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独家】真假难分辨 对错可操弄 
政客真伪因选民而设

检视社媒运作·透视选民反应 (下篇·完)

迈克杜卡基斯再诚实也被唾弃,只因不讨人欢心。

“州长,如果你的妻子被奸杀了,你是否觉得凶手应该被判死刑?”



这是前麻省州长迈克杜卡基斯在1988年总统大选挑战老布什时,于一场电视辩论中被询及的问题。

当时,迈克毫无表情地回应:“不,我想你知道的,我毕生都反对死刑。”就这么一个回答,他的支持率马上从原本的49%跌至42%,最后甚至大势已去,因为多数美国人认为,迈克面对挚爱遭奸杀也能无动于衷的答案太麻木不仁了。

有趣的是,2011年的《选战风云》巧妙地嘲讽了这段历史。片中,有意竞选总统的男主角被问到同样问题,他假装生气地说:“我会将杀人犯置于死地,入狱也在所不惜。不过,社会应比个人更理性冷静。政策讨论上,我不会倡导这样的立场。”显然,男主角兼顾了理性层面,更塑造了爱妻率真的形象,讽刺的是,他其实有婚外情。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政治人物的真伪,很大程度是基于选民的口味而设,更可怕的是,社媒当道的今天,真假不仅越来越难分辨,对错更可以被操弄。

陈利威:建议多接触不同资讯。

陈利威:影响力发挥极致
社媒资讯左右民众



槟城伯乐大学学院媒体系主任陈利威博士指出,社媒未来的发展将使得假的东西“假得很真”,而真的东西也“真得很假”。

这么说或许矛盾,但却有一定的背景。

他指出,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很奥妙。如果我们的真实世界是美好的话,那么虚拟世界会更美好。如果我们的真实世界是凄惨的话,虚拟世界是无法塑造的。

就此,他认为,正因为目前选民普遍感觉并不美好,所以他们愿意去追随希望联盟所创造的美好,其中, 希盟给予未来愿景的想象是相对吸引的,加上通过社媒上传达,因此获得的回响自然更大。

陈利威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奖学金得主,他接受本报专访时,也分享自己搭巴士时的一种观察。巴士上一位男孩在45分钟车程中,全程就靠手机活在虚拟世界中,忽略了对真实外界的观察。换言之,对男孩来说,手机世界里的一切才是真的,而外在的真实世界反而不一定就靠谱。

个人喜好决定事实

也因如此,社媒上的资讯可以很轻易地左右民众,因为这是目前大众最直接的资讯管道,更何况在社媒“个人化”“追星化”,以及“羊群效应”等特质下,社媒资讯的影响力将发挥到另一个极点,以致是非对错已不再被其本质所定义,而是掌控在民众被社媒左右后的认知中。

尤甚的是,偏偏这份认知并不是建立在多元全面的资讯下,而是大数据里的个人小宇宙。

“在社媒中只是游览国阵资讯的人,就只会获得国阵的资讯,希盟的论述不见得会被他们看到。追随希盟领袖专页的人,也不会看到有利另一阵营的资讯,除非是谩骂对方的。”

最后,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对事实的掌握,甚至对是非的判断,不一定是全面的,更多时候是凭我们个人的喜好而决定。这,就是社媒时代的一个现象。

蔡熯锟:摆脱自卑可从家庭开始。

民众自卑社媒趁虚入
蔡熯锟:从政者更易宣传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社会学讲师蔡熯锟博士指出, 由于自卑心态作祟,多数国人的自我意识不高,无法自我肯定,严重的话更会在某些课题上失去判断真伪对错的能力,这使得政治人物更容易展开政治宣传。

靠留言肯定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情况在进入社媒时代或许会更糟,因为网友们疯传他们认知里头认为是真实的东西,而且还会因为别人的转载率、点赞率,或正面留言而变得沾沾自喜,通过这些外在看法来肯定自己。

蔡熯锟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基于我们从小就活在不同模式的权势下(社会阶级、儒家、勋衔、尊卑等),其中 家长热衷比较、社会的功利,以及教育主张排名下,使得多数人都存有程度不一的自卑感。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很多时候在国外都没有什么自信地面对外国人,总觉得别人比我们好。”

蔡熯锟指出,正因为熟悉社会心理,公关手段高明的公众人物会通过让民众获得认同与肯定,甚至满足他们其他心理层面的需求来达到本身的目的。

社媒是政治人物的利器,但也可以被选民善用。

接触多元资讯 追随诚信媒体
我们还是有救的

民众自卑、社媒当道,而政治人物借此达到目的,那么套着这样发展脉络来看,我们还能分辨真假吗?

