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登彼岸】青年,佛教的时代先锋

马来西亚的佛教青年运动,始于几时,不少人认为是从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成立开始。若回首马佛青的成立因缘,我们可以把这运动的起点推得更早:从马来亚佛教青年联谊会的冬眠,再推前看此联谊会诞生前的环境;再往前搜索,就不难发现到,佛教青年开始被重视的年代,是从苏曼迦罗法师——一位美籍法师来马开始。他在马来亚不少地方开办周日佛学班,培育不少青年,进而掀起青年学佛的热潮。

那,自佛史以来,佛教青年运动起源于何时?很明显的,佛陀时代就已经开始。佛陀自身就是个青年。他的弟子,尤其杰出的弟子,不少是当年的青年知识分子,如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阿难陀、罗睺罗等;当然,加入僧团的,也有来自贫民但后来也成为十大弟子的青年僧优波离。就是这一批青年弟子,为佛陀的僧团,开展印度宗教改革的新篇章。



佛教需要前进,就得靠青年的延续;佛教需要发展,就得有青年的魄力与生气。青年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指标。好一些引领时代的信念与物质,不乏由青年创造与出新,如科技、品味、思潮等。

可惜,青年往往在一个人生最巅峰、最有魄力之时,得面对家庭、事业、婚姻等生活的考验与抉择。在面对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有太多的人事物,让青年无法为自己开拓一个奉献无私的服务领域。

另一边厢,青年组织对一些长者而言,只不过是“羽翼未丰的黄毛小子在玩泥沙”。我们可以有庞大的活动场所,还有源源不绝的善款,但花在青年身上的、培育在青年身上的,是少之又少。所以,今天佛教会没有青年;所以,今天我们的活动吸引不到青年,因为,我们不知道青年需要什么。

青年,作为当代的引领者,需要有时代的眼睛,也如社会的花朵,更是国家的栋梁,也是圣教的护法。

●时代的眼睛



佛教一直给人的印象:不爱过问世事、明哲保身等。当代佛教缺乏的,就是敢站出来为社会的不公、国家的腐败、政策的不平等,发出掷地有声、思路清晰的佛教徒。而青年往往就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群。同样的,佛教青年就得扮演时代的监督者,关心社会的发展,关注国家的政策,甚至对教内的腐败,敢于发声。

●社会的花朵

花,只有在盛开时,最让人期待。各行各业都有青年,而青年就代表着一个企业与组织的延续与未来。青年也是佛教弘扬最需要的生力军,有魄力、有生气,还有富有正义与使命感。唯有在青年时代,才有挥洒不完的青春与活力。

他们可以站在台前说话、领导;他们也可以站在幕后,默默耕耘。青年可以拥有不同角色,但唯有我们自身愿意奉献、愿意在最盛开的时候发光发热,这些角色与身份,才可以为社会与国家带来正面的意义。

●国家的栋梁

佛教青年,也是国家的一分子。投入工作,经营生活,发展国家,也是佛教青年的本分。我们不能只有修行、只过着暮鼓晨钟的生活,对社会的一切一点也不在意。国家会腐败,社会会颠倒,只因我等青年这座栋梁无法很好支撑,只怪我们对家国没有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改善。

佛教青年在各领域的表现,在家庭、在职场上、在社会上,若依教奉行,可以促成社群与国家的和谐。

●圣教的护法

众生为何会苦痛,圣教为何会衰败,因为我们是众生之一,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佛,所以无法面对生活的考验,而会对生命感到苦痛;我们没有很好地展现佛法的真善美,让更多人一起来学习,所以佛教才会衰败。青年不只有魄力与创意,也该有内修的沉稳底蕴。对法义的学习与实修,是佛教青年延续法脉的其一最好方式。

2600年的佛教,每个时代、每个角落,都有佛教青年在延续着:部派时代的马兴达尊者、觉音尊者;大乘时代的龙树尊者、马鸣尊者;中国的智者大师、惠能大师;还有近代的太虚大师、印顺导师、星云大师等,都是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崭露头角,走在时代的前端,思虑佛教时代的发展。

所以,佛教需要青年,青年就如佛教的先锋,为佛教的未来把脉、为佛教的前进作那开路人。但愿那开路人,就从我们自身做起;但愿我们都是那护法护教的先锋。

反应

 

登彼岸

【悼念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教会我的事/薛振荣

文:薛振荣(马佛青前会长)

曾经有一位佛教界前辈,知道马佛青联合不同道风与传承的全国性佛教组织,包括马来西亚佛光山,一起办大马卫塞节庆典,他如斯对我说:“为何我们不能纯粹联合‘本土’的佛教组织就好?怎么要跟外来的佛教组织合作?办大马卫塞节庆典,就该由所谓‘土生土长’的佛教组织联合办。”

我当时突然想到,如果台湾佛光山,甚至星云大师仍旧停留在这样的角度与心胸,就不会有“法水长流五大洲”。

1.时代前端的视野

佛教组织办活动,都会秉持“先以欲勾牵”,开方便门,举办看似非佛教且通俗的活动,以接引更多大众学佛。马佛青在数年前,曾在各地举办篮球赛,包括全国赛,以吸引更多青少年来接触佛教。

1950、60年代,星云大师就在台湾宜兰举办篮球赛。在一个对佛教属于寺院、诵经、吃素的认知年代,举办篮球赛根本就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星云大师的卧薪尝胆,比许多佛教领导对推动佛教发展来得前卫,且走快了至少50年。

那个年代,佛教组织或佛教徒,只有对着经文唱诵,所谓的唱诵法器也离不开引磬、木鱼等。星云大师却勇于成立歌咏队,作词谱曲,使用吉他、钢琴等乐器,把佛陀的教育,以现代音乐,弘扬出去。

他深知,只要是为佛教未来的发展,而且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任何世俗的管道,都需要尝试。

2:有容乃大的胸襟

教育,一直是星云大师重视的,不管是僧伽教育,还是世俗的专职教育。大师曾说:“我当年没有受更高教育的机会,但我让我有能力的弟子,都有机会受如斯的教育。”所以,佛光山的出家弟子,不乏博士僧,而且在各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佛教能在在五大洲弘扬,佛光山功不可没。星云大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即使自己多么能干与有才华,也不可能同时在不同区域出现。他于是把弟子们送往全球去弘扬佛法、设立道场。

星云大师重视青年,这是众所周知。80年代,星云大师应马佛青之邀前来大马巡回弘法,也为马佛青办“万缘法会”募款。大师了解到,在职青年没人脉,事业与经济也不稳定。所以,非常配合马佛青。这也造就马佛青那一代的元老们,非常感念星云大师的滴水之恩,甚至协助推动成立大马佛光协会,并在后来成为里面主要干部。

星云大师的待人处事视野与胸襟,一直是我当年在推动马佛青所秉持的精神。而且,这也与马佛青从创立至今的方针吻合,以一个前瞻性的全国佛教青年领导佛教组织,汇聚不同传承、宗派、年龄的佛教单位,建设大马佛教。

那天,我在宜兰佛光大学,看到某栋大楼墙上的一段话:汇千江之水,为教为众生。我想,这就是大师这一生最好的写照。

祈愿大师,乘源再来。人间需要更多的星云大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