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南洋文艺】迁居,甲洞,遐思

想起来,我这一生迁居的次数不算少。迁居本就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加上需要搬动的东西,必然一次比一次多,着实不易处理。以前的人不想迁居,为的是怕有所“损失”,所谓“上屋搬下屋,不见了一箩谷”。现在的人迁居,事前必须把很多东西丢弃或送给别人,以减轻“负担”。

我结婚以后,为了各种原因,与父母分开,搬出去租个房间住。大概过了一年,屋主的女儿不晓得发什么神经,处处为难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夫妻俩决定搬去离开不远的另一间房子。房间还是一样”大”,但房东对我特别好,允许我从她的电冰箱拿冰块享用。我一向怕热,又爱吃冰(尤其是晚间在房间读书写稿的时候),得此厚待,怎不感激万分?



1965年,我从七八十公里外的一所华小调回来甲洞华小二校任教。上半年,每天中午骑老爷脚踏车下去吉隆坡渣打银行前的安邦巴士车站,把脚踏车停放在附近的一家外国银行的走廊,再搭乘通往瓜拉雪兰莪的雪兰莪有限公司长途巴士去甲洞。放学后,我在安邦巴士车站下了车,在半山芭为食巷狼吞虎咽地吃了碗猪杂粥,就赶去巴剎路国小上黄昏班,进修马来文。课后才回家。后来我在半山芭一所私人学院教马来文(学生都是已经就业的青年),直到513前夕。过后,一名同事顺路载我去学校和载我回家。我去教补习和去学画画(以参加高级剑桥考试)都以脚踏车代步。其时吉隆坡一带,车辆并不很多,脚踏车和三轮车走在马路旁,“骑士”并不会有生命随时受到威胁的感觉。

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甲洞,方圆不到50平方公里,人口不过数万,当然没现在那么繁荣。1967年“慈善老人”李延年的万利有限公司在甲洞发展房地产业,和州政府联营,并与慕娘借贷公司配合的方式先兴建数百间单层廉价屋。那地区就称为甲洞卫星市。房屋贷款、官民联营、卫星市这类概念和名词,似乎都在那个时期开始的。地方上的马华领袖为附近的穷教员“争取”,以获得一个单位。由于收入的原因,我的名字列在第二期。稍后,房子建在铺填泥沙的泥潭地上。榜上有名,总算有了个自己的家。兴奋无比,不在话下。下半年改上上午班。每个周末,放学后,必然走去巡视一番。最初的阶段,工程进展得很慢。而那一带地方,全是沙地,不见一棵树木。正午过后,热气逼人,却也不觉得怎样。

倾我所有积蓄(约1500令吉)办好分期付款手续,513过后的国庆日,我一家四口迁进这间占地千多方呎的房子。这里距离学校不过两公里,每天免了“舟车劳顿”之苦,自然是好事。但那地区沙尘滚滚,气候炎热,加上两三家锯木场就设在一河之隔的地方,锯木造成的“胡椒粉”洒落周遭各处,晾晒的衣物首当其冲。烧过的木糠,更让白色的衣物变成黑色。其时,三米维鲁还没发迹,充当屋主的角色,与地方当局交涉,其间出现笑话连连。私下心想:为本身与家人的健康着想,此处不宜久居,但没有钱又能如何?买卖合同写得很清楚,这些廉价屋必须住满15年才准转手。不过,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办法的人,得了500块钱,签了“挂沙”文件,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能够安于现状的,大抵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一群。

解决贷款难题迁入安居

毕竟皇天对我不薄。1971年“阿兹斯教育报告书”出炉,我获得3万令吉的补薪。刚好甲洞花园有限公司兴建双层排屋,我把这笔钱全投了下去,另以公务员的身分贷款万余元(年利4厘,分期摊还)。这次搬家,落在1976年的圣诞节。这里靠近KTM火车站,交通不成问题,但治安不怎么好。那几年,经过中年丧妻后再续弦等家庭变化,事业渐入佳境。词典和一些参考书所得的版权税可称得上可观,为了个人和家人的安全着想,思迁的念头又油然萌发。刚好甲洞卫星市尽头的八打灵花园有间一再易手而后空置多年的独立式洋房有意急于出售,与家人商量后,解决了部分贷款的难题,经过三几个月的髹漆和整顿,2011年7月中迁入安居。



