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专区

拜登对华政策3大挑战

报道:萧峰

拜登对华外交受到内部反华氛围的影响,强调强硬路线,但经济利益又与中国高度挂钩。

拜登对华政策面积对三大挑战,军事上如何建立管控风险机制,避免在台海与南中国海擦枪走火;经济上,如何面对中美“连体婴效应”,难以脱钩;美国如何突破盟国“政经分离”——在政治上亲近美国、但经济上靠拢中国的局面。

拜登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举行的前夕,已经向媒体释放信息,指出一旦正式就任,就会颁发一系列的行政命令,要立竿见影地“去特朗普化”,将特朗普任内一些政策取消,包括美国立刻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在移民问题与两性平等的问题上,落实贯彻民主党的主张。

但在外交上,拜登的对华政策却疑团重重,究竟新政府会全面“去特朗普化”,还是“再特朗普化”,继续对北京采取强硬的立场?由于现在美国政坛与社会氛围都高度“反华”,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在国会的任命听证会上已经明言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方向是对的,但他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而不是粗暴地处理。

拜登对华外交的主轴受到国内反华氛围影响,强调强硬路线,但经济上又与中国关系密切,疫情期间尤甚,因而两国经济将回到“斗而不破”的博弈。

拜登对华政策正面对三大挑战,显示美国当前进退维谷,需要一一解决问题,中美关系才会步入坦途,否则势将阴晴不定,让拜登新政府的外交,难以看到风雨之后的亮丽天空。

这三大挑战是:

(一)军事上,拜登如何建立中美管控风险机制,避免两个核子大国在台海与南中国海爆发擦枪走火的风险?

(二)经济上,美国如何面对中美“连体婴效应”?摆脱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全面“脱钩”?

(三)外交上,美国如何突破盟国“政经分离”——政治上亲近美国、但经济上靠拢中国的局面?

这三大挑战,显然是拜登外交团队所无法绕开的问题。即将出任美国国务卿的布林肯是外交界一时俊彦,经验丰富。他上任之初表明要对华采取强硬态度,但这也可能只是应付国会听证的说辞,在具体操作上,他必须展示面对这三大挑战的能力,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言。

1.管控风险机制的紧迫性

如何建立机制管控中美冲突风险,是拜登要面对的第一大挑战。

在特朗普时代后期,由于国务卿蓬佩奥积极支持绿营的分离主义,增加售台攻击性武器,解放军飞越台海中线与绕台的次数激增。这都导致台海军事冲突的危机升高。

而在南海,美军也指控中方人工岛的军事化上升,美国军舰的航行权受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霸权受到中国远洋海军的挑战,一旦擦枪走火,后果不堪设想。

在台海的冲突中,美方早就发现处于劣势的危机,前国防部次长沃克曾参与台海18次兵棋推演,都输给中方,让美军认识到台海军事上的博弈对美国不利。

中美在军事上如何建立一个管控风险机制?不仅白宫与中南海之间要建立一条热线,中美两军也是否应该加强联系,避免前线不必要的误判?

早在2011年,主导中美建交的国家安全顾问布辛斯基就提出中美须签订“第四份联合公报”,指出中美关系在21世纪的新时代,需要新的框架,建立机制管控冲突风险。

过去中美之间的3份联合公报,从1972年的上海公报、1979年双方建交的联合公报,以及1982年的8·17联合公报,都无法涵盖中美关系日趋发展的复杂性,也无法管控双方可能引爆军事冲突的风险。

由于中国国力崛起,军事上在亚洲的局部冲突中,已经使得美国无法拥有优势,甚至陷入地区性的劣势,冲击美国在亚洲的部署。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国安智囊李侃如就曾支持探索“第四份联合公报”的可能性。

李侃如甚至认为,两岸应该有一个“中程协议”,设定管控冲突风险的框架,避免不必要的误判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但民进党当时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对台湾不利,也损害台湾的主权。

但拜登是外交老手,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为了长期的全球稳定局面,他不愿看到中美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局面。他的外交幕僚坎贝尔最近就表示,期盼中美关系更趋于稳定、可预测性、以及透明性。这都会为建立管控风险机制的前景,带来新的动力。

