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火箭风暴,林氏挑战/杨善勇
自1969年取代民主行动党秘书长吴福源以来,林吉祥就成为跨越世纪的在野党巨人,也是行动党峥嵘岁月的象征。从青年、壮年、中年到晚年,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反对党的政治斗争。
在国会,他舌战群雄,辩才无碍;在国会外,他以文告疾呼,重大议题无一遗漏,巡逻快艇弊案(1976年)、《工业协调法令》(1977年)、14岁少年死囚案(1977年)、人民银行白皮书(1977年)、独大创办(1978年),都是他紧咬不放的焦点。
进入80年代和90年代,他依旧锋芒毕露,接连揭露宪制危机(1983年)、土著金融丑闻(1983-1986年)、合作社接管(1986年)、南北大道官司(1987年)、华小高职(1987年)、麦卡控股丑闻(1991年)、维贞德兰色情录影(1992年)、国行豪赌(1994年)、淡江公寓惨剧(1994)等争议事件,在马来西亚政坛掀起一波波震荡。
不再是一人独掌大局
然而,时代变了。网络兴起,全球化加速,政治格局再也不是一个人能独掌大局。1999年12月7日,前行动党主席李万千发表《致林吉祥的公开信》,劝请林吉祥退居幕后,担任永久顾问,以让党迎来新气象。
即使如此,林吉祥仍坚守阵地,征战2004、2008、2013和2018年大选。正如邓章钦调侃道:“民主行动党里,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林吉祥的谈话才是最后的结论。”
在争议与变革中,马来西亚终于迎来政党轮替。然而,执政后的行动党部长们却在施政上饱受质疑,导致林吉祥和行动党的声望不升反跌。
2019年,他接连收到匿名黑函,被指控为“走狗”和“汉奸”,出卖华人及非穆斯林权益。当年,更有人在公开场合质问:“人生自古谁无蛋,留取蛋清照中心?”直指行动党执政乏力。
林吉祥时代迟迟未结束
尽管经历敦拉萨、敦胡申翁、敦马哈迪、敦阿都拉、拿督斯里纳吉、敦马哈迪、丹斯里慕尤丁以及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共8任首相,林吉祥的时代却迟迟未结束。相反,林冠英、林慧英兄妹,正承接父亲的光环,继续占据重要位置。
如今,倒林风暴席卷而来,党内党外皆风声鹤唳。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终将拍倒在沙滩上。无论最终胜负如何,新关仔角的海风依旧轻拂,见证着林家这些年的无限风光,也掀起行动党党争的千堆血。这场风暴,恐怕是林吉祥未曾料到的结局。
地底的风险,不见的惊心/杨善勇
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之后,大马建筑业发展局(CIDB)第一时间发布文告说明,初步调查发现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起火爆炸当天,当地没有任何建筑工程施工。文告当时还说:社交媒体所指的双层店屋建筑工地,实际位于事故地点30公尺外。
唯翌日大马建筑业发展局随之撤回所发布的这段文字,转称静待调查事故所涉及诸多的部门。此言正确,毕竟内情错综复杂,既有远在规划申请的前因,相信也有天然气管设计的因素。
除此之外,也许另有管理层面的枝枝节节,需要逐一理清。
当中一个难以理解的是,天然气管位在布特拉和谐花园及甘榜瓜拉双溪峇鲁两个社区之旁。
按常理想,此处必有一定缓冲地段间隔,以策安全;何以这个结果如此紧紧靠近呢?
纵然这一道提问得到圆满的解答,距离天然气管位不及30公尺的地方,眼下何以得以批示准予建起18间双层店屋?这是否意味,30公尺乃是地方议会既定的缓冲地带?要是这样,经历这次事故,显然的是,30公尺的缓冲不足确切一切了。
细看视频,对照现场居民的追述,目前的措施,确实低估了爆炸的惊悚和威力。记者笔记,入目所见,犹如废墟;一瞬之间烧毁房屋87间,148间损坏,烧毁车子225辆,损及174辆。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统计,反映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患无穷。 何况,天然气管所穿过的,是半岛的大城小镇。地图所示,Y字型的管道,始自昔加末的中心点,然后各分东西输出,另外南向衍生,奔向新山。换句话说,每一个接口,既是方便百姓的生活,同时也潜在万万不可小觑的风险。
勿一味地挖呀挖
理解这点,想必我们应该同意,各个单位一旦临危受命处理深埋地底的水管、电线、煤气管、排泄系统,不能不慎重先搞清楚天然气管的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在小小的社区里面,挖呀挖呀挖”。
不幸的是,参考这个国家的经验,挖呀挖呀挖确实司空见惯。任何地方,大小角落,不分昼夜,每个时辰,都有一再轮流的想挖就挖。因此所造成的水管破裂,确实罄竹难书,一言难尽;需要大家高抬贵手,加倍小心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