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抗疫

狮城研究:免疫反应过盛 冠病康复者血栓风险提高

(新加坡14日讯)新加坡最新研究发现,冠病病患即使已经康复,仍可能因为免疫反应持续过盛,导致血栓风险提高,更容易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出现器官衰竭。

据《联合早报》报道,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招募30名冠病康复者,在他们出院2至5周后分析他们的血液样本,发现他们的血管受损程度比不曾感染冠病者高。这些病患主要是新加坡籍华人。

与冠病病患做对比的控制组包含24名健康人士以及20名不曾感染冠病的糖尿病或高血压病患。

研究员发现,因为血管受损程度较高,排出的内皮细胞较多,在冠病病患血液里循环的内皮细胞,是非冠病病患血液里的两倍。

领导这项研究的南大李光前医学院助理教授张慧雯昨天在记者会上说,即使冠病病患体内的病毒已经消除,身体仍产生大量可启动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血液里也存在异常大量的免疫T细胞。

“这可导致血管受损发炎,血管屏障出现漏洞,这时身体会产生启动血栓的因子。如果血栓严重,对病患将有毁灭性的影响,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她说,免疫反应为什么在康复后仍过度活跃目前不得而知。

今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修改临床管理指导原则,针对血栓形成,建议让住院冠病病患使用低剂量抗血凝固药物。

张慧雯说,康复病患是否也得用抗血凝固药物须进一步研究,现阶段应提醒他们注意是否出现症状。

轻症者须留意后遗症

血栓风险提高不仅限于中度或重度冠病病患,即使曾经患有轻度冠病,也须留意是否有后遗症。

这项研究招募了轻度、中度与重度冠病康复者各10人。张慧雯说,虽然冠病严重程度对血管受损程度有些许影响,但差异在统计学上微不足道。

“患上轻度冠病的人较快康复,他们是否应该担心未来风险?根据这项研究,我认为应该。我们会建议这些病患留意是否有后遗症,如果有疑问应该询问医生。”

血栓失调的现象不仅限于冠病。张慧雯指出,只要是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血栓失调。例如,骨痛热症可能导致血栓不足,导致曾患病的年轻人或孩童失血过多的风险增加。

研究团队正与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和公共医院合作,最近开始招募康复6至18个月的冠病病患,以评估冠病更长期的影响,预计会召募至少100名康复者。

反应

 

国际

美国会结束冠病调查 支持中国实验室泄漏论

(华盛顿3日讯)美国国会议员2日结束对冠病疫情为期2年的调查,支持这种病毒可能从中国实验室泄漏出来的理论。这场大流行病在美国夺走110万条人命。

据外媒报道,共和党控制的美国联邦众议院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特别小组委员会(House Select Subcommittee on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发布一份520页的报告,内容涵盖联邦和州级的应对措施,以及疫情起源和疫苗接种行动等。

委员会主席温斯特拉普(Brad Wenstrup)在致国会的信函中表示:“这将有助美国和全球预测下一次大流行,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保护我们自己免受下一次大流行的影响,并希望阻止下一次大流行。”

美国联邦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科学家对冠病最有可能的起源得出不同结论,且尚未达成共识。

大多数人认为病毒是在中国从动物传给人类,但美国情报分析去年指出,病毒也有可能经过基因改造,从中国武汉市一个病毒学实验室流出,而首起人类确诊病例就出现在这座城市。

这个国会小组在召开25次会议、进行超过30次纪录访谈及审阅超过100万页文件后,认同了病毒可能是从中国实验室泄漏出来的理论。

相关调查包括与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为期2天的闭门访问,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全球陷入混乱,福奇成了全美最信任的抗疫专家。

福奇今年6月现身国会听证会时,愤怒否认掩盖冠病疫情起源,他主张实验室研究的蝙蝠病毒“在分子上不可能”演变成导致大流行的病毒。

但国会小组的报告称,冠病病毒SARS-CoV-2“很可能是因为实验室或研究相关事故而出现”。

这项调查指出,封锁措施“弊大于利”,且强制戴口罩“对控制冠病的传播无效”,这与其他研究显示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确实能降低传播率的结果相互矛盾。

此外,人身距离指南也受到批评,尽管旅行限制被认为挽救了人命。

这项调查还发现,前总统特朗普的公共资助冠病疫苗研发计划“神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取得“巨大成功”,但关闭学校将对美国儿童产生“持久影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