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我们能接受差异吗?

几乎每学期,班上都会有一两名“特立独行”的孩子,这些学生可能因在人际关系和待人处事方面,因无法融入团体生活,而遭受同学疏而远之。开始时,他们可能会受同学排挤,若能顺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磨合蜕变,毕业后就成为一般的社会新鲜人,然而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会被标签为“异类”,而被霸凌,成为更弱势的边缘人。

对能上到大学文凭班的学生来说,一般教育体制的课业都不成问题,然而当遇到分组合作或实务作业时,就处处碰钉步履艰难。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体制内,无论是课程内容、目标、方法乃至评分方式,都以一般智力与社交能力的群体为导向,这导致一些无法融入团体的学生无辜被牺牲。



教育体制制式化

尤其在讲求效率、精英领导、高压的社会氛围下,学生时代就成了找神队友的时机。对于有轻度自闭症患者、焦虑或狂躁症患者、人格障碍或思觉失调等症状的同学,我们有这样的空间给他们吗?当看到这些同学被迫退学,班上感觉像少了一个“负累”时,我们要检讨的是,在这种制式化的教育体制下,是否真正能培育出有助于社会改革的栋梁?

刚卸任的前任教育部长马智礼,曾希望特殊学生能成为社会一分子,不会觉得自己是不幸或被边缘化的一群。但假若传统的教育体制没有改变,以及对咨商辅导与心理教育等资源投入,同学即没办法学会尊重,接纳与包容多元,弱势的边缘族群也无法融入主流社会而产生更大的矛盾与冲突。



反应

 

商余

【三八妇女节特辑】她和她的她/韵乐

文|韵乐

去年Netflix热播的中文台湾电视剧《她和她的她》看似悬疑科幻剧带入,事业有成的女主卷入一起国中老师谋杀案调查以及一起车祸意外开始,发现自己进入另一个时空的解离世界,后来随剧情发展逐步揭露不为人知痛心疾首的故事。

由许玮甯饰演的女主角林晨曦患有严重的解离症,这是她国中时期曾遭遇补习班教师谢国华性侵后的精神创伤后遗症,这让我联想起之前看过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讲述一名13岁国中少女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的故事,作者林奕含也是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在书本出版3个月后上吊自杀。

这两部作品都是真人改篇,从房思琪、林奕含到林晨曦,这是她和她的故事,但这些她,一直都活在我们之中,《她》剧中展现出各种女性可能会在这社会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创伤,包括权力性侵、职场霸凌、性别歧视、婚姻冷暴力等,这些遭遇换了不同的情境,套用在另一个女性身上也毫不违和。

选择忍气吞声

女性遭遇性侵害后报警率偏低,大部分的受害人在伤害发生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在这片谈性色变的文化土壤里,从小缺乏性教育,加上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即使事件曝光,也因取证困难,最后不了了之,就连受害者家属也不知该如何梳理痛苦情绪而转化为对受害者的指责态度,以作为一种取代关心的宣泄方式。《她》中林晨曦遭遇性侵后,很快就将事情告知父母,但是父亲却不可置信对女儿提出质疑,女儿强力否认后,父亲反问:“为什么你不反抗,为什么没有和他说不要?”社会普遍的厌女情节,让权力机制与无知更加打压受害者。林晨曦报警后,事情被校长和父母压下来,他们害怕事情闹大影响女儿的“声誉”,甚至加害人妻子还认为是林晨曦“勾引”他丈夫,在受到侵害后,被亲密的人二次伤害与羞辱,是许多性侵者共同经历。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士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房》节录。“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房》性侵女学生的老师李国华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

受害者选择沉默

本地导演林丽娟在《面包女孩》讲述男教师性侵9岁小学女童的电影分享中,也述说自己也有类似经历。而事实上,我国每35分钟就发生一宗性侵案件,然而国人对这样的现象却丝毫无感,大多数的性侵受害者仍选择沉默。

早前男教师强暴笑话引发社会关注,社群媒体发起的#MakeSchoolASaferPlace 中在1037性侵受害者中有9成都是女性,近9成发生在中小学,也让近23%受害者产生心理创伤,里面500多则都是发生在你我她周边的故事,让人发指的是大人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就算和老师投诉,也充耳不闻,而校方为了保护校誉赶紧平息风波,让学校一再变成犯罪隐蔽场所。

诸如此类的事件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希望唤醒大众对此社会议题的重视,多发现与关心身边的人,别让悲剧一再发生。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