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家是永远的呼唤

上个月,和年会妇女会赴福建之旅,whatsApp不能用,那几天和孩子们失去联络,我的心情也蒙上阴影。家是我的全部,年过半百,来到亲人和会友说走就走的阶段,我发现自己越是离不了家。

我们从福州到莆田,从莆田到漳州,最后到厦门。经杨牧师穿针引线,在福州,我们拜访了福建神学院和花巷教会。来到厦门,星期天我们到竹树堂崇拜,过后再到鼓浪屿三一堂。拜访的几间教会对我们热忱的款待,成了我们行程额外的恩典,使我不踏实的心情安定不少。



隶属厦门的鼓浪屿,刚于7月8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去年台风莫兰蒂横扫后,限客量每日1.5万人,但每天到来的市民和游客,远超过所定人数。导游小林用护照替身为游客的我们买船票,来回35元人民币(约22令吉)的船票,比5年前我们到访时涨了一倍。

人潮汹涌的候船室,警钟一响,乘客不是排队就绪,而是你推我挤、争先恐后地登船。广播员虽不断重复“注意安全”的报告,却起不来作用。刺耳的警钟带来反效果,眼前一个妈妈被挤得快要和孩子分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扶她一把。

登船后,乘客坐的坐、站的站,电视荧幕介绍一位在鼓浪屿住了42年的美国宣教士——打马字牧师(73岁)。他于1847年到厦门宣教,创制了以23个拉丁文字母联缀切音的闽南白话文。有了共同语文,对办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他生于厦门的两个女儿,对提升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提倡“戒缠足会”,废止缠脚的封建观念做出很大的贡献。师母创办的培德学堂,后改名敏德女校,为厦门女子的教育先河。

英国宣教士柏格理,23岁到云南贵州,10年后到石门坎向苗族传福音,51岁病逝的他,28年来只回国3次。他在石门坎的坟墓后来被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只是空坟而已,因他的遗骨在文革时已被捣毁了。柏格理和打马字牧师,以及岛上墓群、许多的宣教士,他们的生命,像风一样吹过,在我心里吹起了阵阵涟漪;家——是他们永远的呼唤!

几天的行程,我让心灵洗涤、沉淀,让家的呼唤,永藏心里。



反应

 

副刊

【商余】前夕

每次到了某个时刻,她就会想听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开车回家的途中就迫不及待开来听了。而且整晚都会听,把“Greatest Hits”从头到尾听上两遍才肯罢休!反正明早可以睡到自然醒,周六前夕就是那么教人开心的。

可惜这样的心情只维持很短的时间,她在星期天晚上便会收起所有仙妮亚唐恩的CD和快乐的心情!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