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活

日本核废水入海 真的安全吗?

报道|游燕燕

“日本核废水事件”最近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来自各方的争议络绎不绝,反对声音无疑是一面倒。相信有不少人百思不解,把核废水排入海里一听就知道不是个好主意,尤其是这些年来全球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形式发出保护海洋生态的倡议,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环境,那为什么日本政府还毅然决然作出这个决定呢?尽管这并非是一个不经考量的仓促决定,但事实真如官方所说的那么安全吗? 

在进入正题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电厂核子事故,那可说是日本史上的超级灾难。当时,福岛第一核电站先是遭遇严重地震,随后遭受海啸冲击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氢气爆炸和堆芯熔毁,引发了灾难性核泄漏。 

目前,东京电力公司(TEPCO)(简称“东电”)运营着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为了让反应堆内熔融核燃料保持稳定状态,必须持续灌水冷却,这些冷却水加上流进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等,形成含有超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并且每天以140公吨的速度持续增加。 

90%已装满

东电利用“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净化核污水后,所产生的核废水也随着不断增加。这些核废水一直被储存在众多大型储水槽中,因为它们依然含有当前技术无法充分消除的放射性物质——氚。

为了储存大量处理过的核废水,东电共准备了约1000个储水槽,目前90%已装满,所储存的核废水已超过120万吨,非常接近储水设施的总容量约137万吨,预计2022年将达到极限。因此,日本政府才有了将核废水排入海中的决定。 

稀释核废水耗时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国——东盟海洋学院助理教授伍泽川博士表示,东电声称所采用的“多核素去除设备”可以去除大部分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也称作不稳定核素,是指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伽马射线(γ)),通过衰变形成稳定的核素。 

然而,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在于,净化后的核废水中依然含有氚和其他可能的痕量放射性核素。氚(H-3或3H)是氢的唯一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12.3年,在空气和水体的环境中以极微量存在。由于氚会释放出电离辐射(β射线),所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减少到其初始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从基本的化学理论来看,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H2O)组成。氚很容易取代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从而进入生物体,而除去氚非常困难。 

进行定期评估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氚的半衰期约为12.3年,这意味着它需要数十年才能完全失去放射性。基本上,氚不含任何化学毒性作用,它仅能释放低能的β射线。不过,当氚浓度很高时,它会对活生物体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健康风险,所以依然被认为是有害的。” 

据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和其他有关当局决定,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之前,将分别根据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安全(饮用水)标准将氚稀释至1/40和1/7的辐射浓度。 

“当然,这么做是好的,可是要知道稀释大量核废水的整个过程非常耗时,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稀释是一种缓慢的化学过程,更何况是超过100万吨的核废水。” 

此外,作为安全和预防措施的一部分,他强烈建议当地和国际独立机构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稀释后的核废水中残留的氚浓度水平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才允准排放到海里。然而,人们必须记住,稀释并不是解决任何形式的环境污染(包括海洋)的绝对方案。 

海洋环境受风险

伍泽川指出,除氚以外,通过“多核素去除设备”处理的核废水所产生的副产物也包括其他痕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锑、铯、碳、钴、碘、钚、钌和锶,它们具有更长的半衰期,这意味着危害更大。 

与氚相比,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它们可能更容易结合,并通过接触脆弱的海洋生物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 

“一些专家指出,核废水的放射性物质只有在极大量的情況下才会危害人体,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我认为这种论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正确且具有误导性的。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人类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其中包括所有生物(陆地和海洋环境)和非生物。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各地通过对海洋生物群系进行持续监测和采样研究,也发现了许多与海洋中存在放射性核素有关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影响案例。” 

核素积于生物体内

关于辐射的长期影响一直是极具争议的国际热门话题。要知道,氚所产生的辐射很容易被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蟹、龙虾、虾等)等海洋生物吸收,这最终将导致水产养殖和海水养殖利益相关者的生计受到极大影响。

他提到,在海水中移动的放射性核素将很容易造成生物累积,致使海洋生物包括水生植物(海草、泥炭藓、大型藻类等)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吸收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无法被代谢,便累积于生物体内,经由食物链中各阶层消费者的食性关系而累积,越高级消费者的体内其累积的浓度越高,最终会因生物放大作用引起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海洋生物所造成的未知长期影响也不能忽视!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放射性核素的低剂量辐射而造成的,这些放射性核素可能会与海洋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源产生其他化学反应。” 

储水槽逼近极限

福岛核电厂核子事故距今已有10年,日本政府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决定采用这种引起争议的方案,其中一个原因是储水槽数量已逼近极限,解决核废水问题刻不容缓。 

伍泽川认为,这对日本政府来说绝对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这不只关乎日本一国的事,而是关乎位于太平洋周边国家的整体安全和福祉。他也理解,在这个决定拍板之前,国际上和当地的学者和专家一定进行了许多讨论。 

“无可否认,将稀释后的核废水排入海洋这种开放环境中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成本低,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低危害的技术,而且还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大力支持。该机构主任拉斐尔(Rafael Mariano Grossi)也评论说,这种处理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符合国际惯例。” 

寻求环境友好方法

可是,对于日本首相菅义伟所说的“这是最现实的选择”,他则不认同,认为实际上比较像是目前日本“最可行”的选择,因为现今储水槽已不堪负荷,而且要处理的核废水量太大了。 

“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最现实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社会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的替代方法。举例来说,可以在指定的处置设施中通过工程屏障对废料进行长期存储,也就是以遏制和隔离的方法使其随时间自然衰减,并且远离人类以及生物圈。 

“然而,目前的方法与东电最初声称土地不足的说法背道而驰。日本政府此前曾宣布,核电站之外将有可用空间来存储放射性废料。” 

应先考量安全性

此外,针对此次的核废水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指出,不只是日本,其他国家也这么做。作为一个独立的核安全国际组织,他们建议将氚废水排入海中是科学合理的,并且不会造成任何环境问题。 

不过,伍泽川表示不完全赞同。他说,将核电站普通的冷却水排放到溪流、河流和其他水体中的常规做法,与将处理后的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是两回事。正如他上述提到的,把核废水排入海洋存在可能性风险和健康影响。 

“简而言之,任何形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肯定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建议保护公共利益以及国际社会的全球健康与安全应该作为优先考量。”

反应

 

要闻

核废水排海影响深远 隆雪华堂促日本三思

(吉隆坡23日讯)隆雪中华大会堂针对日本政府将于明天起,将福岛第一核电站超过130多万吨含放射性物质的核废水排放至太平洋一事,感到遗憾和愤慨。

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这项排放核污水的决定根本是罔顾福岛居民、渔民和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视和忧虑。

隆雪华堂今天发布文告,指日本政府未能履行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定义务,负起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包括没有针对在太平洋排放核废水对临近国家及海域造成重大跨界损害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我们吁请日本政府再三考虑核能专家的意见,排放入海只是其中一个选项,其对海洋生态及食品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充满未知数;而兴建更多储存设施才是当下日本政府所应当做的事情。”

文告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均反对及批评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计划,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及联合国大会分别于2021年及2022年通过决议,确立了“拥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是一项普遍人权”。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