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工业3.0
全球疯自造

许旭泉(左起)、吉米、许子仁和卓可翰被喻为“东南亚创客”领头羊!

什么都能印的3D列印机、什么都能拍的GoPro相机、哪里都能去的无人机、超越机器的Jibo智能机器人、募资断货的Pebble智慧手表等等,这些你都知道?但你又否知道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原型,是创客(Makers)实践创意的实验品?

3D列印机RepRap的诞生使生产工具大众化,让全球的自造者都能参与发明、创造、销售。谁拥有生产工具,就能决定生产何物。如今透过网络开源软硬体设备与资源,让更多人都能亲手DIY。新一代的创客(Makers)已由下而上地翻转上世纪的工业生产模式,带动新一波的创业风。



创客利用网络开源软硬体自行研发3D印刷机。

东协创客网络

始自欧美的创客运动,迅速蔓延至亚洲、甚至全世界,东南亚近一两年也开始参与这波颠覆性的经济革命。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创客们在2015年6月组成东协创客网络(South East Asia Maker Network,SEAMNET)一起推动东南亚的创客活动与成立创客空间。

推动者之一的新加坡创客联盟创办人许旭泉(William)接受访问时说:“有关网络是去年在新加坡国家设计中心举办的东协创客峰会所构成,让新加坡、泰国、印尼、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协成员国内的非政府私营创客机构能形成网络,以促成可持续的创客活动,目前共有24组创客团队。”

来自大马的许旭泉在新加坡推广创客教育十余年,他表示,“新加坡政府欲打造一个智能国家,因此积极推广公民研发创新技能,这里拥有4个创客空间,其中由我所领导的OneMakerGroup也透过东协创客网络中找到合作机会。”

大马亦有7个创客机构参与该组织,其中包括槟城的Penang Science Cluster、柔佛的MakerHub JB、吉隆坡的Makespace、Foresight:Young Innovators’ Studios、Asia School of Business MakerLab、WeMaker及KakiDIY。



今年4月将会在槟城量产供创客使用的Espressolite晶片。

与欧美的不同

许旭泉说:“东南亚的创客运动与欧美的不同,透过东协创客网络,区域内的创客们可互相分享知识与资源,以加强东协各个区域的创客教育、贸易经济与社会联系等功能。”

大马首位机器Rero发明者——陈咏潼,是创客活动的佼佼者,他所设计的机器人让小孩从玩乐中学习编程与组装,但他在创业初期遇到许多瓶颈,诸如验证生产链的不完善、零件成本高、国内市场低等。如今有了创客网络,将不同地方的人才、资源、点子与市场结合,要创业、生产、推广就没那么困难了。

东协创客峰会结束后的5个月,一个代表跨境区域的新创公司——espert成立,由许旭泉与来自泰国清迈科技前锋吉米(Jimmy Panutat Tejasen)联手合手,专注生产提供创客设计产品用的Espressolite晶片以及提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 IoT)服务,并让陈咏潼的实宏科技工业公司量产成品。

创意生产 创业不难

“当要让创意成功变成创业,最难的是找到对的人,有了点子、要有好执行力的人以及市场行销的人才能让案子落实。创客空间能聚集有热忱的人一起讨论,创意得以落实,透过开放源码硬体以、网民集资、小量生产,再推出市场。

“Espressolite晶片是改装版的Arduino*开放原始码晶片,它是创客界的神器。”espert市场总监卓可翰(Lionel)解释道,“你可以将它放在家具、测量器、或要收集资料的地方,然后连接上云端读取资料、或作为任何从实体世界到网络世界的媒介。举例来说,若将Arduino晶片放进家用电器中就能变成智慧型家具,可用手机程式或感应器来控制开关与用电量,或用它来测量河流的毒性,那么研究人员就不需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河水样本,同时能更精准地从远端读取资料。”

降低了制作门槛

这原本只属于政府与大企业拥有的高端科技玩意儿,如今创客们都将这开源式的硬体原始码分享在网上,大大降低了制作的门槛,只需区区的10美元(约44令吉)就能拥有一枚晶片来实验。

就在Espressolite晶片物联网的工作坊中,数十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参与者或在籍学生,手持一枚晶片、一架手提电脑与智慧型手机,跟着许旭泉的教学一步步地制作,从简单的组装到网上编程,不一会儿就把原本的晶片变为一个云端传送手机短讯的发射站。

尽管如此,卓可翰表示要将它推出大众市场并不容易,“由于Espressolite晶片并不像机器人或3D列印机的成品般有具体的形象与直接使用的功能,因此对终端使用者来说,较难想象到可用的成品。所以我们在推广的时候,要让使用者假设一个使用的情景。”

少量多样的趋势

与其说是大众商品,这更像是为创客特别生产的半成品或原料,自造者会用更廉价的材料,来自行更改程式、组装。在这利基市场中,就有一家槟城的生态养蜂农场有兴趣购置该产品,以物联网技术来取代人手检查的动作。

卓可翰描述,“他对自造与研发感兴趣,想要打造一个智慧蜂场,他不用每天劳累地翻越山丘为每个蜂窝检查温湿度,因为当系统检测到问题时,就会自动传送讯息到手机提醒业主。”

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不见得能俘获消费者的心,少量多样的产品才是趋势,这正符合自造者的多元精神。卓可翰指出,首批实验性的两三百枚晶片已售出,因此团队打算在今年4月开始在槟城大量生产并公开销售。

分享创意 山寨王道

espert是首个由东南亚设计、生产与制造开源软硬体的企业,为创客与企业提供物联网设备与教学、后台管理、讯息交流、视觉咨询等服务,除了一枚约44令吉的Espressolite晶片,其他大部分的服务都是免费的。询及espert团队是否会为产品申请专利,他们笑答暂时不会,因为“这不符合Makers的精神!”

