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总经济调查报告】商家关注大马商业环境
政策左右企业营运
(吉隆坡5日讯)商家们对政府在打造亲商政策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根据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2019上半年及2019年下半年大马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在影响企业经营和国内商业环境的五大因素中,政府政策从早前调查的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
根据报告,影响企业营运与国内商业环境的五大因素分别为: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44.8%)、政府政策(43.4%)、国内需求下跌(43.0%)、原料价格上涨(38.3%)以及马币波动(36.1%)。

在中总今年4月份公布的《2018下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大马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中,影响业务表现的五大因素,依序为国内竞争(49.7%)、国内需求下跌(41.5%)、马币波动(27.9%)、原料价格上涨(25.8%)和政府政策(25.1%)。
上述事项的回馈加强了中总过去一直所发表的观点,即政府必须持续为经济增长和企业投资营造稳定和有利的商业环境。
“除了3C政策(清晰、一致和连续性),企业还需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友善的投资商业环境和利商的监管环境,当然还有不可少的高效率公共服务素质。
“当务之急是通过简化程序来缓解外劳的短缺。劳工相关法令的修订建议,必须考虑到商业的实用性,在商界关注营运运成本的情况下,在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不要过度监管。”
33%商家对经济前景悲观
报告也显示,基于受到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政策格局挥之不去的问题所影响,商家认为今年国内经济将继续充满挑战。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对于2019年下半年的国内经济前景,有33%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与上一期调查中的2019年下半年预期高出3.4个百分点。而乐观者为14%,较前一期调查下跌了3.8%,持中和态度者则为53%。
不过,商家们的悲观情绪并未延续至明年,并预计2020年上半年和2020全年经济状况可能会有所改善。
其中21.4%的商家们预计2020年上半年经济状况将更为乐观,较2019下半年的14.0%来得高,而悲观情绪则从2019下半年的33.0%,下降12.7个百分点,至2020上半年的20.3%。
整体上,商家们对2020年经济前景的预期显著加强,其中乐观者为24.9%,高于2019年的13.5%,悲观者则从2019年的31.8%大幅度降至17%。
今年商业状况仍具挑战
在国内商业状况方面,受国际经济放缓、不断延长的贸易纠纷以及国内经济走软所拖累,大马商家们对2019下半年的商业状况保持警惕。
共有54.9%受访者对国内商业状况保持中和看法,29.6%人士对商业状况持悲观态度,乐观者则占15.5%。
在2019年整体商业状况而言,悲观看法(29.6%)的人数相对比乐观看法(14.1%)的人数多,显示商家们整体上认为商业状况在今年仍具挑战。
“企业表现在2019上半年仍旧趋缓,42%受访者指商业状况‘恶化’,但较上一次调查的48%,下降了6个百分点。”
不过,商家们也预期2020上半年与2020全年商业前景将转佳。
“我们察觉到悲观情绪从2019下半年迈入2020上半年时将有所转变,较少的受访者持悲观看法(2020上半年为19.0 %,2019下半年是29.6%),以及更多人士乐观看待商业前景(2020上半年的21.5%对比2019下半年的15.5%)。此较佳的商业乐观情绪反映在所有经济领域。”
三成受访者下半年减产
企业营运基本上与商业状况一致。从生产状况而言,相较于27.3%受访者表明会增加产量,更多的商家(33.1%)将在2019下半年减少产量。鉴于严重的外劳短缺向题,部分大马中小型企业被迫放弃从中美贸易纠纷转移过来的订单。
在销售业绩上,2019上半年国内销售表现不佳,其中45.1%商家表示国内销量下跌,其中16.6%下挫超过10.0%。
迈入2019下半年,商家预计整体销售表现相比2019上半年略好。
在2019上半年,分别有67.8%和66.2%的受访者表示,本地和进口原材料成本增加。
“其中,分别有23.6%和27.0%的商家表示本地和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了6.0%至10.0%。
“同样高比例的商家预计2019下半年本地(64.8%)和进ロ原材料(62.1%)的成本将继续增加,而分别有28.8%和31.5%受访者则指出,本地和进口原材料价格将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报告也指出,企业在2018下半年对资本开销的谨慎态度于2019上半年有所转佳,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8.8%)增加资本开销,而维持或释低资本开销分别有6.1%和35.1%。
报告认为,截至2019年4月末总额171亿令吉的消费税及所得税的退税或多或少推动了资本开销的增加。
高达55.5%的企业计划在2019下半年计划增加资本开销,这意味着企业可能开始对商业策略和未来规划有着更明确的规划,并打算进行长期投资。
制定策略振兴私人投资
中总认为,为促进中长期投资规划,政府当局必须制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及有利于商业的监管环境。
中总因此在该报告中建议数项措施,当中包括制定国家投资策略计划以振兴私人投资,同时重点关注国内直接投资,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并基于清晰、透明和可预测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来制定适当的激励框架。
“加强所有行业的政策透明度,投资者保障与无歧视性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垄断行为,以便通过自由竟争环境使国内企业变得更为强大。 ”
中总指出,需平衡城乡之间平衡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例如改善城乡之间的物流供应链,及在乡区加强互联网覆盖率且配备更高的网速。
