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求财、贪财、骗财、敛财

(摄影:陈奕龙)

在一片“恭喜发财”声中(一般人口中的“发财”是指钱财,或与物质享受有关的东西),农历新年的各种庆典过去了。

佛教不反对“发财”。其实,好的东西、品行叫做“财”。佛教不是讲一般的发财,而是讲要发“七圣财”(发心要培养七种好的品行):信财(真实的相信佛法)、戒财(持守清净的戒律)、舍财(发放布施)、闻财(广闻博学正法)、惭财(知惭而离恶)、愧财(因羞愧而忏悔)、慧财(具有正确的知见、智慧)。



佛教主张“福慧双修”。在“修福”的概念之下,求财(正当的钱财)、求平安、健康、顺利,皆被允许的。生活在这世间,缺乏福报是苦不堪言的,如果每个佛弟子的生活都是苦兮兮的,恐怕没有多少个人要成为佛教的信徒了。

佛教反对的是只求福报,完全不修智慧。佛教讲的“智慧”是指要正确的了解苦(不如意)、空(缘起性空)、无常(变化不停)、无我(没有自我主宰)的道理。

以欲勾牵成法会主题

既然说“福慧双修”,最理想的当然是福、慧一起修。但是,一般的凡夫俗子是需要先获得某些甜头的,因此佛教也提倡“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按部就班使佛教徒步入正道。可惜的是,在近代,“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善巧方便渐渐变质,而成为“多以欲勾牵,少令入佛智”,更糟糕的是沦落为“只以欲勾牵,不令入佛智”。因为变质、沦落,导致很多不明佛理的“佛教徒”只追求欲望(求财、贪财)。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美其名是参加佛教的“法会”,其实是参加缺乏佛法内容的集会而已。

近年来,很受佛教徒欢迎的“供佛斋天”就是一个例子。“供佛斋天”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供佛”(供养佛菩萨、见贤思齐、向佛学习)。“供佛斋天”的重要环节是念诵《金光明经》里面的《空品》。这一品是宣扬“缘起性空”的教义,劝导信众不要贪求执著,要学习放下。但是,因为主办方与信众只注重形式,不管内涵,很多参与者的心中只是想如何在这个所谓的吉时良辰获得“佛光普照”,从此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他们年复一年的贪求执著,逐渐变成“贪财”而不自觉,还以为是在“学佛”。



很多主办“供佛斋天”的道场没有向信众讲解什么是“供佛斋天”的意义,只希望众多人参与,不理参与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而来(“求财、贪财”皆无所谓)。主办方认为只要参与者能够到来道场“结缘、结缘”就很好了。他们没有觉察,长年累月的,表面化的“结缘、结缘”,就把“多以欲勾牵,少令入佛智”变成一种常态。“佛教徒”也就理所当然的误会去佛教道场就是拜拜佛菩萨、求平安,拜佛与拜土地公是一样的,“供佛斋天”与民间信仰的“拜天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求保佑”,差异在“供佛斋天”是在寺院用素供品来拜罢了。

一般的“佛教徒”与民间信仰者只讲通俗的“钱财”。由于求财、贪财(包括各种福报)的心态普遍存在,很多神棍、“附佛外道”就利用他们这种心态而有机可乘,对挂名的“佛教徒”产生影响。这也就牵涉到“附佛外道”是否有“敛财”或者“骗财”的课题了。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附佛外道”是邪教,而所谓邪教不是骗财,就是骗色的。因为有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判断某某宗教集团是否属于附佛外道/邪教的标准就只有两个:是否有敛财?是否有骗色?

