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Astro CEO罗哈娜诺珊呈辞
陈宝福明年初接棒

罗哈娜诺珊(左)提出辞呈,由陈宝福接任Astro CEO。

(吉隆坡7日讯)Astro(ASTRO,6399,主板贸服股)集团总执行长拿督罗哈娜诺珊已经提出辞呈,从2019年1月31日开始生效。

Astro发布文告指出,董事部感激罗哈娜诺珊的贡献,以及领导Astro长达20年的辛劳。



Astro主席敦查基说:“罗哈娜诺珊在Astro是能够激励人心的领导人,并率领公司在大马的媒体领域里达致多个里程碑。”

此外,Astro董事也启动接班计划,委任陈宝福接棒,他原本的职务是集团内容与消费者总监。

陈宝福在Astro也有超过10年的经验。

反应

 

娱乐

【独家】编导难求·演员外流 本地影视制作需再冲刺

【大马中文影视业前景(中)】

独家报道:洪诗迪

大马中文影视圈曾经是一颗“璀璨明珠”,但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圈子却一直在经历起伏跌宕,从70、80年代的黄金时期,到90、00年代的蓬勃发展,再到后来逐渐陷入沉寂;现如今,虽已不复昔日辉煌,但仍然在砥砺前行。

然而,令人想不通的是,为何大马中文影视圈耕耘许久,先别说中港台的影视圈,就连我们的邻国新加坡也不如?

面对如此的景象,圈内人是如何看待大马中文影视圈的前景?是如TVB般充满信心,或是深感迷茫与困惑?且听圈内的两大关键人物——ASTRO中文部制作总监李治成,及马来西亚华人影视协会副主席兼电影监制姜志昂怎么说。

还记得有段时日,逢周一至五的晚饭后都会准点守在电视机前,追的不是日、韩或中港台剧,而是本地电视台播映的大马中文原创电视剧。

约莫从2006年开始,本地一家私营综合媒体公司旗下的两大免费电视台NTV7和8TV,便联合本地制作公司打造出大量的中文原创电视剧,具体数量无法考究,但据悉已有逾百部,而且题材多元,包括民初剧、警匪剧和家族斗争剧,甚至穿越剧等。

其中较受好评的有2006年《原点》、2008年《情牵南苑》、2009年《女头家》、2011年《追影·筑梦》、2012年《香火》、2013年《男婚女嫁》和2019年《守百年之约》等;而《女头家》更创下中文电视剧的最高收视纪录。

可到了2017年,NTV7便不再制作电视剧,甚至在2020年宣布停播,虽然8TV仍然持续制作,但近年都专注做迷你剧或贺岁剧。

不擅培养 浪费才华

至于国内的收费电视霸主ASTRO,则是从2022年开始制作中文原创剧,对此李治成解释道:“虽然ASTRO以往也有在制作电视剧,包括福建频道欢喜台和儿童频道小太阳,但数量并不多,基本上是无法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制作。”

“两年前,当我们意识到,应该要制作自己的中文原创剧,并开始找回圈内人合作时,才发现很多演员还在等戏演,很多制作公司也一直很想继续拍,只是等不到一个好机会。当然也有不少圈内人都纷纷转行或外流了。”

他坦言,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挑战,正因要在国内找到出色的编剧和导演不容易。但并不是说国内没有人才,相反,我国有很多人才,只是都外流到国外发展,留在国内则没有好好培养,白白浪费他们的才华。

中文电影热潮再现

2000年前后的本地中文电影,似乎就没有电视剧般蓬勃,由本地制作公司出品的中文电影数量相当少。

直到2010年后,本地中文电影才开始出现转折,因ASTRO发行了首部纯本地制作的中文贺岁电影《大日子》;虽然在开拍初期不被看好,但却取得相当不错的票房,随后发行的《天天好天》和《一路有你》等也一样卖座。

对此李治成强调:“这表示仍有本地观众愿意支持本地电影”。

而ASTRO与周青元导演的成功,亦掀起了一股拍电影的热潮,但当越来越多人都来分食“这块蛋糕”时,中文电影的水准又出现被拉低的迹象;拍电影的人多了,好的电影却很少,导致观众对中文电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富都青年》名利双收

激励电影人勇敢破风

然而,近两年来,几部在各大华人市场引起话题的本地制作,似乎又燃起了观众对大马中文电影的热情,特别是王礼霖导演首度执导的《富都青年》,包括李治成和姜志昂都异口同声称“是一大标杆”。

姜志昂表示,自己很幸运,一入行便碰上中文商业电影的起步期,包括《初恋红豆冰》、《大日子》等中文电影都十分盛行;尽管后期有段时间看本地中文电影的观众变少,但他始终坚信“本地中文电影和剧集不会没有市场”。

