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得胜之家:让“边青”有个家

得胜之家于1988年以戒毒事工开始,后来发现很多吸毒者都在青少年时开始吸毒,就成立青少年之家,协助边缘青少年(简称“边青”)。2008年迁至华联花园,当时看到有儿童需要关顾,于是花联花园的事工改为儿童之家,另在蒲种开设青少年之家。目前儿童之家收容24名青少年,很多已是中学生,而蒲种的青少年之家则直接收容边青。

(左起)卢志安、彭武建、同工Ben、王胜发。

得胜之家中区总干事彭武建透露,收容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妈妈工作忙碌,分身乏术,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得胜之家收留他们,让他们培养生活纪律,也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流,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



边青多由问题家庭产生。得胜儿童青少年之家主任卢志安举一个案例——父母双双吸毒,从小得不到爱和家庭温暖,小学时常逃学,流荡网吧,甚至在那里过夜三五天才回家。公公婆婆上了年纪,也照顾不来。他念六年级时进入得胜之家,6年后的今天已念中五,生命改变。得胜之家捡起这一家的碎片,更新孩子的受创生命。

孩子成变相孤儿

卢志安说,每个破碎家庭都很特殊。最近收容的两兄弟分别念三年级和五年级。母亲在9年前赴砂拉越工作后就音讯全无。父亲过去找她,后来也不再回来!孩子成了变相孤儿,就由得胜之家收留。

青少年之家新进的一名少年念预备班,曾离家出走28次。妈妈常报警,他屡次被警察带回来。边青的家庭都很复杂,有各种奇难杂症。

儿童之家的活动。

边青可改变



彭武建指出,孩子缺乏父母关顾很容易变叛逆。现今父母多忙于工作,以补习来填满孩子一天的时间,甚至不懂得如何关顾孩子。“得胜之家全时间关顾这些孩子。同工发现一些孩子有问题,就辅导他们。”

卢志安说,青少年之家收容的一些边青,会时常偷跑,甚至四五个一起跑。放学后没有回来,同工就去找他们,过了时限就报警,也向家人交代。他们逃跑是因为一时无法适应新环境:外面很自由,里面诸多约束。但多数孩子在一段时间后会稳定下来。同工会加倍留意过去曾离家出走者。孩子较常见的问题是拿别人东西、偷钱、讲骗话与打架等。同工不断开导,孩子们也渐渐比较听话,融入大家庭。

离开也欢迎回来

彭武建说,不少边青从得胜之家出来,找到工作或开创事业,有些也结婚,有孩子了。“边青是可以改变的!不要看他们的现在,要放眼他们的未来,抱着盼望。”

卢志安说,有些边青读书不行,就去外面学一门手艺如。彭武建也说,出来的青年偶尔会回来探访,特别在假期间。

卢志安也常会联络得胜之家的“毕业生”,了解近况。得胜之家永远是家,即使离开了也欢迎回来!

青少年之家。

多方学习

边青都是中学生,因中学的全日制,一般会在下午回来。他们会打扫、做些家务。晚上7点半有敬拜。卢志安说,附近的葡萄园神召会的牧师每周一次到儿童之家教导。金鱼村的仁爱卫理布道所的传道是得胜之家主席,孩子在那里参与服侍。周六有老师到来教导品格塑造。周六边青去教会时,有义工给他们补习。得胜之家有列出时间表,但实行方面有伸缩性。得胜之家也给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如:煮饭、切菜、洗碗碟与晒衣折衣等。

彭武建说,在蒲种的青少年之家是由青少年预备餐食,每人都需要参与,他们年纪大,较能胜任。“在儿童之家,大的照顾小的,年纪大的孩子会给小的补习,由同工去分配。”

尊重家人决定

得胜之家的青少年到了约18岁(中五),同工鼓励他们留下来,扶助年纪小的孩童。得胜之家会栽培愿意留下的青少年成为全职同工。若青少年有意赴学院深造或工作,则为他们作安排。有的孩子十五六岁时,父母觉得他还听话,会选择把他带回家。彭武建说:“若家人让我们继续照顾孩子至18岁,我们都很乐意协助,我们尊重家人的决定。”

