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以信代慧的法门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是一部我看了很多次的电影。



会看那么多次,除了因为电影剧情本身一流,也是因为那时在带领“马来西亚国民服务计划”(PLKN)时,经常和学员们一起观赏。

当然看到后来也会觉得腻,不过电影所留下的启发会一直留在心里面的。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是一部2007年的电影,已是12年前的旧片。

知识会过时,但智慧是长青的。

知识不等同智慧



所以电影里面的苏格拉底提醒男主角“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Knowledge is not wisdom)。

电影里面的男主角一开始心高气傲,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又是运动高手。他那时就像装满了水的杯子,拥有过多的已知,却无法从中解脱。

幸好他还是对苏格拉底这个老头有信心,也因为这样,他在老头的带领下,人生从此以后有了一个大逆转。

现代禅的李元松老师曾有一篇短文 ,题目是〈好一句“以信代慧”〉。

他的短文内容是这样的:“我曾在日本某一佛教道场,看到他们墙上挂着一幅横批的墨宝,上面写着斗大的四个字:‘以信代慧’。一瞥的当时,我深为震撼!由内心深处惊叹——多么伟大的宗派啊!竟然用这样的方式隐藏如来秘密于其间!

‘以信代慧’,哈哈!哈哈!真是太棒了!人类谁有福气,经由一心皈命的信心,证得涅槃解脱的境界呢?”

很多人都喜欢拾人牙慧的心灵鸡汤,却不愿意从古老的经典寻求指引。

这种以为现代人,就应该追求最新资讯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傲慢的姿态。以为自己读了一些《全部的你》就真的可以摆脱《时间的陷阱》变成《神圣的你》。

我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特喜欢从古老的经典寻找消息。

从古老经典寻找消息

所以我喜欢《阿弥陀经》,相信里面蕴藏了诸佛的无量智慧;也喜欢念“南无阿弥陀佛”,深信名号本身含有觉者的慈悲护佑,其功能就如面对紧急关头时,可以拨打求救的手机号码一样!

现代禅的李元松是从禅至净,禅净一味的高人。我虽不是什么智者,却也非笨人。

说自己不是笨人,是因为自己阅读涉猎广,又曾有苦痛的人生经历。有了这些遭遇,还能够幸存的话,除了要哈哈大笑,也会沉淀了一些沉稳可信的人生智慧!

我想再笨的人只要能跟着智者的路径行走,终点还是大致相同的。更何况,如果你是那个懂得抉择生命路向的聪明人!

反应

 

登彼岸

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文:谭文信

老友推荐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这本书是经历了种族隔离暴行、身患癌症的南非屠图主教与流亡超过60年的达赖喇嘛的一场对话,主题是环绕着喜悦进行。

有趣的是,這本2017年就出版的畅销书,虽然是兩名精神領袖对于喜悅的讨论,却不像一本“宗教对话”;内容总是涵盖着科学研究,就像一本学习情绪管理、探索喜悦的心理学通识。

比如说,在书中,精神科学家理查大卫森提到人的大脑有4种迴路:

1)保持积极状态的能力

2)从消极状态回复的能力

3)专注的能力

4)慷慨付出的能力

这4种迴路都是独立运作,而且互不冲突。

比如说,像号称李宗伟接班人的李梓嘉,当他积极努力进行比赛时,第一个迴路就会启动,但这未必能影响他不掉进“消极的漩涡”,因此,他既可以积极参与球赛,却又不断的处在消极没有信心的状态里面。所以人是可以既“积极向上”,却又“萎靡不振”的,我们主观上觉得矛盾,其实是脑神经不同的功能。

而第3种迴路“专注”的能力,可以透过专注于禅修、念佛而培养出来。至于第4种迴路,“慷慨付出”是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对身心正向的回馈,也就是所谓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样做,对人的健康快乐确实有正面的影响。

至于积极与消极两种迴路同时并存的情况,屠图主教认为我们应该宽容自己会有这种情况,不要太苛求自己,但达赖喇嘛就认为可以通过转念或禅修彻底改变,也就是可以训练自己从消极状态中回复。

让喜悅远离的8个因素,书中提到有:

1)恐惧、压力和焦虑

2)沮喪和憤怒

3)悲伤与哀恸

4)绝望

5)寂寞

6)嫉妒

7)苦难与困境

8)病痛与恐惧死亡

这些都是“让喜悅远离的情绪与事物”,两个智者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面对的方法。

以上8个是让人感受不到喜悅的因素,但有8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靠近“喜悅”。

“喜悅的8大支柱”是《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的重头戏。

(1)至(4)为心智理性的特质:

(1) 观点 :遠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透过“上帝的视角”,就是全方位的将视野放大,比如说,透过全人类的痛苦來看自身的痛苦,能夠帮助我们尽量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你有不安恐惧,全人类也有人不安恐惧,我们並不孤单,彼此可以互助。达赖喇嘛在这方面的分析非常精彩。

(2) 谦卑 :尽一切努力的柔软,学习放下身段。

这方面,我觉得屠图主教做得最好。虽然我是佛教徒,也被他的言行感动。

(3) 幽默 :大笑、开玩笑最棒了

这两个领袖都是不折不扣的老顽童,书中处处都有欢笑声,自我解嘲的功夫一流。

(4) 接受 :一切改变的起点

在本书中有这样的话:“接受是心智最后一根支柱,它也带领我们通往心灵的第一根支柱:原谅。我们能接受现在,就会懂得原谅,放下执着,不再渴望拥有一个不同版本的人生。”

以下4项是心灵感性的特质:

(5) 原谅 :把过去的自己解救出來,所谓的原谅别人,就等于放过自己。

(6) 感恩 :感恩我还活着。

(7) 慈悲 :一切美德的开始。

(8)付出:不是減少,你会得到更多。就如达赖喇嘛所言:“其实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自己到头来也能因此发现喜悦,拥有快乐人生。”

这就是所谓的“有智慧的自私”。

这本书是2位超过80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对话,他们大概也真的是最后一次相遇,屠图主教已经在2021年逝世,享年90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