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犯了3大错误

彭博社专栏作家:任淑莉
就算你对中国身为冠病疫情起源地不满,也不得不佩服北京的领导才能。
大流行病爆发还不到一年,中国人的生活就恢复了正常,而欧洲和美国仍在挣扎之中。而要论经济表现,中国现在更是世界上耀眼的一个异类。
中国有许多地方值得称道。戴口罩没有政治争议。官员们是如此看重病毒检测,以至于一些措施甚至都过了头。
央行抵挡住了走廉价、零利率的捷径来刺激经济的诱惑,并正在开放金融市场。
难怪渴望高收益率的外国人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购买中国资产,而不理会美国总统特朗普气冲冲的反对声音。
但是,可以改进的地方永远都是有的。到了1月份,白宫将迎来一个更理性的主人,这将为中国提供专注于结构改革的空间。
我在此想给北京挑些刺,因为虽然今年中国做对了无数件事,但也犯了三个大错误。
错误1:低估了K型反弹
疫情开始了没几个月,全世界就迅速意识到冠病在通过种种方式加剧收入不平等。大型科技公司及它们可以在家工作的员工手头非常宽裕,而商店被迫关停。
早在4月份中国开始解除封锁之际,小餐馆就开始抱怨送餐超级应用程式(app),要求它们签署排他性协议——强迫它们选择一个平台、放弃另一个,以及收取高昂费用。
这些app威胁到了酒店和餐饮业的复苏,以及它们员工的生计。这个行业直到10月份才完全复苏,去年雇用人数多达3300万人。
然而,北京一直都没着手解决这种经济失衡问题,直到11月中旬才发布一份总长22页、措辞含糊的反垄断法规文件以遏制该国的科技巨头。
在圣诞前夕,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只有一句话的公告: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阿里巴巴的股价从10月高点下跌了28%。
K形反弹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在宏观统计数据中明显有迹可寻。制造业迅速反弹,而零售业——普遍消费者信心的晴雨表——则滞后了数月。奢侈品表现良好,高端汽车卖得飞快,Chanel和Louis Vuitton等品牌纷纷涨价。
而在美国等地区,归功于刺激措施和增加的失业救济,消费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住了冠病衰退的冲击。在地球另一端,中国重新祭出2008年的招术,大修高速列车和5G基站来提振经济。
信奉涓滴经济学
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生活着逾1.7亿农民工,其中大部分都从事建筑、制造和服务业的工作。在疫情期间,他们不仅没了工作,而且没法领取失业救济。而对北京而言,他们并不是失业者——他们总是可以回家务农的。中国信奉涓滴经济学。
帮助企业主而非工人的决定,可能源于政府对把控的痴迷。北京方面认为自己可以要工厂全速开动机器,而家庭可能只会把刺激款存起来。企业的边际支出倾向更高。
这个财政政策配方明智吗?中国一直渴望转型为消费社会,因为依赖工业生产的经济体易受全球商业周期的影响。但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缺乏可能永久性地削弱了家庭的信心。中国的老式刺激方法正在阻碍自身经济目标的达成。

错误2:闭上亿万富翁的嘴
就算是在大量美国人涌入投票站去选新总统的时候,中国仍成功“抢走了风头”。
在11月3日——距离亿万富翁马云旗下蚂蚁集团的计划上市时间只剩两天的时候,中国叫停了该金融科技公司350亿美元(约1435亿令吉)的首次公开募股(IPO)。
华盛顿陷入僵局好的一面是,产生了投资中国的充分理由:美元走软,使人民币更具吸引力;主权债券收益率之差创出历史新高;一波中国内地独角兽公司上市。
但是,马云突发的这场风波甚至会令最老练的投资者感到不安。
在宣布暂缓蚂蚁IPO的简要声明中,上海证券交易所给出的理由是,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或导致蚂蚁不符合上市条件。
北京这样做不无道理。在冠病疫情期间,消费信贷扩张过快,而且例如超高利息费用和滥用租户预付款等恶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央行在12月27日发布的答问文章中称,蚂蚁“法律意识淡漠”,并要求该金融科技巨头回归支付业务本源。支付业务虽然是其核心业务,但是利润更薄。
要说起来,确实中国官员讨论如何监管蚂蚁利润丰厚的贷款业务这事至少已有两年了。
然而时机太可疑。引起全球关注的是,中国取消蚂蚁IPO被疑并非因为监管方面的变化,而是因为两周以前马云在上海发表的一番直言不讳的讲话。
他在演讲中批评了中国破旧的金融体系,称银行还是“当铺”思维,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读到有关这段演讲的政府报告时勃然大怒。
不要口无遮拦
无疑,马云喜欢聚光灯,喜欢在大舞台上唱歌跳舞。不过,他说的没错。实际上,中国自己的央行行长也持这样的政策立场,甚至使用了相同的措辞。只是,说出这些话的人错了。
因此,蚂蚁的惨剧很好地提醒了人们,在北京的官员们感到丢脸时,他们往往会忘记如何治理。假定的标准随时都可能失效。
这也给巨贾们上了一课:不要口无遮拦,不要批评政府,闷声发大财。
看看已把中国恒大变成全球债台最高开发商的许家印,就算他的公司对银行系统构成了系统性风险,他仍然安然无恙。
今年10月份,许家印在习近平深圳之旅中被冷落,但他保持了低调;一个月后,深圳市政府给了他一条救生索。反观祸从口出的马云,遭受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
在四年来不断遭到特朗普指责之后,中国可能不再在意公共关系了。但它确实希望外国资金能够帮助填补自己的财政赤字。不合时宜的蚂蚁惨剧则令这一切都危险了。