服务为社会接纳

同工王胜发在得胜儿童之家服侍已7年,熟悉孩子的问题。他说,以身作则很重要,孩子看到榜样,才会跟着做,同工因此须谨慎言行,孩子会模仿。王弟兄也教孩子凡事感恩。

彭武建说:“不少大学生都喜欢来这里作课业研究,这里的孩子都很活泼和喜乐,跟他们可以无所不谈,并不害羞!得胜之家的运作开放透明,不是对外关闭的。大学生只要打个电话道明来意,就可安排。”

为新家筹募建筑费

得胜青少年之家至目前租屋,约3年后期满,屋主一般趁房价高找买家脱售,因此不愿续约,只好另觅地点搬迁。过去18年搬迁5次。得胜之家已在蒲种买下一块地,计划为青少年建永远的家,可容纳50名儿童和青少年,三层建筑也设有活动中心。今年5月29日将在乐圣小学举行“梦想,家2”嘉年华,为新家筹募建筑费,唯盼各界人士踊跃捐献。

得胜之家网址:www.rumahvictory.org.my  

电话:03-80751660

有意了解“得胜之家”的事工服务

询问:Kaleb弟兄或Wendy姐妹

电话:03-9058 2102

电邮:[email protected]

反应

 

牧羊人

刻意留下一些

文:刘爱佩

弟弟住在沙巴时,一家5口生活只靠弟弟微博收入支撑,家人不时供应一些,减轻他生活上的压力。自从弟弟回天家后,留下妻子和3个尚在求学的孩子。每逢哥哥去沙巴都会带母亲过去探望他们,带些吃的喝的等需用品。大儿子中五毕业后,大家协助他离开乡区,在西马城里修读烘焙课程。希望他学有所成,日后能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圣经》<路得记>谈到两个妇女相依为命——拿俄米和路得。拿俄米是个丧子的老妇人,路得是她的媳妇。儿子去世后,这位媳妇坚持要伴随家婆,一心要照顾她,但是,路得只是一个穷寡妇,如何支撑贫困?接下来的日子,何去何从?

路得决定到麦田里捡麦穗过活。根据当时的律法规定,田地的主人不可收割所有庄稼,田里掉下的麦穗,要留下任由穷人捡拾,包括孤儿寡妇,这也是当时社会照顾贫困者的制度之一。因此,路得依循律法往田间去。她来到一个富有地主——波阿斯的田地里,希望能拾取工人收割打捆剩下的麦穗。

不可欺负或羞辱她

波阿斯听闻路得对婆婆的善,他了解路得的背景与寡妇的需要,不但答应让路得在自己的田地里自由拾取麦穗,甚至还吩咐仆人善待路得,不可欺负或羞辱她。同时还愿意供应她水和食物,也不忘叫仆人特地从捆绑的麦穗里抽出一些,任由她拾取。

“她起来又拾取麦穗,波阿斯吩咐仆人说:“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也可以容她,不可羞辱她。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留在地下任她拾取,不可叱吓她。”(〈路得记〉2章
15-16节)

波阿斯虽然是个有地位的大财主,但是没有夸耀自己的富裕,反而以恩慈善待穷人寡妇,他刻意留下一些的行动,是顾念穷人的需要,让穷人可以捡拾留下来的农作物度日。不仅如此,他还照顾路得的尊严,好叫路得能光明正大,丝毫不觉屈辱,轻松愉快捡拾田里麦穗。

波阿斯除了慷慨、慈爱,还展现大度。路得才能自由在麦田里走动,拾取足够的大麦,维持她与家婆的生活之需,更解决了生活困境。

智慧的行动

刻意留下一些,不仅是善意,也是智慧的行动。波阿斯遵行了当时的律法,尽的是本分,然而,他刻意留下一些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怜爱,他叫路得不必往别人田里,安心在他的田里拾取麦穗。贫困寡妇因此得了安慰,她不必奔波往别的麦田拾取麦穗,生活就安稳多了。

你是否也曾为了帮助他人而刻意留下一些?我相信不讲奢华,不求档次的善行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祝福。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