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青山绿水是我家

摄影:永觉比丘

生命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片刻,它忽然地提醒你的心灵,似乎就只是偶然,只是巧合的碰撞,但如果把那些事件以因缘的角度去思考,观察,那走过的轨迹,原来俱是愿力的牵系。这就好比我写的第一篇佛教访问稿:名摄影师杨枋,咽下最后一块鸡腿,放开最后一段情缘,杨枋心在镜头想出家。

那是1992年的杨枋说:若一日他走向出家之路,他希望能以镜头弘法。



因缘殊胜巧逢时,再次见杨枋,我们称他为:永觉比丘,为筹建“法山基金儿童院”往海内外举办摄影展,为了让人们了解出家人在森林的修行生活,永觉比丘便拿起相机拍下这些过程,以记录在森林、山洞内经行的情形,让众生了解佛法的珍贵。

对一心寻求解脱出离的出家人来说,山林间乃至石窟、洞穴即便四处云游天涯飘泊,这一条看很艰巨却法喜盈盈的路,从永觉比丘的摄影镜头里发现,永觉比丘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在佛陀时代制定托钵具有很好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度众生,让他们有一个布施行善的机会。就像有一次我在吧生托钵,也有得到马来人布施椰浆饭、印度人布施煎饼等等,主动跟众生结善缘本来就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永觉比丘总是自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摄影风格很沉静

因为,平凡才可以使众生受度。永觉比丘的摄影风格可以用“沉静”来形容,他“放之则成川”,但是没有急流漩涡,他“聚之则成渊”,但是并不幽暗神秘。



永觉比丘近期在新山展开他第二度的摄影展,主题是:回家的路, 并出版了泰语的摄影弘法专辑:Dhammafarers。

记得永觉比丘说过:“一般人在摄影展经常会这样问:你喜欢哪一张照片?其实呈现照片主要是为了弘法,并没有比较喜欢哪一张照片。只是因为自己拥有摄影技巧,拍起来可能比较有佛教的味道而已。我还是希望人们不要误会,举办摄影展不是鼓励出家人去学摄影。”

曾有禅师作偈曰:“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不思他,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

出家、修行、云水参访、求道悟道、弘法游化,是佛陀慈悲,为生命开启了行云流水的依止处,那正是如来家。

永觉比丘的云水行脚足迹,让我们从中感受禅者的初心,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其风雨行脚,宛若佛陀走过人间。

摄影:永觉比丘
摄影:永觉比丘

反应

 

副刊

放下越多心越自由

永觉比丘重新拿起相机把南传比丘在泰国森林裡修行一面摄入镜头./C7

原本每年都会行脚7至8个月的云水僧永觉比丘(Ajahn Cagino),因为筹建法山孤儿院而改变了计划。前几年,他在马新两地川行办摄影展筹办孤儿院经费,因此将行脚的时间减至3个月。

虽然,法山孤儿院的因缘占据了永觉比丘的时间,但他始终不觉得孤儿院会影响他的行脚与修行,他明白这只是当前的因缘……



2013年12月,法山孤儿院建好。现在法山孤儿院也算是上了轨道,不过因为孤儿院所结下的法缘,永觉比丘还是不时需带领很多泰国长老级出家众,或自身在大马和新加坡巡回弘法,无法隐居起来修行。

“因为自己出家已经一段时间,在身心的处理上有一定的能力,所以才能不必一直往深山修行。”他谦虚表示本身没什么成就与境界,只是愈来愈能够放下。

“出家本就是为了放下执着,你放得下多少,心就有多自由。我们的问题是把东西看得太真实,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都是心在造作,同时也知道这些都不过是‘概念’而已,就不会如此的痛苦和压力。”

不过,永觉比丘强调,因为自身行脚与修行了一段时间,所以才比较有能力能在红尘里修行,如果是刚出家的他就没有收摄身心的能力。

城市生活需更多觉醒



“当我以前住在森林时,心是非常醒觉的,即使是熟睡,一有风吹草动却可以马上醒,甚至被蜈蚣咬时,就会马上醒来,导致蜈蚣还来不及释放毒素故没面对危险。”但当他住在所谓“安全进步”的城市时,却会被蜈蚣咬了以及释放毒素后才察觉,原因是在森林里,他的心是醒觉的,但住在城市,心就松散下来。“因此,在城市里,我需要更多的觉醒来守护自心。”

