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冥想怎会有用?

我一直怀疑静坐冥想的功效,石头一样什么都不做,究竟有什么用呢?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坐了49天,悟出脱离苦海的道理;若是真的,古往今来也仅此一人。汝等凡夫,打坐干嘛?不如动手做点实际的事情。

说到冥想,你脑海里很可能浮现僧人打坐的画面,似乎和佛教脱不了关系。这门很东方的学问却越来越受西方推崇,和宗教文化切割,单纯只为养生。有好些科学研究说冥想可促进心灵健康,提升抗压能力,身体也连带健康起来;果真如此吗?也有人驳斥之,毕竟何谓“心灵健康”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就好像神经语言学吧,在脑子里的变化无法测量,无法测量便无从证明,充其量只能算伪科学。



冥想去到西方后演变为“Mindfulness”,原意是注意当下,中文勉强翻译为正念冥想。到底冥想时脑子里是什么?只是放空吗?书中是这么介绍冥想练习的:找一个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于脚板;没想些什么,注意就是了。然后,把这注意力上移到小腿、大腿、腹胸,双手到头脸,再注意呼吸,前后不过10分钟,这是初级练习。掌握以后,再把注意力移到身外,倾听周围的声音。没有人真能完全放空脑袋,无时无刻都必然有无数念头,冥想时注意自己的心绪,不压抑也不批判,任它来、任它去。

事繁心烦 压力颇大

最近事繁心烦,压力颇大,懊恼过去,担忧未来,觉得凡事不在掌控中。这种情绪一直重复,会在脑中形成一套神经路径,也就是所谓习惯了。明知被情绪牵着走没用,但太习惯骑在这头野马身上,已经看不到它了,野马在森林乱闯,叫枝桠把我割得片体鳞伤。反正冥想不花钱,坐着休息也绝对无害,遂姑且一试,效果好像真的还不错。以前每天都觉得全世界欠我钱,现在觉得全世界在给我钱。

每日的冥想训练似能让我重新意识到即有的神经路径,启动控管机制给它重新编程,学会怎么捉好情绪的缰绳。

以前生气时,还会生气自己为什么会生气,双重暗伤。现在一动气,能及时意识心理变化,原谅自己,轻轻放开。冥想锻炼心灵,只是学习在脑里建立新的神经路径罢了,就像运动能生成新的肌肉组织那样,并不是神奇不可思议的事情。



思路重建了,坏事还可看成好事,比如你以前很怕女友唠叨,练习冥想以后,就能把它听成音乐了。

反应

 

灼见

当教育机构参与拍剧/周若鹏

就这天,寰宇电视的连续剧《青春,你好!》启播,这名字不知谁取的,不知和导演陈胜吉有关与否。我总不容易从他的作品名称直接联想内容。 其实《青春》并非阳光明媚,它还挖掘家庭两代鸿沟、不正当交易、自杀、性爱短片等黑暗主题。

在拍摄现场和导演互动的机会不多,倒是在工余有机会闲聊几句,方略知其才学。

我本以为陈胜吉故弄玄虚,现在我认为他是信任观众,信任我们能够思考,能消化有深度的故事,能接受转折所带来的惊喜,叙事不必粗暴直白。

首映礼上总监制李治成说陈导是本地少有能兼顾艺术与商业的电影人,诚然。

幕后故事十分丰富

导演是作品的灵魂人物,但作品不是靠他一人完成的。在开拍以前,总要有人说服寰宇挑战大马的尺度,要让投资方信任剧组能在尺度内拿捏得恰好到处。至于拍摄团队有多敬业乐业,影视业如何推动经济活动,我之前谈过了就不再赘述。

从观众角度来看,一部戏就只是一部戏,娱乐罢了;我有幸一窥幕后,幕后的故事也十分丰富。娱乐媒体如常聚焦演员和拍摄花絮,我倒觉得制作公司韩新影像值得多着墨。

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拍剧是日常,而韩新影像背后是大同韩新学院,那是办教育的,怎么去投资拍戏呢?这个问题,也有资深教育界前辈问过韩新陈院长:“怎么去做这不赚钱的事?”这绝对是善意提醒,请万勿把教育当慈善,学院必须赚钱才能营运。

韩新向来以广电科系见称,我觉得韩新成立一家与业界接轨的公司,此举十分可取。通过制作公司接受顾客委托制作各类影视作品,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同时也培养本身的艺人,为学生铺路,像主演《青春》的谢烘霖就是韩新学生。

投资拍摄连续剧尽管不赚钱,但从行销层面上来说赚了口碑(《青春,你好!》真的是好戏),提升品牌印象,让家长学生都对学院更具信心。一个项目当下赚不了钱,不代表所做的事没有价值,未来若更多人加入韩新,培养出更多人才,便是本地影视业之福。比如说,原来陈胜吉导演也是韩新的杰出校友。

我希望寰宇、韩新都能多做像《青春,你好!》这样的尝试,既富娱乐性又不乏社会关怀,信任观众能够欣赏高质量、有深度的作品。请你去看《青春,你好!》,有人看,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就是莫大鼓励,让大家走得更远。(第一集有我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