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商余】追名逐利未必愚昧

无意间读到数年前新加坡医生张庆祥的遗言,他年纪轻轻不幸患上绝症,劝世人莫穷一生追名逐利。不知怎的,我隐隐然觉得这些说法有些不妥。名利,不是很好吗?

有名,助成大业;有利,生活无忧,两者都是让生命丰盛的条件。作家写作,难道不望成名,让更多读者读到自己的著作吗?歌者唱歌,难道不希望得到更多听众吗?经营企业,难道不希望成为举世闻名的品牌吗?不论选择什么方向,也只有持续获利才能支持自己走得更远,利益绝对是好事,至少我现在是这么看的。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走到生命尽头时,又会觉得名利转头空,劝人莫追求呢?



我想,关键在一个人正处于什么“阶段”。

不幸发生 珍惜亲人

一般人不会去设想自己明天就得向世界道别,当下只会为目前的事情努力,以为可以及时享受到奋斗过程中所得的名利。只有在不幸突然发生时,惊觉无法享受辛勤耕耘而得的果实,才会觉得自己白费气力。在那个阶段,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自己时日无多,名利自是无用,所有关注便集中在亲人。

但大多人并不处于那个阶段,自然没有那样的心态。人的平均寿命是70岁,不幸者其实是少数,不然保险怎么赚钱呢?我们追求一般人在这个阶段应该追求的事,不代表这是愚昧的。总不能因为明天“可能”“一切会化为乌有,就放弃今天,无所事事。

我的公公病重时召父亲谈话,当时我不在场,是爸爸后来告诉我的。公公说不要为他难过,该做的他都做了,能享受的也享受过了,算不枉此生。公公所处的阶段又有别于张医生,上天厚待,让他有过足够的时间。



我也常为生命无常而感困惑,于是去读了《相约星期二》、《最后一堂课》等著作,大约都有类似的说法,人生重要的是做好想做的事、关爱身边的人。这些思考给我的提示,并不是视名利为粪土,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该做什么事情才对自己有意义。不要为了名利做违心的事,就不会有悔恨。

而且,不要牺牲陪伴亲人的时间,毕竟我们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要走。

190805C03_C6992-0_noresize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