“看看王礼霖导演的《富都青年》,首度执导便取得不错的票房,入围各大影展和电影节并得奖,最近更获FINAS首度推荐中文电影代表我国征战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是他让圈内的我们领悟到,只要用心把电影做好做对,迎合甚至突破市场需求,吸引观众去看你的作品,你就有机会被看见。”

李治成补充道:“确实近两年又看见了中文电影圈的起色,但我希望后续能朝好方向持续发展,而不再是所有人都抢在贺岁档拍电影,贺岁片越来越多,平日就很难看到一部好的电影,这在我看来是很不健康的现象,已经失衡。”

对此姜志昂也深有同感,正因为比起一般的电影,贺岁片更容易说服出资方、也更容易吸引大众观看,所以大家都一窝蜂去拍,尤其即将来临的2025年,我国将有多达6部本地制作的贺岁片。

资金不足最大挑战

“本地制作”为何不再香?

多年来见证“大马中文影视业”的起起落落,相信不仅仅是圈内人,包括观众也深有感触。

很多人将本地中文影视业的沉寂,归因于国内的中文市场小,但李治成不同意;从几部收获高票房或高收视率的作品便能看出,其实中文市场不小。

对他来说,电影素质才是一大主因。

“时下观众的观影水准已愈来愈高,尤其在国内有那么多的国外影视作品和平台在竞争,再加上他们的制作水准又非常高,题材也相当多元,反观我国仍停留在传统的拍摄和编写手法,题材也较单一,导致我国的影视作品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

但归根究底,这一切也跟“资金不足”有极大关系,因制作费不高导致拍摄受到局限,无法拍出国外高制作费的水准;试问,若要花20令吉到电影院看戏,你是要选本地的低成本电影,或国外花1亿拍的电影?

正因如此,我们不能全怪本地观众不支持本地制作。这个产业若要有所改变,大家必须连成一股力量,包括出资方,他说:“很多时候他们都太看重‘短期回收’,忽略这一行需要时间建立,并不是说马上做,马上见回收。当他们看不到短期回收时便会放弃投资。”

政府支持影视力度不足

常听圈内人说,我国影视业的发展无法达至国外规模,最大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李治成亦表示认同,本地中文影视业确实没有得到有关当局的“全力支持”,但说的并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制度助力推动,他说:“国外的观众是已经被培养出,对本地制作和演员的高度支持和自豪感,国内的制作和演员不是没有,只是比较难。”

曾到韩国进行商务拜访的姜志昂更举例道,韩国政府是全力在力挺他们的影视产业,将之视为必要(essential)的产业在推动,因此规定各行各业都要支持,每一部影视作品也要融入本地文化和国产品牌。

他说:“所以都很期待我国能有这样的转变,透过全面性推动再慢慢改变整个生态,也许以往在韩国也仅有20%观众支持本地制作,但现在已上升到70%,我深信大马中文影视业也会有机会反转。”

但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阻碍是缺乏“量化评估”,导致无法提出一个具体数据,证明这个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具体贡献。

“也许他们看见的,仅仅是作品带红了演员,演员获得了代言机会,品牌爆红并赚钱后贡献税收,仅此而已。他们未看见后续的连锁效益。”

港演员加持本土剧加分

除了“合拍剧”,邀请国外演员参演似乎也成了近年来的趋势,譬如ASTRO的中文原创剧集《名门》,便因邀请了香港资深演员米雪和石修参演而引起话题。

对此李治成坦言,这确实是一个加分做法,背后有着很多的商业考量,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决策,其中3个加分点就包括:

第一、前文提到“寻找人才”是我们正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与国外资深演员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丰富且熟练的表演经验,不仅能有效提升本地演员的演技,带动新生代演员们共同进步,还能提升整个剧组的制作水平,他们也会针对剧本和制作给予宝贵的意见。

第二、若一部作品中就只有本地演员,本地观众的期待值一般都不高,反而有国外演员参演才能提高关注度和观看率,继而提高本地观众对本地制作和演员的认识与认同。

第三、正因关注度和观看率都提高了,此类作品更容易找到商家赞助。

“这是我们必须接受并作出改变的现实,而不是继续坚守固执的观念,认为本地制作就只能有本地演员,让大马中文影视圈继续沉寂,反而该让海外与本地之间有更多交流,让作品整体更具国际化价值。

“所以若未来有合适的剧本,我也希望能延续这种模式。”

下期预告:本地演员不看好影视前景?

相关报道:【独家】本地华商故事精彩-tvb欲拍大马商战剧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