“建立一站式投资机构以负责所有的投资审批,以及改善不同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沟通流程;这肯定有助于加快国内投资决策,并且能够吸引海外直接投资。
“为了振兴私人投资及鼓励业务扩张,政府可先行在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公布,在3年内逐步降低企业税率至20%的举措。”
国内直接投资额下滑
报告调查发现,已获批国内直接投资额(DDI)出现下滑趋势。
报告指,私人投资的动力从2011至2015年间的每年12.1%降至2016至2018年间的每年5.9%,并在2018年大幅回落至4.3%,2019年首季则进一步下跌至0.4%。
“己获批的投资项目(服务业,制造业和原产业)从2007至2014年间的每年增长10.1%,收缩至2015至2018年间的每年4.2%,主要是受获批国内直接投资额下降8.8%所拖累,总额从 2014年的1751亿令吉下跌至2018年的1212亿令吉。
“ 在2019年首季,已获批国内直接投资额从2018年首季的354亿令吉进一步收缩30.5%至246亿令吉,导致总批准比例从2018年首季的67.79%收窄至2019年首季的45.6 %。”
基于仍在等待更清晰的经济及政府改策方向,以及受困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有26.1%的受访者在计划投资事项中抱着观望态度。
38.6%受访者表示,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对国内经济格局持谨慎态度下,让他们暂缓投资的念头。
42.7%受访者说,他们已做出投资或在未来12至24个月内将在马来西亚作出投资,而57.3%人士则无意在未来12至24个月投资。
根据受访者的回馈,强烈影响商业投资决策的因素包括了:经济与商业前景(62.5%)、政府政策——国内政策不确定性(48.8%)、技术人员短缺(26.9%)以及资本成本高(26.6%)。
当被询及商家对政府刺激国内投资的期望时,57.2%人士希望政府提供更好的政策清晰度和一致性,其次为创造有竞争力和有利的商业环境(55.0%),以及同时各有43.6%的受访者认为须降低企业税率,以及简化规则与法规,并降低合规成本。
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士希望,政府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资金和补贴,为工业4.0做好准备。
“令人沮丧的是,仅有不到15%的受访者获悉政府通过‘国家工业4.0政策’提供相关的奖励措施,如贷款或补贴等。
“总体而言,仍有超过三分之一(35.8%)的企业不知悉本调查所提出的奖励措施。”
收集反馈呈备忘录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丹斯里戴良业在会上也说,自希盟上台后,中总就透过社会经济研究中心,针对关键经济课题与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多个政府部门、部长等进行交流,和提呈相关建议书。
他说,这项调查结果不仅提供了一个衡量企业对经济和商业状况与前景的预期,也得到了企业所面临挑战的反馈。
“所收集的反馈,将纳入我们提交予政府的备忘录中。”
九成受访者来自中小企
由中总着手进行的《2019上半年及下半年大马商业和经济状况调查报告》是在5月至7月初发出予国内经商业者,并成功收回924份调查问卷。
在受访者的经济领域背景中,从事服务业为60.2%、制造业是21.2%,而建筑业为13.4%,总计为96.7%。余者则是农业、林业与渔业(4.4%)及矿产与采掘业(0.8%)。
在规模分类方面,大型企业占8.5%,中小型企业占91.5%。
今日出席报告汇报会的人士包括了中总署理总会长丹斯里林宽城、总秘书拿督陈镇明、第一副总秘书蔡文洲、理事洪宝德、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青商团署理总团长锺秉宏等人。
“美国加征关税不合理 ” 中总呼吁协商解决贸易失衡
吴逸平
(吉隆坡3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拿督吴逸平认为,美国加征关税的决定既不必要也不合理,不仅对大马的企业和出口商造成直接冲击,也可能影响马美长期以来建立的稳固双边经贸关系。
他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携手合作的方式,通过对话与协商寻找合理解决方案,以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总发文告表明对美国向大马商品征收平均24%的对等关税感到遗憾,认为此举不仅严重干扰双边贸易,也将冲击企业经营和出口贸易。
“我们对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是如何得出大马目前对美国商品平均征收 47%关税的结论,并将其归因于汇率
操纵和贸易壁垒表示质疑。事实上,美国财政部早已于 2024年11月将我国从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中移除。”
中总强调,大马与美国长期以来维持互惠经贸关系,美国是大马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去年,美国占大马总贸易额的11.3%,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13.2%)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国(9.2%)。
“今年2月,美国更超越中国,成为我国最大出口市场(14.8%)。此外,美国去年在大马的投资额达297亿令吉,占我国总外国投资的17.4%。”
文告指面对当前挑战,大马企业正承受巨大压力。中总将继续与政府携手合作制定有效策略,以减轻关税对企业所带来的冲击。
“企业界也需获得财务支援和能力建设发展计划的支持下,助力寻找替代供应商、拓展美国以外的新市场,以及鼓励国内贸易与生产。”
企业应主动了解关税影响
吴逸平也呼吁企业主动了解关税政策的影响,保持灵活应变,加强前瞻性规划,妥善管理成本,并积极寻求多元化市场的发展机会,以确保企业保持竞争力。
另外,中总促请政府积极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现有贸易协定,并加快推动大马-欧盟自由贸易协定(MEUFTA)及海湾合作委员会-大马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政府受促积极考虑与美国展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缓解关税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