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听障影响生活质量
失“聪”不失“衷”

“眼又蒙,耳又聋”是很多老年人的现况。

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会把失聪这现象,习以为常,



总是对着长辈一次又一次大声说话,虽说这是逼不得已,

但老人失聪问题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最好的“武器”就是助听器。

拉班斯星医生提醒,不要让可以以解决的听觉问题影响到与亲人、家人之间的沟通及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50岁以后,人体各个脏腑器官都开始有不同程度的衰老,这实际上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耳朵听力下降,就是衰老的典型例子,这也是属于马来西亚的三大职业病之一。

马来西亚人健康协会会长拿督拉班斯星(Rajbans Singh)医生解释说,老年人健康的衰老对生命的“健康”与素质甚为重要。

“随着我们变老,我们会失去许多体力上的活动如咀嚼及消化、动作缓慢以及记忆、视觉和听觉变差。丧失听力影响到我们的日常作息,与亲人和家人之间的沟通及关系。许多丧失听力的老年人面对了分离、孤独和患上忧郁症的问题。改善听觉肯定意味着连带改善生活素质。 ”



无法交流影响心理

然而,他表示,听觉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必要的交流渠道。有一首歌唱得好: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怎样把歌带回家呢?这就用到我们的耳朵。耳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耳聋虽然不至于影响人的生命,但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另外,耳聋患者由于无法与他人进行很好的交流,往往会形成心理缺陷,甚至造成心理残疾。

他指出,听力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可是听力障碍的阴霾却困扰不少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5岁以上成年人失语症患病率最高,东南亚(48%)和亚太地区(43.5%)。在全球范围内,世界上有3.6亿人丧失听力损失。在马来西亚,380万老人中有30%有面对某种程度的听力受损问题。

改善互动加强信心

为了更了解马来西亚人的听觉问题,听力护理专家Nessa公司就发表了一月份起展开的一项全国调查的结果。根据这项调查,达65%的人不曾接受过听力测试。大马人面对的三大听觉征状为耳鸣(40%)、眼花/头晕(25%)和听觉困难(22%)。

将近50%的受访者表示,若能听力更好,他们将能够改善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的互动,而30%表示他们将可以像以前一样做很多事情,并加强个人信心。 

“很多父母不愿给儿女添麻烦,这时候做儿女的就要格外关注老人,看平时交流的时候老人有没有出现听不清、听不见的情况。”所以身为子女的,应带父母检查其听力检查。

另外,他还说,由于老年人很多都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这些疾病对听觉器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但会加重老年性听力障碍,而且还会使这种听力障碍提前,甚至导致突发性听障。

日前的助听器科技已十分先进并且不大,老年人不必担心引起他人注意。

【酌情选配助听器】

耳聋可分为好几种,分别是功能性耳聋、溷合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

功能性耳聋:又称精神性聋或癔病性聋。是一种非器质性的耳聋。通常是由精神心理受到创伤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或双侧听力突然严重丧失,并且无耳鸣和眩晕。有缄默、四肢震颤麻木、过度凝视等症状。 

溷合性耳聋:由于耳朵的传音与感音系统同时受累所致的耳聋,使声波向中耳的传入、声波的感受及声波的电信号向中枢的传导都受到影响。如老年性耳聋多为溷合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由于听神经、听传导路径或中枢神经元受到损害,导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的现象,称为感音性或神经性耳聋。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因不同,工作经历和生活环境各异,所以衰老的程度与速度也各不相同。随着组织器官衰老,耳器官及与耳有联系的神经系统,直至听觉的中枢-大脑皮层,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衰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导致老年性耳聋。

只闻其声不解其意

老年性耳聋表现多为双耳同时出现听力下降,开始进展缓慢,影响高频段听力(1000赫兹以上),语言交流无困难,且多伴有耳鸣。后期则语言听力也明显影响,即低频段的听力也下降(1千赫兹以下),并由于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衰老退变,语言分析能力下降,常出现只闻其声,不解其意之现象。检查听力图多为高频下降型,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

一旦确诊属于老年性耳聋,或时间较久的感性神经性聋,听力曲线图显示听力已下降至40分贝以上,那就可以考虑验配助听器了。因为这类耳聋,使用药物、理疗、针灸等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当然,如果耳聋是属于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也是可以酌情选配助听器的,只是要先处理好原发病。

本地艺人叶良财母亲10年前即患上耳鸣症,最后还丧失听力和患上脑退化症。当时,他难于跟母亲沟通,导致后来两人皆沮丧不已。随着母亲开始使用助听器,母之间沟通获得改善,家里也恢复了快乐和动力。图为其示范使用Nessa全马首个圆形的听力检测器,让你在任何地方也能舒适及方便地进行听力测试、装置和调校助听器。

老人失聪疾病

听觉产生的过程是什么呢?产生听觉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老年人的失聪,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老人失聪的疾病有:

