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旧貌换新颜
记录建筑历史

1957年8月31日,当我国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默迪卡体育馆(Stadium Merdeka)”里高呼默迪卡的独立口号时,不仅意味着我们已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并取得管理和发展自己国家的“自主权”…… 它同时也意味着,将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等着我们去迎接。

在宣布独立之后,我们也与其它成功脱离殖民统治的国家一样,最紧要处理的挑战就是“国家建构”(State-Bulding)及“国族建构”(Nation-Building);这两项议题涵盖的范围广泛,但今次要探讨的,最主要是建筑的部分。



2017年8月31日,我国将踏入“独立60周年”,借这特别的日子,重新介绍马来西亚在逐渐迈向进步的旅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标志性建筑物;你或许见过它,也或许遗忘了,又或是已见过,如今却已面目全非……!

1989年的默迪卡体育场外观。
1989年的国家体育馆外观。

二战结束之后,很多东南亚国家都纷纷取得独立。

但宣布独立之后,首要面对的挑战,除了修复在战争中已被摧毁的基础设施,在首都建构具象征性、功能性或纪念性的建筑与空间,也是当时有必要紧急处理的重要事项之一。

无论是“国族建构”或“国家发展”,建筑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马来西亚,自然也不例外。

2007年,专门在研究我国独立建筑历史的学者,即赖启健博士花费6年时间搜罗史料,以及走访负责做规划和设计的建筑师,将马来西亚在1957-1966年的重要时期,辛苦建造的代表性建筑给记录下来;再由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出版,取名《独立的建构(Building Merdeka)》一书。



当时,正好是我国踏入“独立50周年”。

2017年,他们决定取赖启健撰写的书籍为蓝本,联合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Malaysi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在国油画廊(Petronas Gallery)里举办展览,作为本届的“吉隆坡建筑节(KLAF2017)”的项目之一;在展览厅中,你不仅能看见很多珍贵的旧照和模型,甚至还能听见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1974年10月14日,座落在首都的默迪卡体育场,正在加紧地进行着修建工程。

与世界接轨

吉隆坡建筑节总监洪志忠受访时说:“这其实是挺好的教育题材,我们展示的建筑,很多都被摧毁或翻新过了,而它们都是带领马来西亚走向现代化(Modernism)的伟大功臣。要知道,当时要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可说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而这些建筑都是关键元素。若我们要跟世界接轨,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它们都是最理想的桥梁。”

记载10座地标

在赖启健的书中,总共记载着10座于1957至1966年间,在我国建造的代表性建筑物,你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没错,正是默迪卡体育场、国家独立公园(Merdeka Park)、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国家语文局(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国家体育馆(Stadium Negara)、国家博物馆(Muzium Negara)、国会大厦(Parliament House)、国家回教堂(Masjid Negara)、苏丹阿都阿兹沙机场(Sultan Abdul Aziz Shah Airport)和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

首先要给你说的是,在1957年8月15日,由当年在公共工程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或称Jabatan Kerja Raya)里的一名美籍建筑师,即斯坦利裘斯(Stanley Jewkes)负责设计,能容纳2万1000座位的默迪卡体育场,我国随后有很多历史性的事项,均在这里举办;1962年,他甚至为我国设计了第一个室内的国家体育馆。

体育馆扮演团结角色

但近代的年轻族群都不知道,它当时还堪称是一座高科技体育场,洪志忠说:“要顾虑到各项运动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在做规划和设计的时候,他就要特别地小心;另外,当时的科技也不发达,在没有电脑的帮助下,难度就更高了,尤其要牵涉到精细的计算时。”

“还有,以前在各方面都没有工程师,所以建筑师都要‘一脚踢’,将一切工程细节,甚至是很多技术性的部分,他们都要自己想尽办法去解决。譬如在国家体育馆里能释放冷风的座椅,以当时技术而言,是很难达成的;而默迪卡体育场里的灯塔,也曾经享有‘最高’盛名。以前的马来西亚,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

但最重要的是,无论是默迪卡或国家体育馆,均扮演着“团结社会”的重要角色,透过运动或其它的重要活动,将原本陌生的大家团聚和联系在一起。

●苏丹阿都阿兹沙机场

60根单柱支撑屋顶

旧称梳邦机场的它,在1965年,由一家本地建筑公司“Booty, Edwards & Partners”(现称BEP Akitek Sdn Bhd)负责设计和建造,以取代第一个座落在新街场(Sungai Besi)的旧机场。

首个外派国家项目

洪志忠说:“当年的国家项目,通常都不会外派给私营的建筑公司进行,因为政府较信任公共工程局,但梳邦机场却是第一家外派的国家项目,主要是公共工程局的工作量太大了,所以政府只好外派给私营建筑公司。而当时的梳邦机场建筑工程也很先进,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你看,他们只采用‘单柱’去支撑屋顶,整座机场总共有60根的单柱,当时完全没人做过相同的设计,但之后的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就开始采用一样的支撑设计;另外,宽敞的大厅也是关键设计,它能给大众提供一个,能做群体社交活动的空间,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元素之一。”

1963年的国家回教堂模型,由公共工程局的3名建筑师负责设计,并在1965年落成。

●国家回教堂

3大种族共同完成

1965年,由公共工程局设计的国家回教堂,最抢眼的部分,正是呈层叠状的水蓝色扇形屋顶;很多人其实不懂,当初给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呈上的设计图中,这座扇形屋顶,原本是呈高贵的金色,但因预算不足,才把金色换成现在的水蓝色。

