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古老的苔藓

苔藓雨林中的地上、树上都长镶满了绿茸茸的苔藓,连乔木上也结成了一团团的苔藓球。

为何它还是这个样子﹖

自4亿年前奥陶纪时期,原始海藻类生物演化成陆生绿色植物以来,最初的植物群就是这种模样,它们匍匐着低矮的身躯,尽可能沾得着周围的水分,毕竟是演化自海洋,始终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后来有一些基因突变,使部分苔藓的躯干内长出了中空的纤维管,这种有中空纤维管的突变种,能借毛细管现象,将水分及养分往躯干的上方部分引导,而能长得高大,最终在志留纪时期演变成了“森林”,当时的森林高达一英尺。

泥盆纪时期,纤维管植物发展出根和叶,于是迅速成长高大,古蕨类植物群,躯干高达20公尺。

丛苔层层包揽着的乔木树干。

石灰纪时期,气候温暖潮湿,地球遍布蕨类森林,石松类和木贼类是这些森林的重要植物,其中有些异常高大,石松类的鳞木甚至高达40公尺。

二迭纪时期,蕨类森林开始消退,球果植物在此时期茂密生长,并演化出厚实肉叶保护种子,即是针叶状的裸子植物群,目前存留在美国西海岸的美国红衫、巨杉、美国花旗杉,都高达100公尺。

三迭纪时期,气候较为干燥,形成了裸子植物优势时期,球果针叶森林渐渐取代了蕨类森林,时至今日,针叶森林仍然是占据大面积的林地。



侏罗纪时期,苏铁类、球果类、银杏类共同构成重要植物类型,当时尚属草本的被子植物也能介空隙,蓬勃发展。

白垩纪时期,植物终于演化出花朵,从这时开始,植物渐渐发展出花朵、果实,与昆虫、动物形成互惠共生,茁壮成长,桦木、柳、木兰类植物形成森林。

小小的枝叶上都覆盖着苔藓。

等待下一次潮湿来临

然而,它们还是这般模样,始终离不开潮湿的环境,一旦环境变旱,植株便会应为散失水分而干枯,甚至它们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也必须透过一层水膜才能进行。然而它们并不脆弱,当环境不幸变得干旱时,它会干瘪和缩拢,牢牢的贴在岩石上、树干上、或土壤里、并耐心的等待下一次潮湿的来临,随后又再次的重新开始生长。

这个世界依然拥有让它们存在的空间。

反应

 

商余

【书讯】《顽石记——攀向天空》

【书讯】

作者:朱海波

零售价:35令吉

出版社:文运企业

https://www.gerakbudaya.com/

作者是一个很会说故事的攀岩者——朱海波(也是资深的山友),喜欢登山徒步的山友们对他都不陌生。

在《顽石记》里,朱海波以他在生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丰富知识为基础,幽默风趣的文笔,通过精彩纷呈的段落,深入探索人类攀爬的天性,引领读者追根究底。

从起步、磨难、重生到征战,每个段落都展现了作者攀岩旅程中的不同阶段。

起步阶段,初次攀爬的好奇和兴奋充盈著作者的心灵。他勇敢面对未知,描述了第一次攀爬的感受,探索路线的特质,挑战身体的极限。

这个阶段,作者分享他的初次攀爬经历,包括对岩壁的感知和身体技巧的发展。

然而,攀爬之路上常伴随着艰辛和挫折。作者面临困难和逆境,因居住地区及工作缘故而欠缺足够的锻炼机会,“妻管严”的绳伴,恶劣的天气,许多缘来缘去不再攀岩的岩友。

他将描述身体的疲惫和心理的压力,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和勇气。这些挑战不仅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作者还坚定地逐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争取更趋近于一只猴子。

征战阶段代表著作者攀岩旅程的高峰。他已成为经验丰富的攀岩者,有成功有失败,淡然面对,在“天时”殆尽前尽情享受攀登的乐趣。

这些段落将描述作者攀登最高峰的经历,以及他在攀岩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作者还将深入思考攀岩对他的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

【作者简介】
朱海波

1992年启步登山;1998年受邀写稿;2002年挽绳攀岩;

2006年海外远征;2016年出版群书。

▲ 纵走国内半岛群山5轮次,海外远征十余次。

▲ 为华文报章撰写户外/生态/博物特辑150辑。

▲ 活跃于新加坡与吉隆坡户外攀岩。

▲ 撰写/出版《马来半岛山岳系列》(5本1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