房地产中介人极力推荐那地方交通方面四通八达,树木又多,最重要的是它位处闹中带静的一角,最适合我这种文人居住。这话深深打动了我。1995年我从教育的岗位走了下来,继续从事的编务工作,部分得在家里完成,需要比较安宁的住家环境。一方面考虑到子女逐渐长大,较大的居处当然不可或缺。几年后,孩子因为谋生等问题,相继离巢,我内心虽觉得有点儿酸,终究无可奈何。顺便提一提,我这次的破釜沉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因素,那就是那花园的名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八打灵再也是高尚住宅区的代名词,稍微有两分钱的人都以能在那儿居住引以为傲。虽然后来不少“贩夫走卒”也跻身其间,但这印象已深烙在一般市民的脑海中。这花园的取名,正好表示不让那地区专美,多少满足了我虚荣的心理。

经过513前夕林顺成出殡大游行的历史,加上多届国会选举的成绩,在在显示这一带的居民(本来以客家人居多,其他籍贯的华人相继融入其间,也许今天闽南人已后来居上)思想较为前卫,不畏强权。如今的甲洞,人口越来越多,商业也越来越发达。住宅花园除了原有的增江(南北区)、甲洞卫星市、甲洞花园,陆续加入了一二十个,包括星光花园、美嘉园、斯里甲洞、盛南园、中央高原、四维花园、马鲁里高原、孟查拉拉、帝沙再也、宜信园、甲洞乌鲁、拉满林本南、甲洞达耶、甲洞英达、发达山等等。甲洞卫星市和甲洞花园的建立,许多树木陆续种植。树木长大了,带来一片翠绿和阴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两个住宅区的乔木随着马路的铺设或商店的兴建而惨遭砍伐。起初居民无不觉得地方变得炎热多了,但久而久之,大家慢慢适应了,怨言也就减少了。

我于1970年便考获驾驶执照,但直到1972年才有驾驶的机会。买的第一部车子当然是二手车,法国的600cc型的飞霞,行驶速度非常有限。经常是风扇带发生问题,给我很多麻烦。但自己有了比脚踏车较佳的代步工具,对我操副业的行径就有利得多了。那个年代,从事教育,有人说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行业,也有人认为是“吃不饱,饿不死”的一门职业。当时教书的,以男性居多。他们最高的期望是升为校长。不然,到退休时终落得个两袖清风的收场。教师唯一的好处是工作半天,学校假期也不少。放学后,一般老师四人相聚打麻将蔚然成风;城市地方的老师冲去股票市场,也大可消磨几个钟头的时间。写文章,投稿,是部分老师的副业,但很少光明正大去干。我的精力比人旺盛,斗志也比人强。除了写稿,我教补习,还编写学生参考书等。政府不准老师做副业,额外教课也以每周四小时为限。表面上是为老师的健康着想,实际上除了要他们学会”清心寡欲”,说得不好听就是要让他们穷上一辈子。我看透了这一点,既不把课余时间花在打麻将,也不上股票市场,而不顾一切地去干我的副业。心里只想到:没有影响到正业,什么法规都难以加在我身上。

搬来这新居,给我起了“激励”和“沉淀”的作用。有了若干成就感。我多年来买的或朋友赠送的书籍杂志,总算有了归宿;给幼儿作了个交代,日后我不在时应如何处理它们,就不再为它们的善后事而烦恼了。

保持编写与养成晨运习惯

搬来这新居,除了保持编写工作,还养成了晨运的习惯。清晨五六十,一身便装,从八打灵花园,经过四维花园,上天桥,转到黄金花园,再到全国民事雇员职工联合总会花园,然后回到八打灵花园,全程二三公里。天天如此,对我们这种年龄的人已算足够。

最早开始干活的,应该是派报人了。印裔中年同胞和六七十岁的华裔老人骑着摩托把报纸逐家派送,风雨不改,毫无失误。另一批早起的人是印尼或孟加拉籍外劳。他们是在私营化制度下受吉隆坡市政局雇用的清洁工友。他们大概就在附近租房子住,骑着还算是新式的脚踏车,车前的铁篮装着手套、盒饭、水瓶之类的东西,后面的铁架则盛着割草机等必须工具。他们显然除了应付政府的需要,也会找一些私人临时召唤的活儿来做。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群体。

四维花园对面是一条河,也是称为浊水河。河边“爱护我们的河流”的告示牌已生锈陈旧,河床中大块的石头无处不在,垃圾废物有随波逐流的,也有被压挤得动弹不得的。天旱的季节,异味飘散。大概没人投诉,总不见有工人来清理。

