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安华的拿破仑人生/甘德政博士

最近好莱坞大片《拿破仑》在全球上映,此人一生传奇,直到今天都有争论。

崇拜拿破仑的人很多,骂他的也不少,评价两极化。据说,被流放的拿破仑重返法国重夺权力时,巴黎报纸的新闻头条,每天都不一样:

第一天:“科西嘉怪物”登陆南部港口;

第二天:“吃人魔”向格拉斯挺进;

第三天:“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尔;

第四天:“波拿巴”占领里昂;

第五天:“拿破仑”接近枫丹白露;

第六天:“皇帝陛下”抵达忠于他的巴黎。

从阶下囚到首相

以上几个地名,都是进军首都的必经之地。拿破仑越接近巴黎,他的称呼从“怪物”到“皇帝”,还不到一星期。

看回我国的拿督斯里安华,他从“国家第二号人物”到“阶下囚”再到“首相”的曲折起伏经历,绝不输拿破仑。

1970年代,安华初出茅庐领导回教青年运动,被视为“魅力型学生领袖”。

1982年,安华被敦马哈迪医生收编招安,开始从政之路,这时他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1987年,安华担任教育部长,安插不谙华语的高层进入华校,引发天后宫事件及茅草行动。当时华社普遍视他为“种族主义极端分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993年,经济一片大好,马来人民族自信心高涨,安华提倡“新马来人”论述,组成“宏愿队伍”攀上副首相大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巨星”。

1995年大选,安华配合马哈迪的“2020年宏愿”文化霸权大战略,一改以往种族主义作风,以柔软身段带头表演向华社示好,写中文书法“我们都是一家人”、穿唐装拜年等等,在华社的人设大幅度改变成“开明马来领袖”,成为国阵大胜的重要领军人物。

1997年,马哈迪出国休假,委任安华为代首相,当时权势熏天的安华,几乎没人会怀疑他作为“首相接班人”的地位。

巫统内斗白热化

1998年东亚金融风暴爆发,巫统内斗白热化,安华被昔日恩师马哈迪打入十八层地狱,沦为“鸡奸犯”,震惊世界。

烈火莫息运动如火如荼期间,在大马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的美国副总统戈尔,盛赞安华是对抗独裁者的“真正改革派”。

2004年安华出狱后,开展国际串联工作,参加美国民主基金会活动,被西方人视为“回教民主派”,但也被政敌贴上“颜色革命代理人”、“以色列和国际犹太人傀儡”之类的负面标签。

2022年大选,安华终于一雪前耻,如愿坐上首相大位,终结“万年候任首相”的嘲讽。当时正值世界杯期间,本地球迷将安华比喻为“大马梅西”,因为两人同样饱经磨难,走出低潮,重返巅峰,非常励志和鼓舞人心。

执政一年光环剥落

执政一年后,安华光环剥落,经济没起色,民生问题一摞摞,说好的体制改革不见踪影。当年他安插在教育部的“小拿破仑”还不断作怪,令许多华教人士感叹,华教困境的突破似乎还看不到路。

安华与拿破仑,都从一介布衣爬到最高权位。拿破仑虽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他至少留下一部《拿破仑法典》,继承大革命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遗产,这比他任何辉煌战功都重要。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无论是盛名还是骂名,安华如要留下世人称道的政治遗产,而非留下滑铁卢的失败遗憾,那就必须不忘初心,尽快启动承诺过的体制改革议程,到“盖棺定论”时,历史自然会给他公正评价。

视频推荐 :

 
 

 

反应

 

国际

普丁促西方“记住拿破仑命运” 马克龙回呛俄是帝国势力

(莫斯科8日讯)俄罗斯总统普丁间接抨击法国总统马克龙,提醒西方阵营“记住拿破仑的命运”。

法国24电视台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丁6日接见俄对乌侵略战参战士兵的家属代表时,在不点名马克龙下说“俄罗斯的反对者寄希望回到拿破仑入侵我们的时代”。

在1812年法国拿破仑率领大军进攻俄罗斯,最终以战败告终。普丁表示:“俄罗斯的反对者忘记了当年战争的结局。如今俄罗斯有参加特别军事行动(对乌侵略战)的士兵,历史不可能重演。”

据报道,同一天稍晚马克龙回应普丁的“拿破仑”言论,形容对方是一名“帝国主义者”,企图改变历史叙事,言称俄罗斯是“如今欧洲唯一的帝国势力”。

较早前,马克龙5日晚发表电视演讲时说,他决定就法国向欧洲盟国提供“核保护伞”的问题展开战略讨论,并强调“欧洲的未来不应由美国华府或俄罗斯莫斯科来决定”。

隔天克宫发言人斯科夫6日批评,马克龙的言论“极具对抗性”,对方关于俄罗斯威胁的表态“有很多失实之处”。

波兰要求所有成年男性接受军事训练

另外,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一系列加强国防措施,包括要求所有成年男性接受军事训练,以应对潜在威胁。

他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启动新的军事训练计划,目标是让波兰所有成年男性接受战争训练。这将使那些未加入军队的公民,在冲突期间成为合格的战斗人员。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