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狮城患者现变种病毒 专家:无证据显示传播力更强

(新加坡20日讯)新加坡冠病病患体内发现变种病毒,但传染病专家指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变种病毒的传播力和毒性更强。

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必须附着在宿主、也就是患者细胞上,病毒才能侵入细胞,这个刺突蛋白由千多种氨基酸组成。

外国研究显示,排在第614位的氨基酸发生突变,使变异体从“D”(aspartic acid,即天门冬氨酸)变成了“G”(甘氨酸)。这个细微的改变使刺突更稳定,导致病毒更容易侵入宿主的细胞,并产生更高的病毒载量。

来自英美的研究团队本月初在医学期刊《细胞》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今年5月,全球冠病病患的拭子样本中,已有近八成出现变种的614G病毒株。报告也说,虽然病毒突变使传染性提高三至九倍,但不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一个星期前也指出,病毒突变使传播力提高了三成,平均每名确诊者可从传染两三人增加到四人,他当时警告,香港之前主要是输入病例,持续性本土感染才刚开始。

这令人关注在欧美等地广泛传播的614G病毒株,是否已传到新加坡?

国家传染病中心实验室主任林择彬副教授告诉《联合早报》,新加坡冠病病患体内确实发现了614G病毒株,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这个病毒株的传播力和毒性更强。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资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莫勒·斯特罗受访时解释,变种是病毒自然进化的过程,多数变种是没有影响的,只有少数变种会让病毒有更大的“成功优势”。“变种不意味着毒性一定会加强,反而可能起到相反作用,导致轻症或无症状者长时间未被发现。”

“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变种也可能增强病毒与人体细胞结合的能力,以及提高病毒的复制能力。”

淡马亚:料对疫苗研发影响不大

莫勒·斯特罗补充说,专家仍在辩论突变是否会影响病毒的传播力,“还需要更多数据来厘清这一点”。

新加坡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亚太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则指出,多数病毒发生突变后,毒性会随着时间减弱,“因为病毒需要宿主提供养分和庇护,若夺走宿主性命,对病毒一点好处都没有”。

至于病毒突变是否会影响疫苗研发工作,淡马亚说,目前没有迹象显示变种病毒会改变人体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有很多组成部分,目前正在研发的疫苗,专攻的是病毒刺突蛋白的其他部分。况且,614D和614G变异体大致相同,免疫系统或疫苗抗体可识别的病毒区域也没有改变,因此对疫苗研发的影响应该不大。”

反应

 

全球大抗疫

奥密克戎肆虐 美5岁以下住院率飙升

(华盛顿9日讯)在冠病 Omicron变种病毒株肆虐下,美国确诊人数飙升,根据官方数据,全美未满五岁孩童近几周正迎来空前染疫住院潮,他们也是惟一尚未放行施打的惟一族群。 

美国五岁未满小孩的住院率由每十万人2.5人增加到超过4人,但这些小朋友依规定无法接种;相较之下,美国五至十七岁民众可打疫苗,目前每十万人仅一人住院。不过,孩童的染疫住院率虽比之前高,仍不比其他年龄层。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因此呼吁五岁以上民众,皆应尽快施打疫苗以保护週遭亲友。根据CDC数据,美国十二至十八岁完整接种的民众约破五成,但五至十一岁仅16%。CDC本週建议,有助对抗Omicron的加强针施打年龄层下修到十二岁,但目前仅36%接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