有一个时期,废铁有价。河边的铁栏竟然一段段被锯走。河边跑道一旁暗渠每隔十来呎就有一个铁盖,几乎全部不翼而飞。而今铁栏都修好了,渠盖改换水泥做的。旁边的空地还种了香蕉、椰子、甘蔗等植物,就不晓得改天它们成熟时会遭到怎样无情的迫害。

一路上,树木倒是不少,有雨树,有不知名的树,它们至少已有几十年的寿命,果然印证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道理。作为后人的我们将会做出什么贡献让大部分后人享用?

晨运的时段,我思想特别灵敏,也是我构思写作內容和结构的最佳时刻。跑道上淡绿色的青苔,与两旁的高大树木“争妍斗丽”,不禁令我失笑。河边几个稍微凹下去的地方,让好奇的我证明不时有男女到去进行野战,遗弃物除了安全套,有时还包括女性穿的内裤。我会想:那多半是印度或马来同胞干的。然而,情到浓时,干柴烈火,任何种族都一样会干那回事。我想到的倒不止此事:人们时刻不断在搞破坏,完完整整的事物,为何总要不顾一切加以损坏而后快?这是什么定理或定律?

原本是“偏安一角”的这个住宅区,在社会发展的巨轮下,地位似乎受到了一些震荡。外头来往的车辆日渐增多,那个中间部分种了许多棕榈和其他高大树木的大交通圈,每到下午五六时,必定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幸好我出了门口,还有几条去路,不至于兴起“行不得也哥哥”之叹。

甲洞近年来的房屋兴建蓬勃,用“雨后春笋”这句成语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走到外面,触目都是高几十层的公寓。也幸好我从住所向外远望,只发现两栋高楼不知何时从空间蹿了上来,挡住了我的视线,差点儿连闪烁白光的双塔楼也给挡住了。白天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晚上几架铁臂装上灯火的起重机在空中像在像我耀武扬威,也隐约有些叮当之声。但我安慰自己,别理它们,它们离开我这里还有一段距离呢。只要不至搅乱我安稳的思绪,不至影响我的生活就好。现今国内或国外,几乎没有一处能让人感到心灵平和、安定的,暂时能过着安宁的起居生活已经算是很难得的了,夫复何求?别笑我要求那么低,老夫这把年纪,原就不配期望太高。

反应

 

言论

母语教学违宪罔顾团结/碧澄

联邦宪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法律根据,一般上,朝野政党若发现宪法的某些条文有纰漏或不足之处,可要求国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修改有关条文。

修宪是一件大事,人民挑战宪法条文亦不常发生,因为非得花费大量资源不可,背后没有有力的支持,要入禀法庭,并非易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母语教学违宪的风波,有某方势力在做靠山。

宪法152(1)(a)和(b)可说是非巫裔人民教育领域的护身符,一路来都有人提出置疑,政府也曾针对教育部长对华淡小操生死大权的条文进行修订,以安民心。

华小拨款占小比率

挑战华淡小宪法地位一案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已历时4年,虽经判决,上诉方仍准备上诉到联邦法院。他们对于华淡小非法定权力机构,却享有政府拨款的事实,紧咬不放。

其实,华淡小所得的拨款只占总数的一小比率,否则华小就不必每年都要求提高款额了。

提出违宪诉讼的团体,其出发点不外维护马来人的权益及马来文的地位,最后达成单一源流学校的目标。

教师团体参与,我们没话好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的作家联盟也是其中一分子,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们这样做,显示思想极端、狭窄,不顾这对国内各族群关系和国民团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肯定大大不利。

如今,部分小学以英文教学,政府或私立大专纷纷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上述人士是表示赞同或是视若无睹,又或者认为以英文教学乃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什么对国内通行语文的发展却不认可,非除之于教育圈外不可?

严守课程大纲教学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声称,他们愿意让多源流学校继续存在,条件是增加国家元素――有更多的马来文、马来人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这些都是罔顾现实的意见。

华小和淡小一样,都严格遵守课程大纲教学,教学三语,培养良好品德以及爱国的情操。至于华校从中台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有何不好?难道要各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才是正确的办学方针?

这些年来,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华小不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马来语文,又极力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当局理应对此略知一二。好的方面,应给予褒扬;不足的地方,应给予鼓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