对于这心态的出现,陈利威是乐观的,他认为社媒是公平的公共平台,就此,只要民众愿意走出 “日常的自我”,肯接触多元的讯息,那么大众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的资讯中综合出一个相对持平认知。

“除了游览自己支持的一方专页,也不妨去接触不同的资讯,这样才能综合自己资讯。”

他也建议民众追随一些有公信力的新闻网站,其中,他就发现面子书在早前泄露用户资料丑闻后,如今也尝试将有公信力的网站新闻专页,主动推出来予用户的页面,试图让用户获得更中立且正确的讯息。

“此外,学术界、媒体及非政府组织能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术界需要做更多的分析与教育,媒体也要有深入的分析解剖和揭露,而非政府则要更勤劳做监督和宣导的工作。”

反驾驭社媒拒愚弄
3招摆脱奴役心态

陈利威让我们知道如何反驾驭社媒,避免被社媒愚弄,而蔡熯锟则以3招让社会摆脱奴役心态,懂得宿命。

家教谢绝言听计从

第一,家庭应该放弃“言听计从”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习独立自主,而家庭任何成员,无论身分尊卑都应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同时允许每一个人与我们不一样。

“我们应该学会将孩子视为个体,不是一定要听你话,跟从你的人,我们要学会让他们自主,学会承担。这样我们的下一代不会屈尊于权威,也不会因为一朝得志后会随便滥用权力,因为他会知道那是一种责任。官职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就点名希盟的杨巧双就是一个典范,她经常鼓励年轻人要有自信,同时也强调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

学习不断反思

第二,民众可以学习不断反思:领袖这么说真的吗?如何做?是不是还有什么是他没有讲出来的?我是不是可以找到不一样的资料?

政治学者阿末阿朵里就说过“还没执行成功前的宣布,我们都不应该高兴得太早,否则我们和单纯的小孩无异。朝野的相互抨击也不一定是真的,他们只想让你讨厌他们所讨厌的。”

时刻觉察怀疑自己

第三,要时时觉察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由于我们在接触到的资讯都被政治人物操弄过,更因为大数据而只接触到个人喜好的论述,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都很狭隘,获得的资讯更是一面倒的,所以他建议国人学习自我省思,并尝试从自我否定中找到答案。

一位资深的电视台前媒体人在知道本报正处理这专题时就提醒:“你们这题材很好,不过很危险,因为观众不喜欢承认自己的不理智,不承认自己有奴性。”

那,我们又是否愿意正视自己的缺憾呢?

结语:

勿当朝野博弈棋子

若以社会学来解析我国的政治,不难理解为何国阵可以在过去60年来撼动不了(因为社会结构、阶级制度、以及利益输送等关系运作),而如今又是如何在工业转型、城市化,政策纰漏、还有社媒运作下被推翻。

面对当下的局势,国阵支持者的心理状态是可想而知,而希盟支持者的情绪反应也毫不遮掩地显现出来。

但,无论是哪一方,我们都应该尝试了解背后的原因,否则我们不仅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更只是朝野博弈中的一枚筹码一颗棋子。

政治从来都是关于人的事,而我们本应就是社会的主体。

相关新闻:

【独家】平民化迎合口味 社媒3特质塑亲民形象

【独家】蔡熯锟:社会尊崇权威 选后反应源自奴性表现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独家报道:黎添华

反应

 

国际

民调:美选民结构洗牌 独立选民占比超民主党

(华盛顿6日讯)爱迪生媒体研究机构出口民调数据显示,在5日美国总统大选选民当中,自认无党无派者首度超过民主党选民人数,且总数与共和党选民相当。

据外媒报道,这是自从爱迪生媒体研究机构于2004年开始进行出口民调以来,无党无派选民在所有选民当中的占比首度超过美国两大政党之一。

爱迪生媒体研究机构这项最新出口民调显示,无党无派选民比例为34%,和共和党选民占比相同,民主党选民的比重则是32%。

相较于2020年大选时占比仅26%,无党无派选民的比例如今增加了8%。

与2020年的情况一样,独立选民这次大选有支持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的倾向,不过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今年争取到更多游离选民支持。

约50%独立选民表示投票给贺锦丽;投给特朗普的占45%,比上次大选增加4%。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