法山孤儿院。

【出家以修行为主】

永觉比丘表示,因为筹建孤儿院让他有机会出来弘法,以检视和印证自己收摄身心的能力。他感谢之前在森里修行与行脚的一些对法的体验,在弘法时更能提升对佛法的肯定和信心。

“当孤儿院的一切上轨道后,我还是会注重在修行,出家人还是要得以修行为主。”

美好经验也是无常

他继分享:“即使以前在行脚或密集禅行时有了一些美好的经验,但现回首也只是记忆,这证实了佛法所说的它‘无常’,所以就不会过于执著它。”

永觉比丘坦承自己还未开悟,还有很多习气,但感觉烦恼比以前少了很多。“如果要说每天要面对什么烦恼,那就是要为每天的那一顿饭而烦恼,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我去托钵,就会有饭吃。”

他表示在当云水僧行脚时,贫穷的山地人有时只能供养一丁点的食物,而他本身又是素食者,持过午不食一,不过身体还很健康,他笑言甚至比很多在家人的身体都健康。

孤儿在学静坐。

让孩子有正知正见

永觉比丘分享,现法山孤儿院实连接另一片出家人住的土地,目前的8位出家人在他外出行脚时,会协助处理法山孤儿院的事务(或比较重大的问题),也雇佣由在家人担任的孤儿院职务,即秘书、褓姆、老师、校工及其他委员。

他补充,虽然表面上,他“拥有”一间孤儿院,有了重担,但他的心还是像以前那样的自由。“对于孤儿,我虽然像在帮助他们,但其实能帮助多少还要视缘分和孩子的福报而定,即使帮得再多,还是脱离不了生死轮回。”

对孤儿开示佛法

对他来说,修行解脱比一切重要,这也是为何他要孤儿院的孤儿学习静坐,以及做早晚课,以便日后他们能明白念诵的意思。同时,永觉比丘也会不时对孤儿开示佛法,以让他们建立佛法的正知正见。

永觉比丘笑言,其实他在孤儿院中没有“真实身分”,他还是喜欢当云水僧。不过孩子们都知道他手握大权,如果他们不听话,他有权力处理他们。永觉比丘表示他曾“送走”了8位孤儿,是因为给了很多年机会及尽力教化但没办法改变的孩子。“这不是不慈悲,主因是他们无法适应孤儿院的生活,并有精神障碍、暴力倾向及太顽劣,留下来会影响倍的孩子。”

学习放下一切

永觉比丘依据经验表示,山地孩子在大自然里生活惯了,比较不受教。对于这些孩子,他也学习不执著。“当我在孤儿院时,就会看看和检查孩子们的需要,但如果外出时,就学习将一切都放下。”

目前可容纳80名孤儿的孤儿院里有41位孤儿,除了是慎重的选择真正有需要的申请者外,另外,仍没找到领养人,因孩子需要一定的生活费用。但他在行脚时,若看到穷苦有需要的孩子,他还是会介绍他们来法山孤儿院。

“从一开始,我并没有要办孤儿院的念头,一切只是随缘的做。当时因为有位泰国退休老师在我妹妹的捐助下领养了几名山区的孩子,但后来收养的孩子愈来愈多,为了妥善管理钱财与处理领养孩子事项,才决定办孤儿院,成立法山基金会。”

欢迎信众参访禅修

永觉比丘欢迎任何人前来法山孤儿院参观,也可参加不定期举行的禅修营,信众可前来禅修和游玩。目前,一些山区居民也会到来禅修和学佛。

欢迎任何形式协助

至于孤儿院的经费,他表示目前还能维持,但长期下去是需要一定的费用。法山孤儿院每个孩子1年的费用为3万6000泰铢(约3800令吉),随着孩子长大大,开销愈来愈大,因此欢迎有兴趣领养或以任何形式来提供协助,并且欢迎信众前来参访,或自行组团到来也可,只是要预先通知,以便安排。

永觉比丘在受访时,很轻描淡写谈孤儿院,并强调一切随缘,但还是让人觉得他关心孤儿与心系孤儿院。当他和其他出家众在大马托钵时,很多人供养了干粮、盒装水及日常用品等,结果所有的出家众都舍下这些东西转送给孤儿院,永觉比丘欣慰的表示,这些东西送到孤儿院去,可以省下好几千令吉。

永觉比丘表示,法山孤儿院距离清迈6小时车程,并要经过1864个转弯才能到达。因此,日常用品从清迈买来或运来都非常贵,而在大马托钵的日常用品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永觉比丘对孩子用心的态度令人动容,也深刻感觉他对修行的认真。

有兴趣领养或协助,可电邮[email protected]或上面子书Dhammagiri Foundation, Sangharama & Ajahn Cagino。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