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功课/黄碧瑜医生

依先生,六十多岁,比利时人,退休工程师,身体还不错,只是双脚7至8年前开始有点僵硬,走起路来像鸭子左拐右拐的。近年来他觉得脚步更小,双腿也有拉扯的感觉,造成许多不适和不便。

“我周游列国,走遍欧洲和亚洲,先是在自己国家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背部脊椎核磁共振检查,并没有发现神经线受压迫或什么的。医生没说什么,也没叫我回去复诊。”



后来每停留在一个国家,依先生都会寻求第二个意见。有的医生重新检验之前的影像,不然就叫他重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结论都大概一样,不了了之。当然脑科病比较复杂,很多病例原因不明,所以依先生的遭遇,也非不合情理。他现在常驻大马当作第二个家,今天想碰碰运气问诊,想要知道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遗传性的疾病

依先生双脚僵硬,但除此之外,一切正常。核磁共振影像里的中枢神经线有点萎缩,但没什么太不正常的地方,看来我的意见不会相差太远。他温文有礼,充满智慧的样子,让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那些比较常见的病因,依先生的病况根本一点都不符合。

“你家族有人患上神经系统病吗?”

“没有。”依先生应该是答得蛮多次了,一丁点犹豫都没有。



“兄弟姐妹也没这样的吗?”

“没有。”说得很肯定。

唯一没被证实,但也并非不可能的情况,就是遗传性的疾病。没有家庭史,不代表不可能,比如隐性遗传病,可以隔代发病。唯一的问题,是要怎么做诊断。

遗传性疾病有了确实诊断,可以避免两位带因者结合而把疾病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脑神经遗传性疾病多数没有根治的办法,就算被证实,也不会改变病情或治疗方法。再者遗传性疾病种类繁多,各式各样,要诊断会有难度。因为罕见,再加上学术性多过实践性,此类基因测试又贵又少见。

解答多年疑问

对依先生来说,治疗不是最重要的,他更需要的是一个答案。走出诊所大门时,他若有所思。

果然,好几个月后,又闻依先生的脚步声传来,虽然步态没变,但他的面色出现一丝坦然。他手里握着几份报告,其中一个是他在法国做的血液检查报告,证实他患上了遗传性痉挛性下身麻痹(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依先生运气好,正好搭上了法国某医院大学的实验,为他免费做了检查,也帮他解答了一个困扰他多年的疑问。

既然有了答案,为什么他还会回来找我?

“我在想,为何之前的医生们没告诉我遗传这个可能性?”原来这几个月,依先生还落力追溯他的祖先和家谱,发现自己好几代前的两位祖先,也有脚疾。他还把工程师的职业病发挥得淋漓尽致,上网详读了不少医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献。

“医生,我最近读了一篇有关HSP的论文,没什么看懂那些医学名词,但很想知道结论如何。作者是医生,你也是医生,由你电邮她问问,会比较方便吧?”

我只能瞪大双眼傻笑,最后一次有人这么理直气壮地叫我做功课,大概是大学时期吧?

反应

 

副刊

奥密克戎变体来势汹汹

本地冠病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庆幸的是我国未有奥密克戎变体,且医疗系统目前能应付。

病例增加与许多人不戴口罩、假日到来、人们出游活动增多或有关。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宣布,美国发现的奥密克戎变体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变异株,命名为JN.1,号称“最长命病毒”。

据称,JN.1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具有较多的突变位点,这可能使其传染性更强。
这个有35个突变的变异株BA.2.86的子系JN.1,已在多个国家爆发。

·JN.1背景及特点

JN.1被分类为奥密克戎(Omicron)系的亚变体。

根据CDC的报告,JN.1与BA.2.86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刺突蛋白只有一个变化,被认为是奥密克戎亚变体BA.2.86的后代谱系。

这一新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即传播性增强。

感染JN.1变异株可能出现发烧、流鼻涕、头痛等症状,与其他变异毒株相比并无显著区别。
然而,由于其突变,感染后康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疫苗是否应对?

幸运的是,最新研究表明,2023-2024年的冠病毒疫苗似乎对这个最新变异有效,已接种过强化针的个体面临较低的风险。

专家也呼吁公众采取缓解措施,包括:

·接种新疫苗;
·改善室内通风;
·在公共场合戴口罩;
·勤洗手。

尽管JN.1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但一些专家警告说,应密切关注变异的传播,并随时调整防控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