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锦书宗笔之多元文坛钩沉》

作者:李锦宗

出版:雪隆潮州会馆



工作勤奋而意志坚强的李锦宗,经过多年抗病,终于敌不过病魔的纠缠,于2017年6月19日与世长辞。其爱妻玉蓉在他身后积极整理出两部遗著。第一部《锦书宗笔马新文史综述》已于2018年12月由雪隆潮州会馆赞助出版,下来这部《锦书宗笔多元文坛钩沉》也由该社赞助出版。读了玉蓉整理出来的稿子,才发现原来锦宗除了关注马华文坛以及马来文坛当时的发展情况以外,对于英文、淡米尔文,甚至世界各地文学的动态都不曾忽视。具备这种开阔的视野,使他对马华文学的发展路线有一定见地和立场,在评论马华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能保持客观的态度,既不会近视,更不会盲从。

华文文艺界一向不太注意英文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李锦宗在这方面写过4篇介绍文字,那就是〈英文书籍在本地的销路〉、〈英文报的文艺副刊〉、〈林玉玲获得诗歌奖〉、〈本地英文小说《悲欢哀乐》译成国文〉。

排在“大马淡米尔文坛”的4篇文章——〈浅谈淡米尔文坛〉、〈淡米尔短篇小说发展简史〉、〈G.苏赛获桂冠诗人衔〉、〈鸿沟〔淡米尔小说华译〕〉,肯定是华人文学界,甚至整个华人社会都会觉得很陌生的,因此对我们来说,它们可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至于排在第五辑“世界文坛动态”里的三四十篇文字当中,写作日期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时间的跨越很大。这辑里面提到的作家来自世界各洲各地,中国、台湾、香港、日本、印尼、英国、葡萄牙、丹麦、苏联、澳洲、美国、非洲,涉及多位名作家或文化工作者。

专注文学资料收集



简而言之,李锦宗善于利用职业上的便利,从阅读每日各种语文(主要是华文,其次是马来文和英文)的报章获得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坛消息,加以整理,写成篇幅长短不一的报道式文章,在各华文报章杂志上发表。据说锦宗当初原也搞文学创作的,后来专注于文学资料的收集与介绍,对他本身是好是坏,只有他本身最为明了,外人肯定说不清楚。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华文报章的文艺或综合性副刊以及杂志对于这类文章很是欢迎,很容易被采纳刊登,不像目前的情形。也许馆方认为已无此需要,一方面也是副刊缩减的缘故,读者已不容易接触到这类文稿了。

他留下来的文坛资料,不算深入,却是当时的历史印迹,日后用作研究的资料,并不会过时,而且弥足珍贵。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