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蓝眼变黑眼的哀愁/刘泰安

社交媒体近日有一则“史上总理/首相之最”的贴文如下:

(1)最年轻的总理——马林,芬兰,34岁;



(2)最年老的首相——马哈迪,马来西亚,94岁;

(3)最有钱的总理——贝卢斯科尼,意大利,身家110亿美元;

(4)在位最久的首相——洪森,柬埔寨,1985年至当下;

(5)候任最久的首相——安华,马来西亚,1993年至永远。

最后那位当然是一个玩笑,却也接近事实。人民公正党主席安华虽是当前公认的我国候任第八任首相,但迄今不但接班遥遥无期,甚至最终接班人不是他,“煮熟的鸭子都飞掉”,也不无可能啊!



回顾1998年,时任正副首相马哈迪与安华交恶,安华后来被捕和起诉,还挨了黑眼圈,而公正党及其“蓝眼”旗帜便在这种背景下诞生,势与马哈迪斗争不懈,追求国家政治改革。

20年后,“蓝眼”却与宿敌马哈迪合作,挑战和推翻了执政长达61年的国阵政府,不啻是给历史开了一个玩笑!

“蓝眼”最八面威风的一刻,当数去年第14届全国大选时,希盟四党共同使用“蓝眼”旗帜出战,并打了胜仗。选举期间,“蓝眼”旗海在大马半岛各地飘扬,风光一时无两。时任公正党主席旺阿兹莎就曾强调:“当希盟使用公正党党徽,背后就是(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这是具有代表性的。”

马哈迪枉为希盟大家长

我在今年10月杪游历了土耳其,发现当地最流行的旅游纪念品就是“蓝眼睛”,也叫“恶魔之眼(Evil Eye)”的一种土耳其人最喜爱的护身符和吉祥物,可谓无处不在。当地人相信,被邪恶之神盯上就会有厄运上身,随时携带模仿恶魔之眼的蓝色眼状护身符,能够抵御邪恶之神,以毒攻毒,帮助自己逃避厄运。

蓝眼睛大多由玻璃制成,蓝色的圆形,中间有瞳孔、眼仁,很像一只鱼眼睛。

作为公正党代名词的“蓝眼”,何尝不是我国人民曾经期许国家“烈火莫熄”政治改革成功的“护身符”或“吉祥物”?可惜,“蓝眼”尽管在5·09大选赢得最多国会议席,一朝崛起为执政联盟的最大成员党,如今却因老大安华与老二阿兹敏的不和,陷入濒临分裂的困境!

公正党最近发生了青年团大会变成了“华山论剑”,两派的愤青“动口又动手”,从场内打到场外,有人甚至头破血流;随后举行的母体代表大会则变成了“声讨大会”,撕破较早时双方达致的“和解协议”,不甘示弱的老二率众拂袖而去,另辟战场反攻等。党派内斗不断,加上领袖丑闻不止,怎能不令象征光明的“蓝眼”变成象征暗淡的“黑眼”呢?

另一方面,首相马哈迪宣称不会介入公正党的事务,并认为任何政党的领导人都可能有意见分歧,这只是普通事件,不会影响希盟。

马哈迪枉为希盟大家长,不做“和事佬”及出面调解成员党的内部纷争,其实是有不负责任和没有担当之嫌。公正党爆发如此激烈内斗,一旦分裂竟被认为不会影响希盟政局,如此思路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除非他胸有成竹,早有预谋。

“话中有话”功力炉火纯青

老马最近发表有关相位交接的谈话,一如往常耐人寻味: (1)再次承诺会将权力移交给安华,尽管后者近期再度陷入新的“性侵”指控;(2)不会在2020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论坛前进行权力移交:(3)至于APEC峰会后会否交棒,到时再说。

老马“话中有话”的功力是炉火纯青的。他的“我许下了诺言,我将信守诺言”的表态,可信度有多高,恐怕是伊于湖底。因为即使有白纸黑字的希盟大选宣言,都能以“不是圣经”而拒绝践诺,口头上的誓言更像广东人所说的“吃生菜”那么随意啦!

台湾已故武侠作家古龙在《边城浪子》里有以下两句话,虽是针对武侠世界的江湖人物而言,但引申至本邦两大政治人物历时20多年而至今尚未了断的恩怨情仇,不无参考意义:“看不见的刀,才是最可怕的刀。能令人看不出他真正面目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人。”

等,的确永不会错。一个人只要能忍耐,能等,迟早总会等得到机会的!但你若要等,往往也得付出代价,那代价往往也很可怕。

安华会否真的成为“永远候任”的首相?“新马来西亚”希望所托的“蓝眼”会否沦为“黑眼”?《边城浪子》的上述金句,或能予人扼腕的启示啊!

反应

 

灼见

【灼见】马哈迪只见中文招牌/杨善勇

占据的角度要是不同,所见的自然大相径庭。苏轼的《题西林壁》诗里展现的不止是人生的意境,也是视角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不久,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脸书贴文供称他在柏威年商场只见中文招牌,一时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中国;于是故作不解问道:“此乃马来西亚,或是中国的一部分?”大概正是这么一回事。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都什么时候了,此时此刻,不论柏威年商场,乃至这个国家大城小镇的任何一个广场,几乎不可能出现只见中文招牌的景观。毕竟,地方政府法令已经明文有所规定写在招牌的语文了。那么,马哈迪到底何出此言? 

从不愿择善从之

追溯往事,马哈迪的这番论调,犹是要让华商和华社深深困惑了。大选之前他甚至曾经接纳2098个华团联署的1999年《华团诉求》,借以积极争取华人选票。大选之后,诸事已定,他随之转身遽然反脸,指控诉求好像共产党及奥玛乌纳云云。 

这种朝三暮四的操作方式,正是非常典型的马哈迪出招风格。人在马哈迪身边做事,前首相敦阿都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当年接受碧莉洁威西和詹运豪专访,阿都拉明明白白点出马哈迪一如既往的反反复复:“马哈迪自有本身的一套。他坚信他那一套是唯一的法门。当我另辟蹊径,他指责我错了。那就是马哈迪之道。大课题,他也是这样。除了自己的想法,他从来不愿择善从之。”(《觉醒:马来西亚的阿都拉年代》;八打灵:SIRD,2013;页11)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眼下的问题,当然不在中文的展现,也不在英文的应用,而是马哈迪一时的天马行空。何况,那是中餐馆。对象群是谁,大家知之。那么,门口书写中文招徕既定的顾客,也是理所当然了。 

缘由浅显,思之自明。贵为两任一国首相,马哈迪岂有可能不懂得?既然这样,他的这番话,恐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森林茂密,空间隐蔽,处在那里,他看到什么? 

曾经排华的印尼,印尼机场也有了中文告示。大环境变了,政策和条规自然也要相应调整。马哈迪纵然不便远行,网络点击,也可以看到这一幕风景,何必为这一点事小题大做,喋喋不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