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书是用来送人的

近年来,陆续听到一些老友自资出版个人著作的消息,心里很为他们高兴。一方面知道他们经济已有所改善,不必“仰人鼻息”了,值得浮一大白;另一方面,他们对出书的问题终于有了醒觉,解开了那个结,肯定是件好事。

以往,文人多囊中羞涩,仰赖团体或有心人替他出书,而这种机会是有的,只要作品写得好。如今,这条门路越来越窄,出版基金每年只赞助区区三几部,被选中的机会不高。在这种对出书不利的客观情形之下,大家还痴痴地等什么呢,难道要等到你离开了人间,让有识之士偶然发觉或良心发现而为你出版专集甚至全集?确实是太渺茫了。倒不如坐言起行,把稿整理好,交去排版,再找家印务局把它印出来。



不过,大家可要有个心理准备:书印出来了,千万别期望必然会“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在读者群中热卖,你需要先知先觉:文学作品怎能与娱乐性、趣味性的东西相提并论?

有些人乐意在团体或学校活动中做秀,顺便推销其著作。这种“抛头露面”的做法,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而且“一已为甚,岂可再乎”,偶尔为之尚可,多了难免惹人诟病。

大家都在摇头兴叹,埋怨现在的年轻人不看书,更不买书,要看书也往电脑上去找。年老的,也不必寄以厚望,他们不是说眼睛不好,就是说家里没地方放书,更有的说怕老伴或子女不喜欢。你要想得开:厚着脸皮把书交到亲友手上,谦恭地请他们赐教;寄给本国中学图书馆或华文主任,大多数没有回音;或者你会想到花些邮资寄给国内外你心目中可能会读你的作品的友好,那也很好。如今把书寄去外国,邮费不菲,你要忍痛,对此不以为意,最好就是面不改容。

要几本就印几本

回想60、70年代的时候,一本书出版了,报纸的新闻版会刊登有关的出版消息,列明书价和邮购地址,如此即卖出三几十本也不足为奇,报纸的副刊也会有人对该书评介。当时马大图书馆的负责人赵令江君看到出版消息,必定来函为图书馆购买两册,书价照付。后来也许他已不在其位,就听不到这首歌了。有些大学图书馆来信“讨书”,你可别觉得惊奇。



朋友问:不想存书太多,避免日后增加子女“卖旧报纸”的烦恼,如何是好?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尽量把书送完,自己手头存一两本就好。事先也不妨预算一下能送出多少本,再决定印量。如今一本书印400、500本已不成问题,更有些“要几本就印几本”的服务,只是成本高出许多。一切由你自己考量,不必征求他人的意见。

反应

 

言论

母语教学违宪罔顾团结/碧澄

联邦宪法是我国人民主要的法律根据,一般上,朝野政党若发现宪法的某些条文有纰漏或不足之处,可要求国会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修改有关条文。

修宪是一件大事,人民挑战宪法条文亦不常发生,因为非得花费大量资源不可,背后没有有力的支持,要入禀法庭,并非易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母语教学违宪的风波,有某方势力在做靠山。

宪法152(1)(a)和(b)可说是非巫裔人民教育领域的护身符,一路来都有人提出置疑,政府也曾针对教育部长对华淡小操生死大权的条文进行修订,以安民心。

华小拨款占小比率

挑战华淡小宪法地位一案自2019年12月开始,至今已历时4年,虽经判决,上诉方仍准备上诉到联邦法院。他们对于华淡小非法定权力机构,却享有政府拨款的事实,紧咬不放。

其实,华淡小所得的拨款只占总数的一小比率,否则华小就不必每年都要求提高款额了。

提出违宪诉讼的团体,其出发点不外维护马来人的权益及马来文的地位,最后达成单一源流学校的目标。

教师团体参与,我们没话好说,思想应该比较开明的作家联盟也是其中一分子,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他们这样做,显示思想极端、狭窄,不顾这对国内各族群关系和国民团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国家的发展肯定大大不利。

如今,部分小学以英文教学,政府或私立大专纷纷以英文为教学媒介,上述人士是表示赞同或是视若无睹,又或者认为以英文教学乃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什么对国内通行语文的发展却不认可,非除之于教育圈外不可?

严守课程大纲教学

土团党青年团团长袁怀绍声称,他们愿意让多源流学校继续存在,条件是增加国家元素――有更多的马来文、马来人和马来西亚的历史。这些都是罔顾现实的意见。

华小和淡小一样,都严格遵守课程大纲教学,教学三语,培养良好品德以及爱国的情操。至于华校从中台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有何不好?难道要各方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才是正确的办学方针?

这些年来,在董教总的领导下,华小不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马来语文,又极力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当局理应对此略知一二。好的方面,应给予褒扬;不足的地方,应给予鼓励。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