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盈:获发电量回扣
装太阳能板享零预付费
(吉隆坡22日讯)能源、工艺、科学、气候转变与环境部长杨美盈指出,在新宣布的太阳能政策下,消费者可在零预付费用的优惠下安装太阳能板,而太阳能板租金及太阳能电费可通过国能账单缴付。
她说,在检讨后的净电能计量政策(NEM)下,用户将在安装太阳能板以后,就能享有降价的电费。
“太阳能用户能得到国能给予的发电量回扣,把太阳能板发出的额外电力卖回给国能。

“现有的NEM计划,消费者以‘取代价格’向国能出售多余的太阳能发电,价格为每千瓦时31仙,但向国能买进电价就要每千瓦时50仙。
“不过 ,从2019年1月起,太阳能用户卖电及买电的价格将不再有差别,国能账单会以一对一方式计费,即使用量扣除额外发电量后,用户只需要支付净使用额的电费。”
杨美盈今日在国会下议院问答环节时,回答伊斯兰党巴西马国会议员阿末法迪询问太阳能产生的额外电力卖回给国能的电力收购制(FIT)一事。
她说,现有NEM计划买进和卖出价格相差近20仙,这种“亏本价格”导致许多住家、工业和商业单位不愿参加计划,致使计划反应冷淡。
她指出,政府为鼓励太阳能在大马广泛使用而推行新政策, 惟直到今年10月,太阳能使用率非常低,在市场提供的500兆瓦配额中,只有17兆瓦,相等于3%的使用率。
统一买卖电力价格
“这是因为用户将额外电力卖给TNB时的价格,与他们购买电力的价格有差别。”
因此,她指出,能源部检讨NEM政策后决定统一买电及卖电的价格,而这个新政策对用户来说会更加划算。
杨美盈说,政府也将使用再生能源供应协议(SARE)来推行太阳能板租用机制,通过这个方式,促成购置太阳能光伏、电力发电收入及电费的成本,获得客户、投资者和共用设施公司3方的同意。
迁庙与用手抓饭吃/章龙炎
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的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拆迁风波,与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儿子用手抓饭吃,这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两者都是为了讨好马来西亚最大的族群——马来回教徒。而两者的结果极可能都是两面不讨好。
关注马来群体的人会发现,其主流论述是,这座兴都庙占据的是私人土地,需依法处理,历史悠久并不是合法化的理由——百年宗教膜拜场所被拆的例子并不少。
“昌明政府”认为,迁移兴都庙是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吉隆坡市政局与庙方达成协议,将庙址迁至距离原址约50公尺、占地约4,000平方尺的新地段。这看似是“依法处理”,但是否合情合理,则见仁见智。
总之,印裔社会不满,回教徒社会也有意见。至于华社怎么看,则无关痛痒。
对于此事,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采取了“战略模糊”态度,给人的感觉是既要强硬,又要有所保留。他避免使用“非法”一词,但换种说法表示该庙“从未获得过去及现任地主的批准”。
与此同时,他又抱怨该回教堂工程是前朝政府批准的,如今却由他来“遭罪”。
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如期为该回教堂主持奠基礼,并自夸此事已“以智慧方式解决”,不涉及谁胜谁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回教堂被命名为“昌明回教堂”。这个命名显然是为了强化安华领导下的回教形象。
让回教徒群体更反感
然而,回到核心问题:如果前朝政府的决策有误,安华岂不是“将错就错”?如果前朝的决策无误,又何来“遭罪”之说?
这种“战略模糊”或许能让安华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只会让回教徒群体更为反感。原因之一是,此事暴露了政府的妥协态度,既未依法处理,也不见得合情合理。
至于印裔社会,他们对庙宇搬迁仍存许多疑问,例如:此庙已存在多年,为什么庙方对土地最近的转让毫不知情?换句话说,事件仍有后续发展。
用手抓饭“自我矮化”
至于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孩子用手抓饭吃,被许多人批评为“自我矮化”。若从幸灾乐祸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报应”。
毕竟,民主行动党在野时,极力灌输“戴宋谷”或其他可能被视为向友族“屈服”的行为,是自我矮化,甚至“卖族求荣”的观念。
然而,如今他们执政后,却做了许多在野时曾大力反对的事,表现甚至比马华、民政党、人联党等更为“出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受到批评,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杨美盈等人的频频“出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真的认为这样能让马来社会对行动党改观。然而,事实却是,马来族群对此类殷勤举动反而提高了戒备。
信任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否则,杨美盈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政治宣传工具——尽管我倾向于认为,她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他们没有察觉到,为何行动党的政敌(包括华人政党及华人为主的政党)不必刻意迎合马来社会,却仍能赢得部分马来选民的支持?
从安华与杨美盈在斋戒月期间的这些举动来看,执政两年多的希望联盟依然无法在马来社群取得突破,同时也在流失部分非马来人的支持。而更致命的问题,恐怕还是“团结政府”在政策上未能取信于民,才会有这么多“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