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商家仍须遵从消费税法令

6变0,不麻烦!

0%消费税问与答 



问:今年6月1日后,我需要发出税务发票吗?

答:需要,公司的税务发票可将6%调至0%。

问:我是否需要更换消费税系统软件?

答:无需,商家可继续使用消费税系统软件。

问:如何处理我的商品价格标签?



答:今年6月1日起,商家须更换价格标签,并将包含6%消费税的价格更换至零消费税。

问:我是否需要更换销售终端系统?

答:从今年6月1日起,商家需从标准税率6%,调至标准税率为0%。

问:我需要申请终止我的消费税注册吗?

答:无需,请继续使用。商家须遵从2014年消费税法令。

问:新标准税率供应(Standard Rated Supply)为0%,如何使用其税务代码?

答:商家需将标准税率6%,调至标准税率为0%;或是附加标准税率0%的税务代码。同时不建议使用零税率供应(ZRL)或零税率的商品或服务出口(ZRE)代码。

问:假设我的可课税供应全年营业额超过50万令吉门槛,需要消费税注册吗?

答:需要,根据2014年消费税法令,商家需注册消费税。

问:我在今年5月签署了商业地产买卖合约,并缴付了抵押金。在6月1日后,我是否能索回已支付的消费税?

答:能,若是消费税注册人。

问:今年5月的租金并在6月收取,我是否应计入6%消费税?

答:由于租金发生在5月,因此将计入6%消费税。

问:现有存货如今递交并将在今年6月1日后才发出税务发票,我是否应计入6%消费税?

答:由于5月已出现货物,因此将计入6%消费税。

读者来函与专家解答

《南洋商报》读者胡佳盛问:

我是一间小型制造商,原料包括进口和本地油棕果。

目前,我进口及本地原料皆缴交6%消费税,出货也照样收取6%消费税。一旦政府撤销消费税税制,改为征收10%销售与服务税,我的入口及本地原料是否也要交销售与服务税?

然后,我的产品也是交10%销售与服务税,再者我的代理商卖给应用者,再加上10%销售与服务税,结果我们是否要缴纳很多销售与服务税?

我的问题是:(一)销售与服务税10%在哪个阶段交?应该交几次,才到最后应用者?(二)现在每年消费税约400亿令吉,若改为销售与服务税,政府只收到约200亿令吉,是否有很多产品不用交销售与服务税?不然10%比6%多很多。(三)若消费税改为3%,不用销售与服务税,政府也有约200亿收入,何乐而不为?

孔令龙

凯翔咨询集团总执行长孔令龙答:(一)首先我们须了解销售税(SST)和消费税(GST),它们各别即是不同的税种,其制度亦截然不同。

销售税是以单一层次税务制度(Single Stage Tax),即在商品制造或进口时征收,至于批发商或零售商无需再征收或缴交销售税。消费税属于多层次税务制度(Multi-Stage),即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的消费者,每个层面都必须缴税。

(二)销售税和消费税的税收收入确实有相当的差别。尽管消费税率为6%,惟其征税基础较为广泛;而销售税却只针对特定的消费群及生产者征税。

(三)我认为消费税改为3%至4%是可行的,毕竟我们花了时间了解消费税、雇请相关人力资源及购买相关系统软件,不过目前政府有自己的财务策略。

相关新闻:

零消费税怎么办? 商家不得不看

独家报道:侯婧绫

独家报道:侯婧绫

独家报道:侯婧绫

 
 

 

反应

 

财经新闻

顶限月薪4千税务减免 打击商家聘年长员工

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29日讯)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对雇主而言是块宝,但政府现有的税收减免决定,也很可能会断了有经验年长者就业的后路。

尽管政府为聘用年长员工的业者提供税收优惠,但每月4000令吉的薪资上限却形成一道“隐形天花板”,成为企业吸纳经验丰富的年长人才之绊脚石。

目前业者只能对年长员工每月不超过4000令吉的薪资部分申请双倍税务减免,奈何许多年长人才所得薪资却远高于4000令吉,尤其是在专业和管理领域。

根据2024年统计局报告,大马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未雨绸缪的政策尤其重要。

政府受促取消相关薪资上限并扩大税务减免覆盖范围,以释放年长员工的就业潜力,让他们的经验和管理能力在职场中持续发挥价值。

业者专家对聘用长者的诉求:

·放宽4000令吉薪资上限减免

·与普通员工获同等待遇

·提供公积金或额外减免

·再培训助适应技术转型

让年长员工享同等待遇
孔令龙:有助经验传承

专家认为,政府除了应该扩大税务减免政策的覆盖范围,也要在各行业中推广类似激励措施,让年长员工享有与普通员工同等的待遇,同时帮助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压力。

税务专家兼中总财政拿督孔令龙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说,60岁以上群体通常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判断力,虽然体力可能不及年轻员工,但在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方面并不逊色。

“60岁以上员工在未来5年内逐步迈入65岁,尽管体力可能下降,但他们的思维依然敏锐,判断力和管理能力仍然很强。许多即将退休或已退休员工,依然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我们不应轻易放弃这批宝贵人才。”

