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余】光的伫所

光是开启存在的钥匙,它无孔不入、无缝不透,所有的色彩、线条、面积,只要让光映照点亮了它们就会在心灵呈现意义.

旷野间小屋的炊烟、飞鸟越过蓝天、公园里开心奔跑孩子的笑容,在晨光中飞舞飘荡的尘埃,那些围绕在生活,遍布在世间细密的存在;那些流动飘逸的物事,是光开展周边微明晕涂的光景,润泽它们的姿态。



美在光明下被发现,感动在光辉里和心灵轻轻碰触,须臾之光与世界景像在脑海漫游直至消散在意识的地平线外。

当摄影技术被发现后,照片把自然界的流动静止凝固了。每个人只需要在相机这小盒子按一按,就可以留住一瞬而逝的世间灵光。

在这之前,只有少数的人有这种神乎其技的能力,能够追猎採集光的标本,让离去的复活、以永恒的姿态生存,如画家林布兰举世出名的光影绘画技巧,一种深刻洞察,能让绘画中人物透出灵性神彩的笔触,画像里一切都被他颜料流露的光所融合渗透,连黑影都是安详柔和的,比生活中的人们还更真实,表现出比深渊还厚重的精神。

唤起一个午后记忆

两年前我在伦敦的国家画廊亲眼见识了林布兰的画,那种显得厚重质感的色彩,在谧宁的黑暗背景里,散发出温软柔和的光氛,深深地触及记忆——那是黑暗的滙聚,却也有个光的伫所,唤起多年前一个午后的记忆。



我记得那是高大的芒果树与另一棵较为矮小,细腻的光线从密密麻麻的树叶穿透,树丫也显得较为疏离的菠萝蜜树的叶子,它们随着风的节奏舞蹈。而阳光也随叶子闪烁着光粒子,散落在通往木屋子厨房的洋灰地成为明灭流动的万千碎影。刚放学从火辣的太阳下走去外婆家的我,喊了声“ 阿嬤,我来吃午饭了!”笼罩在微光之中,在厨房内,随着步履走来,逐渐晕开的一位老妇人轮廓,银白头发在微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我只觉得那轮廓像是沐浴在烛光里庄重优雅的圣母,突然我问了句:“阿嬷,当我妈妈老的时候会不会像你这么美?” 老妇人轻轻地笑了一声说:“我留了几片你爱吃的芒果在饭桌”。那个呆呆看着她十岁的孩子心灵留下在那刻的一片光影,38年后在遥远的地方和一幅有数百年历史的画重叠了,原来,光还会超越时空的。

反应

 

商余

【南洋文艺】《印加结绳符号》加里乌尔/黄国雄

迷读志:黄国雄 

首先要澄清的是,至今还没有人成功解读出整套的印加结绳,虽然结绳里关于数目的符号和它数学的操作法已经辨识成功,但是非数字性的符号还无法鉴定出其意义,所以说还没有人真的懂这套文字系统。

研究印加结绳的语言学家第一个要务,如果根据此书,其实是要辨明结绳究竟是一种记忆术工具或装置,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系统。

简单的说,记忆术是种协助记忆力的技艺,通过某种特定规则,还有工具/装置来紧记并且回忆起某些信息片段。

现在常见的记忆术装置就是“绕指缠绳”与“念珠”。

从文字的主要功能来看,即是把事件实体的记录下来,是和记忆术的企图有所重迭,之所以要辨别印加结绳是属于何者?是否能被解读出来?也是基于这个理由。

两个主要的差异

记忆术装置与文字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差异:

1.记忆术装置不是由“约定俗成”价值的符号所组成,这意味着能明白的人就只有该使用者与他已告知规则的人。

2.信息并不是记录在记忆术装置里而是已在使用者的脑海,装置只是作为种提示。

如果印加结绳是种记忆术装置,那么显而易见的,那些从印加文明遗迹发掘出来的结绳就不可能解读出来,因为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就禁止了结绳的使用,下令焚毁这些装置,印加结绳作为记录系统应在那时候开始消匿而不久后灭绝了。

早期研究印加结绳的人倾向于把它当作记忆术装置,尤其是殖民时代对残存印加文化作观察与记录的人。

不过在现代,即二十世纪初,就开始有学者把结绳当作类似于文字的系统来研究, 不过至今都没有对于其编码与解码信息方法特别实质的结论,有的话也是片断的提议,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结绳可能类似“数字标签”(如国际标准图书编号的概念)来指示身分、住所地名、头衔等信息,但这都是相有限,过于简约的信息代表。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出新的理论,即是借用现代电脑的基础“语言”,二进制编码的概念来研究印加结绳,试图解析其物理与语言构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