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关于岛屿
关于感受

时隔6年,台湾云门舞集再度来马,带来的作品是《关于岛屿》。这是其创办人兼艺术总监林怀民于2017年创作编导、他退休前最后一个长篇作品,也是东南亚的首演场。两场演出得到无数赞赏,让观众再度欣赏到云门舞者精湛的舞艺。

2012年云门舞集首度来马,演出《流浪者之歌》。那金黄色徐徐泻落的稻谷,仿佛从未中断……



一年后,云门重演《流浪者之歌》,入定的僧人依旧震撼,还有来自中亚高加索山区的乔治鲁斯塔维合唱团婉约低吟的游唱,谷声与歌声也仿佛未曾散去……

2019年,云门三度访马,同样地点,演出的是林怀民即将退休的告别之作《关于岛屿》。

这回,舞台异常简单朴实,极度简约。

背景仅是一大堆跳动飞跃的汉字,它们不断洴湊、堆砌、斜落、奔跳,甚至倒塌、崩裂……

然后,旁白吟诵是蒋勋那把高度干净、澄静,令人听了心里安静的嗓音,还有原住民歌手桑布伊的呐喊,以及一些仿似熟悉又陌生的音声——敲击、呢喃,咒诵等……



身心合一

当然,云门舞者永远是台上的主角,那群舞者的肢体动作才是焦点。他们仿佛进入“忘我”的冥想状态,让观众领略到什么是“身心合一”的境界与层次。动与静,身与心,原来可以如此和谐并存。

整出舞剧仿没什么故事剧情,所有的冲突撕裂在暗光与海浪声中,嘎让而止、消失殆尽。然后,舞台上仅剩下一片空白……

演出的彩蛋,当然是林怀民的创作交流,因车祸导致走路不太灵活的他,让观众明白到丰沛的创作力能让人思想敏捷,生命力永不枯竭。

步出剧院,阳光依旧白茫茫,刚才的声色光景,确如《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下一场和下下一场演出,几时何时?无从,也无人知晓。

林怀民分享,创作宛如嗅到森林中有种香味,于是寻找香味的来源,或许终究找不到源头,但走过的路径成为创作的蓝图,生命的蓝本。

反应

 

副刊

没有预算,艺术还能怎么玩?
“热情让我前行!”

预算不够,资源有限是从事艺术创作者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台湾多媒体与剧场设计导演周东彦分享,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但尝试是必须的。

周东彦:要别人看见你,你得先让人看见。

说到周东彦,或许国人最为熟悉的是他与《关于岛屿》之间的联系。这部林怀民退休之前的舞蹈作品正是找来周东彦担任影像设计。



事实上,未满40岁的周东彦在台湾是颇有名气的艺术家,创作领域多变且成功游走于商业与艺术之间,作品涵盖剧场、影像设计、多媒体剧场、影像诗、录像、音乐视频、纪录片等。张惠妹的《坏的好人》、2017年金曲奖颁奖典礼上,林宥嘉演唱《没用的伞》时,舞台背后的虚拟特效呈现出飘渺空灵的效果均出自周东彦。

过去,他也曾以纪录片《时间之旅》入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与金马奖,去年再凭着《关于岛屿》成为2018年英国剧场投影设计大奖“光明骑士奖”的“投影设计奖”得主。

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提到艺术创作者经常面对预算不够,资源不足时,周东彦直言剧场除了创作故事之外,第一课就是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涵盖灯光、时间、人的情、道具、布景、服装……等。

“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有多少资源做多少事,其实是剧场人的第一课。然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来回的过程,你要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可能性。”



以他与台湾两厅院(戏剧院和音乐厅)合作的“NTCH to Go”计划为例,一开始他得到的预算设定是制作20支视频,但是之后相同的预算其实理论上可能只能制作10支视频,但热情驱使他愿意付出更多。

“我也想要做多一点,因为做多一点之后,你的成功状态就会让人家知道这个价值在哪里。人家的团队和你做了20支视频,所以你就很容易可以说服这里面的成本、次数、摄影、剪接花的时间……”

周东彦的作品“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创作历时5年,由台湾及丹麦的表演者共同完成,运用4D Box智能舞台技术、整合3D浮空投影(例子:周杰伦与邓丽君的跨时空演唱),现场观众戴上3D眼镜体验结合艺术及科技的演出。

平衡预算必须学习

他表示,从来不觉得有任何案子的预算是充足的,事实上自2008年他首次获得当地政府的津贴是15万新台币(约2万令吉),到后来他有机会做表演结合科技的作品,虽然预算逐渐的涨到150万(约20万令吉)、200万(约26万令吉)甚至是300万新台币(约39万令吉),却依然还是钱不够用。

