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

温绮雯

为什么我爱你,先生?/因为/风,从不要求小草回答/为什么他经过/她就不能不动摇

因为他知道,而你/你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有这样的智慧/也就够了



闪电,从不询问眼睛,/为什么,他经过时,要闭上/因为他知道,它说不出/有些道理/

难以言传/高雅的人宁愿,会意

日出,先生,使我不能自已/因为他是日出,我看见了/所以,于是/我爱你

——艾米莉·狄金森〈“为什么我爱”你,先生〉

身分与比较



我遇见一位极其聪明与谨慎的先生,更正确的说应该是重遇一位曾经相识的先生,并且重新认识聪明的他。在我俩关系还没有明确之前,他曾经是一位老朋友。有多老?30年前著名男校与女校的学生常凑在一起玩,我们整整10位男女在校外补习班形成一组补习之外又玩乐的小团体。那个少年时代的他在组里不算特别有气质,因为长得高大白皙会弹钢琴的男生便有两位,只不过他比较安静。他比较安静,即便现在也是如此。那时我与他不特别熟,倒是现在熟络了;看透他的时刻他懂得聪明地躲闪,看不透他的时刻他于我亦是聪明的。

在关系还没有明确之前,我们曾经一度讨论长久的身分问题。两个人,是当老朋友比较适当,还是谈恋爱比较适当。当老朋友无疑比较省心,也许感情就这样长长久久下去了,也或许啊还有转成生意伙伴的可能性的。但谈爱情那种充满幸福或失望的滋味,那种甜蜜与苦涩的感觉,可不是自由惯的单个人就能体会的。

美国诗人巴恩斯通于芝加哥大学访问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时问:“你时常拿友谊与爱情作比较,你想再比较一下这两者吗?”博尔赫斯回答:“爱情很奇特,其中充满忧虑,充满希望,而这一切或许正是为幸福而存在。但是在友谊中,不存在误入迷津,也无需满怀希望,友谊就这么存在下去。人们不需要频繁会面,也不需要有什么表示。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之间存在友谊,那么对方就是个朋友。在长期的生活中也许友谊比爱情更重要。或者说,也许爱情的职责、爱情的义务就是变成友谊。如果不是这样,它就会让我们的关系半途而废。但是双方都应沉浸在巨大的爱情之中。”(摘自〈博尔赫斯八十忆旧——时间是根本之谜〉)

于是我们得知有一种感情允许双重身分:即可沉浸在甜蜜之中,却又不会让关系半途而废,那便是如博尔赫斯选择学习爱情的职责与义务了。

与禅师对话(1)

“师父,爱情的发生,让隐藏内心深处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了,里边不断涌现对爱情的依恋、欲念、妒忌、狂喜、期待、失望等等情绪。”

年长睿智的禅师回答:“苦的内在组成部分包括异性的相互吸引。在佛教经典AN1中,佛陀曾说过,没有其他物体比这5样物体更缠住一个男人/女人的心:外形,声音,嗅觉,味觉和触觉。人们被无知笼罩与被这5种感官与之相关的渴求推动,以各种想法来满足自己。只要一个人还没有完全解脱理解,他仍然陷入这种短暂的耽于声色中如:嫉妒,愤怒,怨恨,占有欲,与怨等形式的感情之苦中。等你一旦结婚并有了孩子,这将是非常困难摆脱与逃脱的。如果你没有打算结婚或还没有孩子,这将比较容易终止与逃脱。”

与禅师对话(2)

与年轻聪慧的禅师会面,他问:“男友还好吗?”

“他还好,师父。” 

他继续问:“恋爱的感觉可以维持多久?”“2个月?”他摇头。

我知道了:“就在每一瞬间的想之久。”

“那是正确的。甜蜜的感觉如此短暂而已。然而你确定你爱他吗?还是仅仅是他带给你的欢乐喜悦的感觉而已?”

