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能载舟 亦能覆舟/南洋社论
11日晚,首相办公厅宣布成立一个以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为首的16人经济行动理事会(EAC);翌日,巫统7名退党国会议员集体加盟土著团结党,获得马哈迪和土团党主席丹斯里慕尤丁亲自接待。
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另一个攸关主流政治,两桩大事在不到24小时内推出台面,究竟是无巧不成书还是经过精心策划,难免引人臆测。
EAC成员包括经济事务部、财政部、贸工部及工程部4名部长,唯独不见“候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这种人事铺陈,让人对马哈迪和安华之间交接棒子的协议,产生了更多联想空间。
不过,对于这方面所引发的议论,很快就被7名前巫统国会议员跳槽土团党的大新闻掩盖过去,一夜之间,接收“青蛙议员”是否有违政治道德,已成为更热门的话题。
此争议在人民公正党就出现两种不同声音。受该党主席安华委任为副主席的郑立慷,直批马哈迪当初表明不接受巫统叛徒的承诺跳票,但属于署理主席拿督斯里阿兹敏派系的票选副主席蔡添强,则对土团党开放给巫统前议员之举乐见其成;至于郑、蔡两人是否代表公正党的两大派系发言,相信不久之后自有答案。
有关“青蛙议员”的争议看来方兴未艾,而局外人或许还在摸索希盟到底在“演”哪一出戏,但对于手停口停一族而言,他们最关心的还是饭碗问题。
EAC将为人民带来多大福祉,当然有待观察,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将被新政府形容为千疮百孔、乱七八糟的国家经济“拨乱反正”,相信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任务,以此推测,马哈迪在2020年中旬将首相大位交给其指定接班人安华的计划,或将生变。
不管怎样,人民不会太关注希盟的政治铺排,他们更在意新政府能不能为他们打造更美好的生活。希盟领袖必须紧记,“民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个时候,拼经济比什么都来得更重要。
莫给大学生最低薪酬/南洋社论

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提醒国内雇主,“莫以1700令吉的最低薪金聘请大学生”,“莫以此低薪标准压榨大学生的才华”。
最低薪金制的实施原是为保障就业员工能享有最低限度收入,以维持生存与生活尊严及经济安全,其实此措施是符合市场正义的。
可是今日全球面对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毕业后就陷入“就业冰河期”,过早失业正摧毁年轻人对未来的规划。
为解决“求职麻痹症”,年轻人可能会选择拖延战术,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或是接受企业界以最低薪金提供的“临时”或“过渡”工作。
职场处处亮红灯
教育似乎已然不再是黄金货币,职场处处亮红灯,好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样难觅舒适的工作,要是大学生不嫌薪水低,就算专业不对口,只想谋得一份工作,就只能屈就。
过去大学生被戏称为旱鸭子,只能在水面学着拼命扑腾,可是随着就业市场的萎缩,鸭子离就业的河岸似乎越来越远,真的想要找到工作还须要更有创造性。
当然要解决年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是大家都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雇主不能借机贬低大学生的学历,要懂择优录用、择优培养,要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进步发展,就不能吝啬。
当然还须承认,工资是劳资协商和博弈的结果,老板总要聘请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优秀人才,才会给有技术,有才能的人才优渥的薪酬。
不断学习新技能
因此,大学生必须要能证明自己是难于取代的稀缺人才,还需挤时赴学,不断学习新技能,才能遂成功业。
特别疫情过后,关税战引爆,给全球经济动荡加剧,让职场上的每个人都增加危机感,失业的恐惧迷漫,让离校觅职的毕业生倍感焦灼。
还有一场汹涌澎湃的AI风暴突然来袭,教学及评估工具发生了改变,给就业市场带来改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更是大胆预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10年内取代人类在大多数领域的角色,优质医疗建议和教学辅导将变得免费且普及,医生和教师会被替换掉。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须根据社会需求重新制订新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横向技能和软能力,以应对新趋势的挑战。
因此,马来西亚更要努力提高教育素质,重塑未来教育发展,要以政策创新的力量,激励年轻的大学生不断学习新技能及磨练能力,顺应劳动市场的剧变,避免被残酷的竞争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