“说真的,做为创作者或者创作团队,听起来这么大的数字,可是每一个部门拿到的资金都非常有限,我想预算不会有绝对足够的。就算是天王天后的演唱会,他们也有想要做得更大的事情,这个平衡是每个人都在学习的。”

潜力爆发 改变格局

在资源、硬体设备有限之下,如何去取舍创作灵感,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周东彦主张先别急着说不行,反而应先尝试使用现有资源,因为……唯有踏出了第一步,才有可能被世人发现自己是个“潜力股”。

好比他在一开始只有15万新台币津贴或更少的资源时,根本就租不起专业投影机,怎么办?不行动了吗?不,他就地取材,使用借得起的投影机!例如,在他得到台湾文化部首个表演结合科技的案子之前,他是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与一名舞者到摄影棚进行拍摄,用的也是他向友人借来的器材。

“唯有你做了第一步,别人才有可能从那个第一步看到你的潜力。我觉得用可以的资源而不要说:啊,我没有资源所以我不能做,我觉得一定要先试,这是我这几年最大的感觉,你没有做,别人就不会知道。”

同样是以“NTCH to Go”计划为例,为什么两厅院会对这个提案亮绿灯?周东彦透露,其实是因为他拍摄了一个1分钟说京剧的样本,找来众多演员演出穆桂英(《杨家将演义》里的人物)的故事,“资源和设备真的不会有够的一天,先用现有的设备去做一个样本。”

善于表达更重要

在大学时期林克华(舞台/灯光设计大师、云门舞集技术顾问)在某一堂课上所说的一席话也令他受益良多,印象深刻至今。

当时,周东彦在课堂说“这个部分我比较不会画,所以我没有办法画得很好”,而林克华却透露,很多人以为与林怀民一起工作必须画完美的草图,事实上有时候在便条纸上随便画的东西才是最可以沟通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你要一切都要达到所谓的专业。”

当然,教育方式也有影响。他指出,在英国深造时,学校没有教任何的技术,反而最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作品,但在台湾,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学技术,“一直去做,一直去看怎么操、怎么和演员工作。”

NTCH to Go计划之下,蔡依林与新锐导演蔡柏璋的“呸“剧场——教学篇逾6分钟的视频共吸引了逾71万次的点击率,以另一种形象推广台湾表演艺术。

勇于发表勿设限

如今是个“敢”字当道的年代,舆论、不少某些知名人士都在鼓吹,只要敢想敢做,就有机会成功。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应征某些职位时,勇敢说我可以、我会!

周东彦直言他有很多朋友是这样的经验,但他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每个人是否足够了解自己。“如果你只是瞎说的,真的不如不要。”

他指出,艺术文化有一点特点是,大家都觉得为艺术是存在于美术馆、剧场里,事实上艺术文化完全出自于生活,艺术对人类或者是每个创业者最大的帮助是让大家认识自己每一个面像、每一个作品,“与其说人们要勇敢去冲、去说自己可以做,不如说我们认识自己多少,不要帮自己设太多限制。”

他坦言,许多家长都不赞成子女选读艺术学院,至今他仍不明白为何父母当初会支持他(指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甚至是毕业后他决定贷款到英国深造,父母也觉得没问题。

如今想来,他认为,父母的支持以及自己有一定的热情极为重要,“如果你没有热情,你乱做根本没有意义也不会做得好。”

周东彦表示,预算不会有绝对足够的一天,关键在于平衡。

短片提案讲解艺术

同样是以“NTCH to Go”计划为例。NTCH togo其实是台湾的两厅院艺术生活影音频道,以长约3至5分钟的短片带领大众贴近表演艺术。

上述计划是周东彦主动向两厅院提出的项目,“一开始提案时,根本没有人对于艺术剧院有自己的优管(Youtube)频道有任何的概念,那时的Youtuber也不多,主要都是在美国。”但当时周东彦就向两厅院提出以3至5分钟的有趣短片向观众讲解艺术,而他的提案也成功被接纳,进行至今己累积了逾70个视频。

如果从商业角度来说,其实他(一个艺术创作者)是向企业提出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项目,“那我会吗?我会,因为我拍纪录片而且我完全认识这些人,而且我有一些国际语文能力,许多国际艺术团队都很支持我们做这件事情,那是我自己在公司这边创出一条路,然后带着一群有兴趣的人做这些件事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