歪曲佛教教义 

很多“附佛外道”的信徒在加入其集团之后,因为个人没有感觉到在钱财上有所损失,就判断那个集团没有发生“敛财”的事情,就认为那个宗教集团不是“附佛外道”。其实“附佛外道”未必骗财骗色,我们对“附佛外道”的主要判断标准,应该建立在它是否借用佛教的名义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却歪曲佛教的教义。 

那些已经被“附佛外道”洗脑的信徒,往往是在心甘情愿的情形之下,放一些钱进“功德箱”。他们认为那是“护持道场”,是在“做功德”,不是教主或者集团在进行“骗财、敛财”的勾当。如果“教主”有出版什么书,虽然说明是“免费赠阅”,当他们拿那些书籍或者结缘品回去,他们通常也会放一点钱进“功德箱”。

我们拿卢台长的“小房子”(一张黄色的纸)做例子好了。虽然卢台长标明它是免费派发的,却有人会放钱进“功德箱”,因为他们以为捐钱代表有诚心,“小房子”就会比较灵验。在这种情形下,卢台长是否在敛财?信徒没有被逼付钱,每个人给的数目也不大。就个人而言,没有几个信徒会感觉到蒙受了钱财损失。购买卢台长加持过的山水画,或者某些信徒奉上的“拜师费、见面费”,虽然数目比较大,那也是你情我愿的,在法律上不容易证明欺骗。纵使有人事后觉得上当了,也只是哑子吃黄莲,没有人愿意投诉被骗钱。最低限度,目前是这样的局面。

卢台长的“心灵法门共修会”规定,那些刚进来修“心灵法门”的新人,共修会不会接受他们的捐款。新人只是被要求好好念经。精进的修了几个月以后,共修会才会接受他们的捐款。心灵法门内部的筹款活动不对外公开,只给比较资深的信徒参与,往往是用“做功德”为理由。上述的筹款手段很“高明”,大家心甘情愿的掏腰包,捐款者根本不会感觉到那是“骗财、敛财”的勾当。当外人批评卢台长“骗财、敛财”,他的忠实信徒们反而会振振有词的为他辩护。

佛教最注重教育

如果一般人“求财、贪财”的心态不改变,不单止“附佛外道”容易兴起,连许多神棍都有机会“骗财、敛财”,而且是信徒们心甘情愿,双手奉上的。要改变“佛教徒”付出少少,得到多多,以及求速成的心态,佛教的道场必须痛定思痛,把“多以欲勾牵,少令入佛智”的作风纠正过来。

与其指责附佛外道“骗财、敛财”,或者怪责“佛教徒”不思长进,只顾“求财、贪财”,佛教界应当反思一下如何重振道风,改革那些不如法的“心外求法”的方式!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物不腐,虫则无从生!

佛教其实是佛陀的教育,换句话,佛教最注重的是教育。在此“骗财、敛财”的课题上也应当如此,必须从教育信众下手。

要杜绝附佛外道或者神棍的任何“骗财、敛财”活动,佛教界当然可以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也应该如此呼吁,但是,佛教界必须认识清楚,政府行动是其次的,主要还得靠佛教界本身的弘法、教育,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

反应

 

副刊

【登彼岸】你是附佛的外道佛教徒吗?

(摄影:陈奕龙)

几天前,听了一位佛教前辈的分享,觉得他所说的内容,值得佛教徒省思。

我尝试以佛教前辈的要点,用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反思。他提及年轻时,曾经来到马六甲参加在释迦院举行的生活营。已故和尊敬的达摩难陀上座是当时的讲师。他至今不忘法师所说的一句话,就是“很多所谓的佛教徒,都是留声机,即把所听闻的完全复制,从不思索它们的内容是否符合正信的佛法。”因此,在许多佛教徒和佛教团体里头,有很多佛教徒复制的外道行为和作法!



我在想,若当年复印机已经面世,尊敬的达摩难陀上座会更贴切地形容“很多所谓的佛教徒,都是复印机,即把所见闻的完全复制,从不思索它们的内容是否符合正信的佛法!”

