海军,是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从5G,手机、龙门吊、TikTok,到做梦也想不到的大蒜也构成威胁。近日,共和党议员指控中国大蒜生产流程不透明,对美国构成“极大的伤害”;要求通过国防法案禁售。炮打蚊子,已不止于滑稽有趣,而是神经兮兮!

美国政治领袖,已不再是民众仰望的人物。

前众议长佩洛西,公然宣称香港反中大暴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曾多次表示,绝不以特权赦免亲人的拜登,在下台前一刻大转弯,赦免了即将被判刑的儿子亨特。亨特被控逃税及提交虚假申报单,涉及3项重罪和6项轻罪,包括隐瞒服用毒品,违规购枪。

特朗普被法院裁定,支付封口费与伪造商业记录等34项罪名成立。使他成为美国史上首位带着重罪入主白宫的总统。

认知关闭弥漫排他情绪

选举、言论自由、人权,是美式民主的招牌;如今,这块招牌已沦为富豪和金主的场外政治博弈。财团引领国会风向,也同时攻进传媒,利用民主漏洞兴风作浪,传播偏向和激进的信息。

“主权在民”的元素,只有在选举季节才变得严肃一些。那时节,候选人众口一词,把为民服务说得天花乱坠;选举结束,尘埃落定后就逐渐淡忘。紧接着的,是朝野两党轮番恶斗。

美国政治弥漫着封闭和排他情绪。康奈尔大学学者M.D.Luttig在其著作《封闭的党派性心灵》,以大量实证,分析了美国政治极化的心理现象。作者认为,民主、共和两党互攻、甚至憎厌;原因出在一种强烈的自我“认知关闭的需要”(Theneedforcognitiveclosure)。

其特征是当事者往往将手头掌握的信息视为经典或教条,而且迅速的以此作为推理与行动的准则。此时,他会把第一手认知固化,不再开放;相对的,对不确定、尚未把握到的情况则感到不安,甚至惶恐,进而排斥、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当事者会关闭认知,躲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压力,变得非常极端。

Luttig指出,“认知关闭”已成为两党支持者的一种群体性的身分认同,不在于政策的偏好。

“认知关闭”类似中文成语“先入为主”——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古中国对政治领袖有一句“修己安人”的名言。意思是说,为官的须时时刻刻提高修养,使人民安乐。这个道理,恐怕只有全球南方才能领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