“我没仔细想,师父。但是我对爱情尚有许多期望与失望。”

“那么你要学习观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驱使你期望?为什么你非要这样那样不可?失望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要学习聪明的发问,以便得到真正的答案。你的感情是你的功课,你要在这里学习。”

好的,这是我们的功课,如果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动摇了。我们愿意淡然镇定地向彼此,以及向无所预测的未知学习。祝福吧。

反应

 

副刊

结束与开始

      

图片提供/温绮雯

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



每次战争过后/总得有人处理善后。/毕竟事物是不会/自己收拾自己的。//

总得有人把瓦砾/铲到路边,/好让满载尸体的货车/顺利通过。/总得有人跋涉过/泥沼和灰烬,穿过沙发的弹簧,/玻璃碎片,/血迹斑斑的破布。总得有人拖动柱子/去撑住围墙,/总得有人将窗户装上玻璃,/将大门嵌入门框内。

并不上镜头,/这得花上好几年。/所有的相机都到/别的战场去了。

桥梁需要重建,/火车站也是一样。/衬衣袖子一卷再卷,/都卷碎了。有人,手持扫帚,/还记得怎么一回事,/另外有人倾耳聆听,点点/他那未被击碎的头。/但另一些人一定匆匆走过,/觉得那一切/有点令人厌烦。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才12月初始,面子书上纷纷出现了朋友们对2016年的回顾以及对新的一年的展望,热闹哄哄的,仿佛12月这短短的一个月份,生活还来不及成就一些什么,一年便要结束了。

一次的年是一次周而复始的时间运转,12月份对于一些人是算计收成的月份,相对于一些人是检验失败的月份。而于我,既是大大小小的收成亦是检验性的月份:书屋经营进入第二个年头、〈商余〉专栏散淡学写了一年、独自完成一趟欧旅、一些际遇探索了更深入的内在、体验了一次微刺青、养了一只小宠物、多了许多朋友等等,不可不说是令自己趋向于想实践的以及愈加成熟独立的一个年头。

寻找快乐

人啊总是不断在寻求快乐以及自我完善的吧?但智者说:快乐是无法靠寻找获得的,只有当你觉悟到不可能找到快乐时才算找到了。那是因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快乐,接触到的人事物所产生的喜悦的感觉都是短暂的,并且向外追求快乐其实是在兜圈子,意即我们既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如别人也无法从我们身上得到真正的满足一样。只有意识到执着快乐的想法并且真正停止追求时,喜悦便能自内心产生。

有时候仍得有人/自树丛底下/挖出生锈的议题/然后将之拖到垃圾场。

了解/历史真相的人/得让路给/不甚了解的人。/以及所知更少的人。/最后是那些简直一无所知的人。

总得有人躺在那里——/那掩盖过/因和果的草堆里——/嘴巴含着草叶,/望着云朵发愣

——辛波斯卡《结束与开始》 陈黎、张芬龄译

      12月份,是时候结束一些事情,重新开始一些事情的时机。譬如写了一年的专栏散淡学,是时候结束了。承蒙主编大哥诚心邀约以及耐心催稿等稿,当中也得到了许多人鼓励(感恩非常),除了脱了两期稿,连这篇在内也算完成了17篇有多。这些是要计算在收成里头的,诚然很多时候自己对写作的态度与用心程度需要检视与反省,却更希望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检验能力

书屋要负责的事物依然太过凌杂,却已较得心应手。与人的交流接触永远是一门学不尽的学问,但也已经懂得如何避重就轻。书屋所提供的学习是现实与实际的: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客人,有理无理的需要,能够让大家称赏一声好,或许就是检验能力的标准。在这散散淡淡的乡下经营一家民宿经营自己,不仅仅是希望活出更理想的自己与生命吗?  

智者 Sir Sir Ravi Shankar 这么说:“一个穷苦的人一年庆祝一次新年,而一个有钱人每天在庆祝新年,但是啊最最富有的人却在每一个当下庆祝”。我确实是希望当这种最最富有的人, 用心并且尽心活在每个当下。

(完结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