法师的那一句话,很清楚地指出很多所谓的佛教徒都缺乏《迦摩罗经》对事理的审思精神!《迦摩罗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见闻或言论所提出的正确态度:不要因于传统或风俗而去接受;不要因于不曾间断的传承与奉行而去接受;不要因于传闻而去接受;不要因于经典记载而去接受;不要因于发表者看起来可被信赖或是自己的老师而去接受;佛教是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宗教。为了验证真理和真相,没有什么是不可被质疑的,包括佛陀所宣说的教法。佛陀鼓励佛教徒思考,不要未经思索,就接受任何所见所闻。缺乏思考,就无法厘清真相,体征不到真理!

完全复制所见所闻

正因于许多所谓的佛教徒,都是复印机,即把所见闻的完全复制,从不思索它们的内容是否符合正信的佛法,他们不自觉地在佛教团体里头复制外道行为和作法,还以为那就是佛法和佛教的!那不就是附佛的外道佛教徒吗?

正信佛教徒当如何思索,以避免成为附佛的外道佛教徒?首先,正信佛教徒必须掌握佛教的根本教义:悉达多太子目睹老病死沙门四相,毅然出家追求解脱生死的真理。最后,太子在菩提树下觉悟真理。接着,释迦佛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说明人生之苦、苦之根源、灭苦得乐及灭苦的方法,即苦集灭道四圣谛。断除贪嗔痴,才能真正离苦,得解脱乐、截断轮回生死之苦,得涅般乐。佛教徒修戒定慧,即能离苦得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法真理,也可以三法印鉴定,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般寂静。这就是正信佛教徒应当学习的佛陀教法,也是佛教僧团、寺院、组织应当弘传的教法!



当佛教徒所见闻的教导在深化大家的贪嗔痴烦恼,并不是学佛的目的,即断除贪嗔痴,那不论是神通、经咒或任何方法,都是外道行为和作法。所谓的佛教徒,不经思索地把所见闻的完全复制于佛教团体里头,那就是复制的外道行为和作法,成为附佛的外道佛教徒!

停留在外道行为层面

在佛教寺庙或团体里,安排信徒在法器上摸三下,就能强化他们的经济,增加收入。这是深化贪欲,不是断除贪嗔痴,那是附佛的外道行为!(这是简单易辨的例子)

消灾、延寿与超荐的法会是北传佛教寺庙与团体普遍的活动。如果目的只在消除无常而有的灾难,并没有在教义上教育有关对象世间因缘是无常的,得修戒定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断除贪嗔痴,解脱生死,才能真正远离无常的灾难,而继续任由有关对象沉沦在欲乐中,深化贪嗔痴,那法会乃停留于外道的行为层面!

如果目的只在延长寿命,并没有提升有关对象的戒定慧修学,令其慧命增长,而继续任由有关对象沉沦在无明中,那法会还是停留于外道的行为层面!

如果目的只祈求通过法会的神通力量超荐怨亲,并没有在教义上教育超荐者“改善自己(修戒定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才能达到真正超荐的目的,因为怨亲是与自己有缘的人,自会在三世流转中,继续结缘。一旦来世相聚,自己的正能量能够促使怨亲改善自己,那就是明信因果的改善力量!”,反之任由怨亲和自己在戒定慧之修学继续裹足不前,那法会终究还是处在正信佛教行持层面之外!

我并非批判法会不是,也参加过梁皇宝忏法会。我在诵念经文时,发现经文对忏悔有深细阐述与说明,并提示种种忏悔的方法。若法会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自省忏悔过失,必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若法会达致如此的效能,那就是正信佛教行持层面的法会!

同样的,净土念佛法门,若只停留于称念佛号,平时生活中的身语意,继续深化贪嗔痴,只寄望到了阿弥陀佛的净土,才来随佛修行,那终究还是处在正信佛教行持层面之外!

希望通过这样的省思,大家能够鉴别到底自己是正信的佛教徒,抑或附佛的外道佛教徒!

你是附佛的外道佛教徒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