1. 耵聍栓塞:老年人长期未及时清理耵聍,堵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从外传入。

2. 外耳道炎症、肿瘤:外耳道炎症肿胀,肿瘤较大时堵塞外耳道,也可影响声音传播。

3. 大疱性鼓膜炎: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期,多伴有耳痛和听力下降,但一般不重。

4. 鼓膜穿孔:外伤或炎症引起鼓膜穿孔,影响鼓膜振动,从而至听力下降。

5. 中耳炎症、肿瘤:中耳积液或中耳新生物填充,影响听骨链运动及鼓膜振动,导致听力下降。

6. 老年性聋: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在老年人中出现的、而非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

7. 爆震性聋:爆竹、烟花等产生的冲击波,可导致听觉器官的损伤,引起短时间内听力明显下降。

8. 药物性聋:老年人常服用多种药物,某些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引起耳蜗损害,造成听力下降。

9. 慢性疾病引起的耳聋: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某些血液疾病等都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

10. 特发性突聋: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11. 听神经瘤:耳鸣、耳聋、眩晕是听神经瘤常见的早期症状,可为一侧渐进性耳聋,初始表现为与别人交谈时只闻其声而不解其意,逐渐发展为全聋。

总之,临床上有不少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的失聪,有些老年人觉得失聪随年龄增大是正常现象,不考虑到医院就诊,以致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预防失聪4件事

耳朵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太重要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虽然衰退,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预防耳朵的健康出现问题。

老年人预防失聪应做好以下4件事:

1. 远离噪音:研究显示,经常处于强噪音环境中的老人,其失聪危险比经常处于安静环境中的同龄老人要高出许多。鉴于此,老人不妨让寓所尽可能地安置在远离闹市的区间,并减少出入杂闹场所的机会。此外,老人切莫像年轻人那样整日痴迷于戴着耳塞来听收音机及其他音响设施。

2. 适度锻炼:经常适度锻炼的老人不仅心血管病患病率较低,而且不易发生微循环障碍,由此失聪危险也随之减少。

3. 减少脂肪摄入:过多脂肪易阻塞包括耳部微细血管在内的血管,从而增大了因耳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的失聪。有研究表示,与对照组相比,长期坚持节制脂肪摄入的老人失聪率要低30%左右。

4. 调整食谱:50岁后的老人最好能多摄入含铁、锌和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因铁、锌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都有扩张耳部微细血管、促进耳蜗功能、保证耳部营养供应等功效。含铁丰富的食品有黑木耳、菠菜、瘦肉、豆类、猪肝等,含锌丰富的有海产品、萝卜、大豆和鱼类等,而含维生素D丰富的有蘑菰、银耳、蛋类、乳类等。

国人对助听器有偏见

典型的老年性听力障碍类型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主要表现症状为:言语分辨率明显下降,即“能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这一现象在嘈杂环境中尤为明显。多数有听觉重振现象,即“小声说话听不到但大声时又觉得太吵”。60%的老年听障者还伴有高音调耳鸣。

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并不能进行根本治疗,要想提高言语交流能力必须借助听觉康复设备,如助听器。从康复角度来讲,科学选配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听觉辅助设备、进行听力康复训练等都是有效解决听力障碍的方法。

根据研究,国内达90巴仙有听觉问题者没有使用助听器,尽管听觉受损有可能在生活上给他们带来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后果。大多数人认为助听器昂贵,而且戴上去意味着个人“老迈”及“残障”。有者则认为人老了免不了会丧失听力,因此对此问题置之不理。有的人甚至买放大器来使用,殊不知这么做只有令听觉问题恶化。

你说什么?大点声!

1. 聊天时常常要求朋友重复

2. 人多的环境听不清楚

3. 鸟叫声也听不见了

4. 电视音量越来越大

5. 打电话不顺畅,儿子不愿和我拉家常了

6. 耳鸣,夜晚经常失眠

反应

 

大千

英国女童遗传性失聪 基因治疗后重获听觉

(伦敦14日讯)英国一名女童患有遗传性失聪,但她在成为全球首位接受划时代的基因疗法后,听力恢复相当显著。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治疗手术过了24个星期后,1岁半女童桑迪的听力已几乎恢复到与正常人一样。医生指出,这个例子为失聪治疗领域标志出了新的时代。

据报道,因为先天性遗传,桑迪一出生就有听觉神经病变,导致她无法听到任何声响。但在接受注入复制基因的突破性手术后,过程仅花了16分钟,就让她能够清楚听到鼓声。桑迪的父母在观察到她真的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时直言“难以置信,这简直太厉害了”。

一名外科医师指出,桑迪接受的是国际性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宗旨是为了帮助因各种遗传疾病受到听觉困扰的小孩,基因治疗让罹患遗传性失聪的孩子们逐渐恢复听力,更有机会完全恢复正常,不再需要透过助听器或设备的辅助。

桑迪的父母对临床实验结果感到非常满意,母亲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证据显示实验会对女儿造成负面影响,在这个前提之下让女儿接受手术,是特别且难得的机会,身为父母应该要让儿女有跨越障碍的机会,“冒这个险非常值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