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史学家对佛典的考证能否定大乘经典的神圣性?
——一史二释的佛教观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以下的学佛经历:

一开始接触佛教,可能会非常喜欢藏密与汉传高僧的行持与思想,然后会进而尝试实修。可是搞了半天,也许还是不得其门而入。



后来开始接触一些佛教思想家的作品,或阅读一些学者的佛教发展史,读完了,就会“脑洞大开”。 还真以为自己拥有了“哆啦A梦”的时光机,可以回到历史现场,亲睹了佛教两千多年来的整个演变过程。

在这些人眼中,佛陀变成了一个现代性的智者,尽管充满智慧,但他毕竟就只是一个人而已。而大乘佛教的经典内容,就只是神话。一般人所信仰的净土宗,并不是佛陀在世时候就有的。换言之,来历不明,就算是有血缘关系,也是血统不纯的怪胎。

许多人在得到这个想象中的历史结论后,原先所建立的佛法信仰就完全被打破了;也就是说,弥陀信仰彻底粉碎了。

其实这可能是一种理性主义式的非理性反应,因为这些反应主要还是读者阅读这些作品后,在大脑里再通过想象来补充或添加自己根本就无法回归的历史情景。

有用的方法应视为佛法



我想佛法的目的是《心经》所云的“度一切苦厄”。只要是有用的方法,真能做到帮助他人处理内心烦恼,而副作用又少的话,都应该视为佛法的内容。

换言之,只要是对苦恼的生命有用的方法,我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才对,就是不管是不是佛亲口说过的。邓小平有一句话说的真好,那就是“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只要我们把信仰内容回到人本身、回到生活中实践,就会发现真理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

无论是普世的人权观念,或是个人的宗教经验,只要经过实践证明有用的就是实在的真理。

面子书有用吗?你必须使用过才知道;民主自由有用吗?也必须立法保障,并且经过实践后才知道。

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用各种理由打倒或否定掉,那是理性主义式的做法,是错把理性看成全知的上帝了!

邓小平深受过文革的痛苦,所以他的“白猫黑猫论”,就彻底拒绝了不切实际的历史想象。他主张以实践来证明有用的就是真理,所以他坚持一国两制。

一个历史两种诠释

我们也可以借他的话,来主张一个历史两种诠释,我简称为“一史二释”。

意思是说,尽管历史学家对佛教经典的考证否定了大乘佛教经典的神圣性,但对于大乘经,我们还可以有另一种诠释,那就是以生命实践来证明经典的内容是真实的。

就像恒实法师和恒朝法师,两个洋人和尚,在美国70年代末期,三步一拜,沿着加州海岸线拜了近3年,途经长达800多英哩(约1300公里)的海岸公路,于1979年10月抵达美国北加州万佛圣城,历时29个月。在过程中,他们虚心学习佛法,不发脾气,少欲知足,一心为世界祈求和平。

他们的发心感动了许多美国人接受佛教,特别是接受了相信阿弥陀佛的大乘佛教,而我正是其中一个被触动的人!

南无阿弥陀佛!

恒实与恒朝法师当年三步一拜的场景。

反应

 

登彼岸

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文:谭文信

老友推荐我看《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

这本书是经历了种族隔离暴行、身患癌症的南非屠图主教与流亡超过60年的达赖喇嘛的一场对话,主题是环绕着喜悦进行。

有趣的是,這本2017年就出版的畅销书,虽然是兩名精神領袖对于喜悅的讨论,却不像一本“宗教对话”;内容总是涵盖着科学研究,就像一本学习情绪管理、探索喜悦的心理学通识。

比如说,在书中,精神科学家理查大卫森提到人的大脑有4种迴路:

1)保持积极状态的能力

2)从消极状态回复的能力

3)专注的能力

4)慷慨付出的能力

这4种迴路都是独立运作,而且互不冲突。

比如说,像号称李宗伟接班人的李梓嘉,当他积极努力进行比赛时,第一个迴路就会启动,但这未必能影响他不掉进“消极的漩涡”,因此,他既可以积极参与球赛,却又不断的处在消极没有信心的状态里面。所以人是可以既“积极向上”,却又“萎靡不振”的,我们主观上觉得矛盾,其实是脑神经不同的功能。

而第3种迴路“专注”的能力,可以透过专注于禅修、念佛而培养出来。至于第4种迴路,“慷慨付出”是从帮助他人中获得对身心正向的回馈,也就是所谓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样做,对人的健康快乐确实有正面的影响。

至于积极与消极两种迴路同时并存的情况,屠图主教认为我们应该宽容自己会有这种情况,不要太苛求自己,但达赖喇嘛就认为可以通过转念或禅修彻底改变,也就是可以训练自己从消极状态中回复。

让喜悅远离的8个因素,书中提到有:

1)恐惧、压力和焦虑

2)沮喪和憤怒

3)悲伤与哀恸

4)绝望

5)寂寞

6)嫉妒

7)苦难与困境

8)病痛与恐惧死亡

这些都是“让喜悅远离的情绪与事物”,两个智者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面对的方法。

以上8个是让人感受不到喜悅的因素,但有8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靠近“喜悅”。

“喜悅的8大支柱”是《最后一次相遇,我们只谈喜悅》的重头戏。

(1)至(4)为心智理性的特质:

(1) 观点 :遠近高低各不同

学习透过“上帝的视角”,就是全方位的将视野放大,比如说,透过全人类的痛苦來看自身的痛苦,能夠帮助我们尽量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你有不安恐惧,全人类也有人不安恐惧,我们並不孤单,彼此可以互助。达赖喇嘛在这方面的分析非常精彩。

(2) 谦卑 :尽一切努力的柔软,学习放下身段。

这方面,我觉得屠图主教做得最好。虽然我是佛教徒,也被他的言行感动。

(3) 幽默 :大笑、开玩笑最棒了

这两个领袖都是不折不扣的老顽童,书中处处都有欢笑声,自我解嘲的功夫一流。

(4) 接受 :一切改变的起点

在本书中有这样的话:“接受是心智最后一根支柱,它也带领我们通往心灵的第一根支柱:原谅。我们能接受现在,就会懂得原谅,放下执着,不再渴望拥有一个不同版本的人生。”

以下4项是心灵感性的特质:

(5) 原谅 :把过去的自己解救出來,所谓的原谅别人,就等于放过自己。

(6) 感恩 :感恩我还活着。

(7) 慈悲 :一切美德的开始。

(8)付出:不是減少,你会得到更多。就如达赖喇嘛所言:“其实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自己到头来也能因此发现喜悦,拥有快乐人生。”

这就是所谓的“有智慧的自私”。

这本书是2位超过80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对话,他们大概也真的是最后一次相遇,屠图主教已经在2021年逝世,享年90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