孔令龙强调,政府若能通过税务减免、政策激励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年长员工重返职场,将有助于促进经验传承,延续职场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劳动力素质。

薪资低缺吸引力

政府于2019年推出为雇佣年长员工提供税务减免的政策,但仅限于月薪低于4000令吉的员工。由于薪资上限较低,政策覆盖面十分有限,难以真正吸引更多企业聘请年长员工。

“做生意不会只在乎双倍税务减免,因为税率带来的影响有限。企业聘请年长员工,更看重他们的经验和管理能力,但薪资成本是关键。若政府能在更高的薪资水平上提供税务减免,相信会有更多企业愿意聘请长者。”

他建议政府通过扩大税务减免政策,允许企业对更高薪资部分享受税务优惠,或在雇员公积金和其他福利上提供额外减免,降低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的成本。

“例如,一位60岁以上的员工月薪为1万令吉,政府可允许雇主按5000令吉的水平申报工资,同时在公积金和福利方面提供额外税务减免。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雇佣成本,还能增强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的动力。”

孔令龙指出,年长员工除了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还能在职场中发挥“导师”作用,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避免企业出现人才断层。

减少依赖外劳

“相比重新培训新人,直接由资深员工传授经验,显然更具成本效益。在香港、中国和台湾等地,卫生行业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多为年长者,而非依赖外劳。若我国也能更有效地利用年长员工的经验,不仅能减少对外劳的依赖,降低外汇流失,同时还能提升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竞争力。”

政府若通过税务减免和政策激励,能帮助企业缓解聘请年长员工的薪资压力,提升企业相关聘请意愿,最终可形成“经验传承、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只要年长员工愿意继续工作,雇主自然会更倾向于留住他们。关键问题在于薪资水平,他们的薪资通常较高,雇主可能会担心成本压力。因此,税务减免和政策激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陈棋雄:薪资补贴有限制
企业面临成本压力

大马中小企业公会会长陈棋雄表示,现有税务减免和薪资补贴政策有限制,导致企业在聘请年长员工时面临成本压力,进而导致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他指出,年长员工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态度,若能善用则将成为企业的重要助力。

优化税务与补贴

“未来的政策方向应聚焦于优化税务和薪资补贴,提升年长员工的雇佣吸引力,同时鼓励年轻人接受更多技术型和技能型岗位,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建立更均衡的年龄和技能结构。”

陈棋雄强调,许多尚有工作能力的年长者因政策限制“被迫退休”,但实际上雇主仍需要他们的经验和技能。

需稳定收入维持生活

他指随着人口老化,许多年满60岁者由于储蓄不足,仍需要稳定收入以维持生活。

“问题并非企业不愿意聘请年长员工,而是如何降低相关雇佣成本和风险。许多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员工希望继续工作,可是政策上的限制让企业难以负担。”

他提到,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工厂或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让这类岗位出现人手短缺。年轻人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工作环境更轻松、待遇更有吸引力的职位,这使企业在寻找合适员工方面面临挑战。

“并不是这些岗位不存在,而是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去做。业者依然需要这类岗位的劳动力,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合适的员工。”

在这情况下,业者更倾向于聘请60岁以上、经验丰富的年长员工。

提高门槛至8千

陈棋雄直言,年长员工通常更具责任感,技能也更成熟。他建议政府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将年长员工的薪资补贴或税务减免门槛提高至6000至8000令吉,以刺激企业聘请年长员工,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他说:“实际上,年长员工不只是在特定领域具有优势,还能在企业内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员工成长。”

针对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冲击,陈棋雄认为,企业需通过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计划,帮助年长员工适应新技术和数字化转型。

“业者和政府应携手推动技能再培训,让年长员工掌握基本的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更灵活的模式,平衡年轻与年长劳动力之间的需求。”

赛胡申:推终身学习
保持市场契合度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主席拿督赛胡申博士,该会支持雇佣年长员工,但如何有效地聘用和保持后者的生产力,是当前需克服的挑战。

他接受《太阳报》访问时说,相关税务减免的薪资上限应该取消,而目前的申请程序也过于复杂,应加以简化。

赛胡申提醒,若管理不善,老龄化问题可能对劳动力市场、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造成冲击。

“健康且具备技能的年长员工是宝贵资产,尤其在制造业、餐饮和咨询等行业,年长员工的经验和稳定性备受青睐。”

他提到,许多年长员工工作不仅为增加收入,也希望保持身心活跃。

不过,他认同年长员工融入职场存在挑战,包括体力限制和对科技的适应难题,因此需要提供更灵活的工作时间、符合人体工学的环境和远程工作选项。

“薪资问题也是难题。经验丰富的年长员工通常期望更高薪酬,但这可能超出企业预算。”

他建议推动终身学习计划,让年长员工掌握新技能,以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政府也可提高雇员公积金的雇主供款比例,以提升退休人员的财务保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