2.面对中美经济“连体婴”效应

中美在产业链上的密切关系被视为“连体婴”效应,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连体婴一样,大家分享共同的器官,而一旦全面“脱钩”,也会一并受损。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就是连体婴的关系,中美彼此都无法摆脱对方,而无论是爱是恨,彼此都需要对方。

但越来越多来自美国内部的声音认为,美国应该减少仰赖中国的市场,也要避免在产业链上受到中国的制约。然而,华尔街的力量在过去一两年间全面投入中国的金融开放市场,善用北京最新的开放法规,全资拥有金融管理公司,像高盛、摩根史丹利、贝莱德等金融巨头,都享受这个金融市场开放的好处。

中美经济不可能脱钩

美国的汽车行业也在中国找到生命的第二个春天,不仅是传统的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特等汽油动力汽车公司,也包括电动车品牌特斯拉(Tesla),都迎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因而中国专家艾利森说,那些要求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的说法都不合实际,违反了美国的利益,也不可能发生。特朗普政府在任内推动对华产业链的“卡脖子”行动最后都反弹,倒过来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就业机会。

3.冲破盟国“政经分离”局面

拜登上台之后,也亟需要解决欧洲与亚洲盟友的骑墙现象。

在政治上,欧洲的盟国都会重申与美国的密切外交关系,但在经济上,这些盟国,从英国、法国、德国到亚洲的日本、韩国,却越来越靠拢中国,与中国发展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高新科技方面的发展,以及在5G通讯技术上的优势,都可以弥补美国在这些方面的劣势。

当然,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对于美国在外交上推动一个“民主同盟”对付北京的构思,也造成阻碍。

中欧协定形成压力

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欧洲渊源深厚,说流利法语,有利美国迅速修补特朗普所破坏的欧美关系,也导致拜登可以在对华政策上获得更多欧洲国家的支持。不过北京早就捷足先登,在数周前与欧盟订立“中欧投资协定”,加强中欧在贸易与双边关系上的合作,对美国也形成压力。

如果欧盟对华没有任何制裁与关税的限制,美国是否也要比照欧盟,撤销一切被北京视为不合理的制裁措施?不仅是关税问题,也包括对华为5G与芯片的限制,也当然包括特朗普对台港两地的各种被北京痛斥的措施。

北京的谈判策略肯定要求一切“重整”,要将特朗普任内的政策推倒重来。但拜登在就任前所释放的信息似乎显示不会“打掉重练”,而是期望将特朗普的种种制裁措施作为谈判筹码,争取美国更多有利的条件。

尤其拜登对台湾与香港的问题,可能会受到国会民主党势力的压力。众院议长佩洛西长期以来与香港反对派和台湾绿营关系密切,她对拜登的对华政策肯定会有某些程度的影响力,也对拜登是否全面撤销特朗普时代的对台港的措施,带来难以预测的变数。

有关“一个中国”原则,拜登的外交智囊、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在周前发表的视频中表示,拜登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对台湾独立的主张不予支持。特朗普任内对华的“一个中国原则”似乎动摇,特别是在最后的日子中,放宽美台之间的高层交往准则,让台湾绿营大受鼓舞。

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北京的底线,预料熟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性格的拜登,对此势将坚持“上海公报”的原则,避免中美关系出现断崖式的翻转,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国际

美国现代史上单日最多 拜登特赦减刑逾1500人

(华盛顿13日讯)美国总统拜登12日宣布,将赦免39名犯下“非暴力罪行”被定罪的服刑人员。

美联社报道,拜登并为近1500名在冠病疫情期间获释的居家服刑人员减刑。据白宫说法,这是美国“现代史上单日最大规模的减刑行动”。

据报道,拜登在12日当天的声明中表示:“美国是建立在‘有可能’和给予‘第二次机会’的承诺之上。作为总统,我非常荣幸能够给那些表现出悔意和愿意改过自新的人一次机会。”

他说,赦免39名因非暴力犯罪而获赦的罪犯,是因为他们表现出“改过自新,并作出让社区更强大、更安全的承诺”。他又宣布将在未来几周采取更多相关措施,并将继续审查赦免和减刑请愿书。

拜登本月1日宣布赦免儿子亨特,原因是对方遭到不公平对待,因其“第一儿子”身分而被特别针对。对此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怒斥,关于亨特的赦免是对总统赦免权的“滥用和误判”。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