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心源性中风/黄碧瑜医生

老黄中风进了院,完全不能动弹的左手竟然在几小时后可以举起了。问过病史,才发现他之前有两次缺血性中风,但都完全康复。

核磁共振影像显示,老黄右脑的大半边刚中了风,左脑也有中过风的痕迹。老黄太幸运了,第一点,多数如此大幅度中风的病人,也许已经进入昏迷状况,或是性命不保,老黄反而康复得很快。第二点,老黄中风的是右脑,不是掌管语言能力的左脑,所以虽然他说话有点口齿不清,但没有失语症,沟通没太多障碍。



玩捉迷藏

老黄定时看医生,血压控制还不错,吃的还是预防中风的稀血药阿司匹林(Aspirin)。他从没忘记吃药,为什么还是有反复性中风呢?经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他的心跳间歇性不规律,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的问题。

老黄有心悸很久了,但是他从来不当一回事。老黄的心房颤动是阵发性的,他每次见医生的时候心跳规律都正常,所以没被发现,就像和医生玩捉迷藏一样。心房颤动造成心房收缩功能出现问题,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而容易凝结为血块。当这些血块流出心脏,漂到下游的脑动脉,就会塞住了脑血管,造成中风。由心脏问题引起的中风,叫作心源性中风(Cardioembolicstroke)。心房颤动的中风几率是常人的5倍,死亡率则高出2倍。

为什么会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与各类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甲狀腺机能亢进症等有莫大关联。心房颤动很难逆转,就算逆转也不一定会减少中风风险。病人可以感觉心悸、胸闷、气短,甚至昏厥。中风风险高的病人,就要通过吃药把血液弄稀,减少血栓的发生。

稀血药有好几类。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比如阿司匹林虽然可以预防因脑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的中风,但它们并不能有效防止心源性中风,所以必须换成另一种叫作抗凝血剂(Anticoagulant)的稀血药。最传统,常见的的抗凝血剂就是华法林(Warfarin)。



服用华法林的病人要定时抽血检验血液的浓度以调整药量,还要戒吃一些食物,以避免影响华法林的抗凝功能。近几年,已有几家口服抗凝血剂,无需长期验血和戒口,效果也很好。但是,适不适合吃这一类的药还有很多考量,必需向医生咨询。

进退两难

核磁共振检验发现老黄的脑血管好几个部位还卡着散落的血栓,心脏超声波扫描则发现心房里还有一块大血拴。这下可惨了:不给抗凝血剂,怕血栓不散,漂到脑动脉造成第二次中风;给了药,老黄刚中风的右脑还像豆腐那样柔软,血太稀恐怕会造成脑出血,真是进退两难。我只能尽力为老黄配上最安全的稀血药,还要小心观察,深怕他那中风的右脑突然大出血。

幸运的老黄几天后康复得七七八八,开始嚷着要回家了。我只能等至少一周后,才开始让他吃口服的抗凝血剂。老黄每天不耐烦地在病房闷等着,度日如年。他可不知道,身为他的医生,我也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只有当他安安稳稳出院回家的那一天,才放下心头大石。

(三周刊登)

(稿费捐南洋基金)

黄碧瑜医生(脑神经内科专科医生)

反应

 

保健

对腰椎穿刺抗拒,为什么?/黄碧瑜

这是一则真人真事。

我走进病房,病床上坐着一位男病人,床边椅子上则坐着一位女士,两人面色沉重。

病人蛮年轻,一头浓密卷烫的长短发直达耳垂,脸上戴着厚框眼镜,身材清瘦,目测将近40岁吧。女士则是身穿素色马来传统服装,身材微胖。一见到我,病人急急问道:“医生,我今天早上发现自己双脚无力,我是不是又患上了GBS?”

一年前,病人入住另一家医院,症状是双脚无力,但是一星期后奇迹康复。医生们百思不得其解,出院诊断为GBS,病人过后一年里平安无事。365天后的今天,症状又出现了。

急性肌肉瘫痪

格林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又称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由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周边神经系统发炎,导致病人有渐进似的急性肌肉瘫痪,从脚部开始蔓延至双手和脸部,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需要短期依赖呼吸辅助器,更严重则可造成死亡。

上一回被诊断为GBS后,病人对病情特别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GBS相当罕见,复发更是鲜有所闻。虽说病人走路一拐一拐的,但除此之外,临床检查时脚部神经线反应完全正常。我还未解释,病人已经很紧张地说问:“医生,我会痊愈吗?你会为我做扫描吗?我已经上网找资料了,你能不能再告诉我GBS是怎么诊断的?”

“GBS主要是临床诊断,除此之外还需进行腰椎穿刺,因为……”话没说完,病人已经大声打断了我的话。

相信谷歌资料

“我不想做腰椎穿刺,我不会同意,那你还有其他什么诊断办法?”病人情绪有点激动,说话开始大声了。

“主要还是临床诊断和脑脊髓液检查,当然我们也可以进行神经传导检查。”现代病人随时可以“谷歌”资料,而且对技术性的资料特别敏感。

“腰椎穿刺是用来获取脑脊髓液以进行检查,除了诊断,也可以排除其他症状相似的疾病。不做的话,可能会减少诊断的准确性。”我慎重地说。

虽然病人有权决定自己要的是什么,医生也不可强迫病人接受他们的专业建议,但是病人必须明白做了这些决定的后果。腰椎穿刺其实只是脑神经疾病里一个安全而常见的检查,可惜不少病人相信坊间各种对腰椎穿刺的错误说法。病人不想进行检查也是常见的事,只是这样会增加诊断的难度,也可能造成治疗延误。

“医生,我已经说过了,我不要做腰椎穿刺,你没听到吗?你不要逼我,我是某某银行总经理,你不要以为我没受过教育。我什么大场面都见过了,只不过最近工作压力大病倒了,我只是要知道到底我是不是患上了GBS!”

总结沟通不良

接下来的5分钟,无论我怎么解释,病人都不能接受,反而越描越黑,只能以“沟通不良”来总结。

“先生,我并没强迫你做腰椎穿刺,我也不认为你患上GBS……”病人可能是近期因各种工作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造成情绪紧张和假性的双脚无力。

“医生,我觉得你没听你的病人说话,我一直说不想做腰椎刺穿,但是你就是一直提起,我对你很不满意!”这一次,身边的女士看到气氛有点僵,也不自由主地站了起来,还和我打眼色想要缓和局面。

说到这里,真是缘分已尽。面对不可理喻的病人,我百口莫辩,只能做最后努力来力挽狂潮:“先生,我说的都是GBS诊断方面一些技术性的事实啊,也没强迫你做任何检查,如果你不明白我说的话,可以问问你母亲,她一直在旁边听着,看她明不明白我说的话。”

突然几秒诡异的寂静,接下来病人半吼道:“那是我太太!不是我妈妈!”

病人长得冻龄,当然不是他的错。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那间病房,重点是我后来还是安全地走出来了。也许是时候参加口才训练班,或是换一副新眼镜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