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回首所谓度假旅
书写槟岛 (2)

槟威第一大桥底下的渔船。

我偶尔会思考要如何诠释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怀念,不是那些旅游时去过的地方,而是那个长期蛰居、生活、工作与老去的栖息处。其实我们对某些事物那种心灵回归的欲望是耐人寻味的,因为喜新厌旧是人类本质上的一种缺陷。

我们这一生都在豢养这头不断弃旧迎新的怪兽,溺爱它、膜拜它,下意识的让它随着增长的年龄和经济能力茁壮膨胀,不仅如此,我们对更大更多更美更贵的贪婪也会无形中繁衍,从小东西如手机到庞然大物如汽车洋房,这些些不得时时悬崖勒马的梦想从不曾消失。



只有定居的地点,这种心态好像是无法应验,就如槟岛,这一个我消费了超过25年的名字,变旧的观念从来不曾浮现。

对度假旅行没概念

小时候我们兄妹对度假旅行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父亲每个月得拘谨盘算着当一名小学老师的薄薪去应付一家五口的种种开支,月尾偶尔还会落个捉襟见肘得窘相,所以类似旅游这种奢侈的消遣项目是不曾出现在我们小康之家的家庭架构上。只是执教的父亲和我们一样常年都会有学期假,尤其是买了那辆蓝色的丰田科罗拉之后,我们整家人偶尔会趁着假期出外“旅行”。

我们所谓的“旅行”就是驱车去到住在较远的亲戚家里短住一两晚,譬如在Sanglang有米较厂的二姨,在Arau开咖啡店的四姨,当然最远的就是住在槟岛的大姨。

一家人最漫长旅程



槟岛,其实蕴藏着许多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槟岛是小时候我们一家人最漫长的旅程,也是我六年级毕业旅行之前去过的最遥远的地方。当时没有南北大道,也没有槟威大桥,父亲驾着没有冷气设备的蓝色丰田,我们三姐弟就常常抢坐在后座的车窗旁,一路上凝视着一幅幅开屏的风光,穿过乡间与城镇的景物随着缓缓的车速向后闪失。经过那座白色的独立桥,再行驶一二十分钟,转个弯就会看到海。穿越北海的市镇,来到尽头就是码头,接踵而来的是整个行程中最教人烦厌的事——排船。

当时“排船”的意思就是车子停在码头排队等待渡轮,渡轮是横跨海峡的唯一管道,平时等上三四十分钟算好运,高峰时刻在码头枯呆一两个小时也习以为常。也可能是因为这一件苦差,车子一登上渡轮,心中深感格外雀跃。

车子停好之后,大家便会下车聚在渡轮前端,吹着回旋的海风,遥望岛上缓缓逼近的重叠延绵的群山,林立的高楼,以及那一柱擎天的光大大厦(Komtar)摩天楼。

反应

 

商余

浅谈乐龄人与儿女的互动/夏绍华

【字迹光影】文/图|夏绍华

可以活到60岁,如果是有子女的话他们应该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当然也会有年纪较小的,但也应该是成年人了吧!

父母与各种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互动方式是不一样的,其实孩子在幼儿时期最容易相处,到了青少年阶段就会变得非常棘手,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都会进入叛逆期,身心灵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

一旦来到成年阶段,通常他们的性格及人品都已成型,而父母的教育工作及责任也几乎结束,所以与这个阶段子女的互动方式就变得更重要了,不然的话就会引起许多争议与纷争。

长大成人的孩子通常都已经念书毕业进入职场,每一个年代的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思想与生活理念,对金钱家庭也有不同的观点。就如我们本身和自己的父母在各方面的看法也有差异,所以最重要的是避免把我们生活观硬套在他们的身上。

不要以为我们觉得正确的方式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因为时间与空间都不同,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在他们的时代,我们的做法及方式就算是过去为我们带来正面的效应和回馈,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合适了。而他们对生活结构及处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对我们这些60岁的乐龄人士,只要他们的方式不害人害己,我们就按兵不动地在暗地里支持好了。

给孩子空间与信任

孩子长大了就让他们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结不结婚也不必强求,什么职业收入如何,也由他们自己去争取。我们把他们养育成人的责任不是一生一世的,就好像我们本身一样脱离父母的庇荫建立自己的生活,对我们的孩子也一样要给予这样的机会,不然的话将来他们就不懂得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

当祖父母的我们更没有义务去为孙子的未来负责,这不是关切问题,这是害了自己孩子的做法。

我本身对如何与成人孩子互动的看法很简单,那就是顺其自然,他们要在哪里落地生根都不是问题,想和我们同住或住在附近也不会有意见。每天也不必一定要见面或电话联系,偶尔拨个电话聊聊天,或周末吃顿饭,我就很满足了。

其实孩子工作之外也有了自己的生活,谈恋爱,或已经结婚成立家庭,所以当父母的就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一些信任,不必时时刻刻太过为他们的生活起居或经济状况忧心,来到我们这种年纪更应该先照顾好自己。而他们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生活层次,那就由他们自己去打拼奋斗,并非还需要我们插手。

不强求对父母行孝

60岁之后,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我们能扮演的最重要角色就是当一个导师般的旁观者,偶尔给一些意见和看法,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至于他们听不听从,那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了。

最后就是对孩子的期待。呵!孩子的孝顺要出于他们本身的诚意及意愿,而不必去要求,更无法强求,我也非常赞同对孩子的孝心我们一定要接受,没必要拒绝,因为成全他们行孝的善意就是替他们积德报,但如果他们无法在这方面有所表现,我们也不必太介意沮丧。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以行动来孝顺父母,其实只要他们可以顾及处理自己的生活,不会让我们操心,其实那也是一种难得的孝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