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对你有哪些影响?/李兴裕
9月1日起,我国将重新实行销售税及服务税(简称SST),取代2015年4月1日开跑,实行了3年又2个月的消费税。
政府预期从SST取得的税收只有210亿令吉,相比之下,过去两年,消费税平均每年为政府带来427亿令吉的税收。而在消费税实行之前,即2010至2014年期间,旧的SST平均每年取得148亿令吉的税收(其中2014年最高,达172亿令吉)。
随着即将重新实行SST,在税收减少下,政府必须合理化其预算开支,以持续达到降低财政赤字的目标。撙节措施、填补漏洞、消除贪污及严控各大项目成本,将有助于平衡收入与开销之间的鸿沟。
单一层次税制
SST和消费税之间有何差别?首先,SST是单一层次税制,征税范围较消费税来得窄小:(a)建议中的销售税(建议税率为10%、5%及石油是特定税率)只向整个产品供应链征税一次,即制造商或进口商,而没有向批发商、零售商及终极消费税征税,而整个供应链被征收的销售税,将计入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产品售价中。(b)6%的服务税,是向使用特定服务,例如专业服务的消费者征收。
销售税税制的缺陷(避税、漏洞及制造商与企业之间的价格转移)及物价监督与执法工作不足,曾侵蚀了税收基础。预料政府重新实行SST后,将加紧税收执法,关税局也将在价格转移及估值条规方面严厉把关,确保滴水不漏,以起到严守条规的作用。
被视为是一项有效税制及征税范围广泛的消费税,则是多层次税制,在整个供应链的每个层次,即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至消费者,层层征税。商家或企业可向政府取回进项税,来取得税务回扣,从而降低对物品及服务最终售价的链结成本及税务影响。
出口商也在成本和价格上享有竞争力,因为出口是消费税零税率,并可针对营业成本中被征税消费税的项目,向政府取回进项税。
鼓励积极消费
SST如何影响消费者?技术上而言,政府从消费税转为SST税制,所蒙受的230亿令吉税收损失,就是一种从政府转移给家庭和商家的“收入转移”。这种作用相当于政府直接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估计通过此举,将有约700亿令吉的资金流入消费市场,鼓励消费者积极消费。
争议性的课题是,SST对家庭造成的负担,会否比消费税更重?必须指出的是,生活成本不仅涵盖物品与服务售价或收费,也包含房屋、交通运输、医疗及其他生活开销。
因此,销售税对消费者所带来的影响,需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与赚幅,即消费者支付的最终售价之前,商家从中赚取多少利润。此外,销售税的征税范围,即哪些物品与服务被征收销售税,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消费者在整个销售税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已计入物品的最终售价上,这让人在心理上会觉得,销售税某个程度上会比消费税来得好。
仅38%物品征SST
对消费者的好消息是,在新的SST税制下,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消费人物价指数组合中,只有38%的物品与服务被征收SST,反观消费税则高达60%。具体来说,在SST税制下,约6000种物品或服务被征税,反观消费税共有1万1000种物品或服务被征收。
基于销售税是施加在制造商身上,目前消费者普遍认为,一旦SST开跑后,物价会下跌,或至少保持不变。平均而言,部分物价或将扬升,部分可能跌价(在SST下免税的新项目)。
无论如何,我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就如消费税今年6月归零后,许多物品价格并没有跟着下调一样,SST开跑后,部分物价可能不跌反起。一些人担心,部分无良商家可能会趁机涨价。
至于服务税方面,新的服务税征税范围会比旧的服务税来得稍微广泛。这实属意料中事,以反映服务需求的趋势已有所改变,以及政府要加强税收。征税服务税的项目,包括小贩、饮食供应服务、博彩、普通保险及回教保险(医疗保险除外)、国内班机(东马内陆航线除外)、资讯工艺服务、通讯及电费(用电量600单位或以上)。
此外,新的服务税制下,被征收的食肆也将比旧的服务税来得多。新的SST税制下,餐馆业者只要年营业额超过100万令吉就须征收服务税,反观旧的SST税制下,年营业额超过300万令吉才被征收服务税。
新的SST实行顺畅,加上当局严厉执法及对付暴利商家,尤其是40%最低收入群体(B40)所消费的必需品与服务,是让物价保持稳定的关键。(翻译:李治宏)
增值税成美欧争端新焦点/陈万诚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的贸易策略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特别是其对增值税(VAT)的指责。
特朗普认为,欧洲普遍实施的增值税制度是美国贸易逆差的关键原因之一。然而,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准确。
增值税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税,无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如何,都会对其征税。与关税不同,它并非针对进口商品,而是在整个生产和供应链过程中逐步收取。
在经济层面上,增值税和销售税的区别主要在于征收方式,而不是最终的经济负担。
特朗普对增值税的关注更多是出于对贸易赤字的焦虑。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美国与欧盟的贸易逆差在2024年达到了236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
这种逆差长期存在,并且特朗普政府认为欧洲企业享有增值税退税的优势,从而对美国出口商造成不公平竞争。
然而,美国出口商在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时,本身也无需缴纳国内销售税,这与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机制相类似。
事实上,美国历届政府都曾对增值税制度提出异议,特别是针对欧洲企业在出口商品时获得的增值税退税。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宪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美国政府不得对出口商品征税,因此美国的出口商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税收优惠。
特朗普的政策提议忽略了这一事实,试图通过提高关税来平衡所谓的不公正贸易环境。
销售税体系上限明显
此外,美国自身的销售税体系具有明显的上限,各州税率普遍低于10%。
相比之下,欧盟27个成员国的增值税平均税率高达21.5%。
由于增值税具有较强的合规性和较低的逃税可能性,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倾向于采用这种模式,而不是销售税。
特朗普此次的贸易关税计划可能不仅仅是出于经济考量,而更像是一种谈判策略。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在推动关税政策时,往往会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外交协商。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可能希望通过威胁提高关税,迫使欧洲做出让步,以达成更有利的贸易协议。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欧洲国家的反制措施,并加剧全球贸易摩擦。
无论特朗普此举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还是出于战略谈判的考量,最终的影响仍取决于各国如何回应。
如果欧洲选择维护自身经济利益,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全球供应链可能面临新一轮调整,而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