错误3:对违约处理不当
外界一直认为中国的规章制度是双轨的:每当民营企业越界,它们都会被政府官员约谈和训诫(正如马云11月经历的那样)。与此同时,有政府背景的实体就可以肆无忌惮,并且有大量本地资源可以调动。
难堪的国有企业违约浪潮,只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趋势。
由于供过于求和利润率下降,早在2015年就有零星国有企业开始违约。然而,最近这股违约浪潮是考验市场规则的第一批;这股浪潮始于9月份——中国经济从冠病导致的放缓中反弹之后。未能如期兑付的几家企业是各自所在地区最大的国有企业。
违约这件事本身尽管会让人不爽,但并非不可接受——毕竟债券投资者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但是,对于国有企业会在被债权人告上法庭之前,就把优质资产转移出去的怀疑越来越重了。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三家互不相关的公司——辽宁省一家汽车巨头、河南省的一家煤矿企业以及一家芯片制造巨头,都在违约前把所持子公司的股份转让出去了。这已形成了一种模式。
多年来,北京一直试图破除市场的刚兑信仰,即人们相信政府将出手救助任何一家国有企业。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亏损企业不知怎么就获得了AAA评级,而在中国4兆美元(约16.4兆令吉)的公司债市场中,信用息差不足以区分优质资产和高风险资产。
债权人碰不到核心资产
但是北京必须一视同仁地执行规定。如果一家民营房地产开发商违约,其债权人多少还可以拿回一些土地储备。那么当国有企业破产时,投资者能够分到它们的资产吗?
乍看起来,并不太妙。中国的监管机构一直避重就轻、惩罚债券承销商并敦促地方政府做出空洞的承诺。
因此,尽管国有企业违约可能性更低——由于它们在地方上的关系,它们往往在融资方面更有办法,但它们却有足够的能力在违约后,让债权人碰不到核心资产。
这是另一个错误,因为外国人本会很乐意购买国有企业的人民币债券——这些债券支付的利息高于它们的离岸美元债。
今年以来,证券投资资金流入非常强劲,使得外国人有望取代城市商业银行、成为第二大政府债券买家。然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企业债券市场——有名的国企乐园。最新这波违约只会让他们有更多理由保持观望。
国营私营两轨制应改革
习近平一直是一名改革者,热衷于升级中国经济、让系统摆脱过多债务。在过去的几年中,特朗普的贸易战和冠病阻碍了他的进程。现在这两个障碍都已清除,他可以重回正轨了。
但是中国该换换做法了。沿用2008年财政政策感觉已经过时了,尤其是与美国的“Run-It-Hot”战略相比。
要建立一个可正常运转的市场,中国需要消灭国营私营两轨制。它还需要给成功的富商一个论坛来提出政策建议。亿万富翁们比坐在政府大楼里的任何人,都更了解地面上发生的事情。
当然,一名民间人士的评论可能很难听,但是正如我们老祖宗说的那样,良药苦口利于病。
中国吁菲律宾别倚美国闹海 勿试图挑军事对抗

(北京29日讯)美国防长访问菲律宾时说,两国必须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中国外交部批评,美菲间任何合作都不应该针对第三方,并呼吁菲律宾不要倚美闹海,更不要试图挑起军事对抗。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菲间任何合作都不应该针对第三方或者损害第三方的利益,更不应该渲染所谓威胁、挑动对抗,加剧地区的紧张。
他强调,南中国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从来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并称美国一直以来在南海纵容盟友挑衅滋事,编造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的伪命题,还持续在南海强化军事部署,妄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郭嘉昆说,美国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停止挑动意识形态对抗、挑拨离间,不要做南中国海的搅局者和肇事方,“我们也奉劝菲方,不要倚美闹海,更不要试图挑起军事对抗。”
据外媒报道,到马尼拉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28日与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会面时称,美菲两国必须并肩作战,共同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