“我们(东南亚)一直依赖其他地方的资源或帮人代工,却没有生产代表自己的东西。如今我们采用网络免费资源,研发低价开源硬体,并将教学视频上载,所以你要抄也ok,最重要是把成果分享给社群,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创意分享出来,才能促进创客运动。” 卓可翰解释。

WeMaker创办人许子仁补充,“专利是比较商业化的东西。申请专利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而且都以国家单位来申请,申请大马专利需要7000令吉至8000令吉,耗时半年之久。相较之下,大部分人会倾向申请较简易的商标设计,除非继续研发下去,储备好自己的技术后,有市场后或才申请专利也不迟。”

就如美国空拍无人机价格高昂,于是中国便有人研发山寨版的无人机,后来变成了一炮而红的Phantom无人机,市占率达40%,后来研发者创立了大疆创新公司(DJI)被估计市值达100亿美元(约440亿令吉)。看来要成为下一个大疆创新还需要有点本事呢!

可会助长抄袭文化?

那会助长抄袭文化吗? 他表示,市场往外销,要抄都不容易,与其死守专利,不如把高科技开源吧!创客运动之所以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最大因素是高端科技的专利逐渐到期,恰逢网络共享风盛行,促使创客研发出价差百倍的低价工具,让不会写程式的人可以轻易上手。

“要改变只会懂消费,不懂生产的依赖,从个人自造开始!”

(*Arduino是一个比电脑更能感应和控制现实物理世界的一套工具,由一个简易单片机且开放源码的计算机平台,和一套为Arduino板编写程序的开发环境组成。 )

创客运动10年进程(参考自《数位时代》) 

2005年–《MAKE》杂志诞生,maker一词出现 

2005年–Arduino开源开发版诞生 

2005年–手工艺电商平台Etsy创立 

2006年–第一届Maker Faire,全球最大创客嘉年华 

2007年–第一家TechShop创客空间开张 

2009年–全球规模最大募资平台Kickstarter创立 

2012年–pebble智慧手表在Kickstarter创下募资最高金额 

2012年–树莓派开发版诞生 

2014年–镭射烧结3D列印技术专利到期 

供创客学习的开源网站:Github, Instructable, Hackster.io等。

背景介绍:

Maker,中国译为“创客”,台湾译为“自造者”,顾名思义,就是指会自己制造东西出来(DIY)的人,这群人喜欢拆解、组装、设计等,你我也许都是天生的自造者。然而进入了网络社群时代,原本属个人业余爱好的点子都被分享上网,衍生后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

反应

 

大千

科学家突破性研究 多人细胞培育出“迷你大脑”

(华盛顿8日讯)科学家在脑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利用多个人的细胞培育出三维(3D)大脑模型。

科学新闻网站“生活科学”(LiveScience)报道,这些新颖的混合体被研究员称为“嵌合体”(chimeroids)。嵌合体是由模仿完整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所组成的微型三维模型,与二维(2D)细胞模型或实验室小鼠等动物模型相比,更能准确地反映人类生物学。

据报道,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家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共创的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3名研究员合作完成。这项突破6月26日在《自然》期刊上发布。

研究员认为,嵌合体模型将成为神经发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并可能应用于药物测试和疾病研究。过去,脑类器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单一供体的细胞进行培育,这意味着这些模型无法捕捉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基因变异,而这些变异会影响个体的大脑发育和对药物的反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巴杜里在研究评论中写道:“嵌合体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工具,它将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发育领域,可能拥有各种应用。”

为了制作嵌合体,研究员从5名个人身上收集了干细胞,然后在实验室中使用生长诱导化学物质,将它们诱导生长成脑类器官,每个脑类器官都只包含来自一个人的细胞。然后,科学家将这些生成的类器官撕裂,并重新组合其中的细胞,形成嵌合体。这确保了每个嵌合体都含有来自每个人的等量细胞。

经过3个月,这些嵌合体的直径约为3到5公毫,包含了在正常胎儿大脑皮层(大脑最外层)中发现的所有相同类型的细胞。

可治疗与大脑相关疾病

研究团队分别将嵌合体暴露于两种神经毒性化学物质:乙醇(与胎儿酒精谱系障碍相关)和抗癫痫药物丙戊酸(会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来自不同供体的细胞对这些药物的反应不同,例如,这些化学物质阻碍它们生长的程度不同。

这项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并可能帮助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与大脑相关的疾病,例如自闭症、思觉失调症和阿兹海默症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