多年翻新失去原貌

但洪志忠感叹道:“这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历史建筑,但多年来的翻新工程,却把它整修得越来越糟,我喜欢它最初的原貌,当时的国家回教堂更美更纯朴。现在的回教堂,几乎都有一样的外观,以前的回教堂,反而能有更自由的诠释手法。”

再看国家回教堂的内部,极具代表性的48根柱子,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曾经问过负责设计的建筑师之一的巴哈鲁丁(Baharuddin Bin Abu Kassim),他告诉我是48棵的椰子树;在他成长的乡村里,总共有48棵椰子树,你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我觉得把国家项目的设计,与自己家乡的环境做连结,其实是挺特别的想法和概念。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座国家回教堂,由3大种族一起贡献完成,那种团结的精神,才让它更显珍贵。”

特别为展览打造的层叠状扇形屋顶,还原了第一份国家回教堂设计图中的高贵金色,很漂亮吧?
国家回教堂的一部分建筑模型,当中的许多设计细节,都是根据回教教义建设的。
特仁达军营

●特仁达军营

目前已被摧毁的特仁达军营(Terendak Camp),在1962年由英国、澳洲和纽西兰的政府注资,专门给英联邦步兵旅和其家属建造的军营,还贴心地建造了学校和其它基础设施,当时共有超过1万人居住在此。

当年,还在建造中的国会大厦。基本上,以往和现在的国会大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国会大厦

1963年,由公共工程局的英籍建筑师,即威廉艾弗希普利(Willian Ivor Shipley)设计。洪志忠说:在公共工程局的标志里,我们就能看见国会大厦,其实能成为标志的历史建筑不多,所以我觉得蛮特别的。”

省思建筑背后的精神

除了较大型的标志性建筑项目外,很多我们仍在使用的设施或建筑物,譬如学校、医院和公共房屋(Public Housing)等,均是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探讨的范围内,因为它们都是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元素。

在我们宣布独立之后,最早建造的公共房屋,正是座落在东姑阿都拉曼路的苏莱曼宅院(Suleiman Court),用意是要解决擅自占地者的问题,给来自偏僻地区的穷苦人家居住,但在1986年就被拆除了。

1961年,在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萨(Tun Abdul Razak)的建议下,为偏僻地区来市中心居住的人们,建造一座拉萨敏申组屋(Razak Mansion),以协助他们适应城市生活;1967年,则有东姑阿都拉曼组屋(Pekeliling Flats)。

关注社区精神

洪志忠说:“我很喜欢公共房屋计划的概念,在注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之际,他们还会去思考到人民的部分。虽然公共房屋的设计都较简单,因为要快速建造的关系,但在规划方面,他们还是会关注到社区精神的部分。

“我觉得,无论贫穷或富有都应该要能住在同一个社区里,而不是穷就要住到偏远的地区,富有就要住在市中心,所以公共房屋计划提倡的精神,其实是很好的。”

着重公共用途

对他来说,建筑存在的意义,原本就不只是美观而已,而是要解决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但现在的建筑都较注重在商业的部分,而忽略了公共用途。

“我觉得,这是有必要改变的,政府应该更看重给人民使用的基础设备,以独立之后的马来西亚为借镜,一起把现在和未来的马来西亚变得越来越好。”

对洪志忠来说,他最看重的不是美化(Beautification),最重要的还是建筑的功能性。
1964年建成的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据说是最早出现在吉隆坡市中心的高楼。
目前还存在的拉萨敏申组屋(Razak Mansion),在初建造时的构造。

海纳百川精神

另外,早年在马来西亚的建筑界,也有一个很值得强调的创意精神。

“我国以往很常举办公开性的竞赛,让全球的建筑公司参加,这其实是一个很健康的做法,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创意,并发掘更多的人才,以往的马来西亚绝不会筑起高高的围墙去抵制外来的人才。

“当时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马来西亚,我们会很愿意去接受新的创意,而不只是闭门造车;你看,包括当年的马来亚大学和渣打银行的建筑设计,均是竞选出来的成果。而且,这样也间接展现出了民族的精神。”

简单来说,当时的大马希望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物,还有背后的海纳百川,这对洪志忠而言,是独立60年的现在更值得我们省思的精神。

1966年,由私营建筑公司设计的吉隆坡中央医院,据说它曾经是全球最大的中央医院之一;图为1995年的面貌。
同样已经被摧毁的东姑阿都拉曼组屋,呈方块状的建筑构造,能方便且快速的建起。
最早建造的公共房屋是苏莱曼宅院。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2025年值得关注行业和股票/傅宣

展望2025年,股市将继续受全球趋势和政策环境的驱动,为投资者提供多种潜在机会。

以下几个行业和相关股票被认为值得重点关注,可能在未来一年内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一)手套:低迷后复苏机遇

手套股在经历疫情后的大幅下跌后,市场对其关注度有所降低。然而,这个行业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

●行业优势:

(1)产能与技术升级:在疫情期间,手套公司扩大了生产能力,并更新了生产设备,使得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2)成本优化:手套企业趁低迷期裁减冗余员工,并大力推进自动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

(3)资本充足:疫情期间的高利润让手套公司积累了丰厚现金储备,为未来的扩展和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

●挑战与转机:

最大的挑战来自中国手套供应商的激烈竞争。由于中国成本较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然而,2024年美国宣布对中国手套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为大马手套公司带来了竞争优势。

从2025年开始,中国手套出口美国的关税将提升至50%,2026年进一步提高至100%。这一政策改变显著提高了大马手套的市场竞争力。

●收益公司:

推荐关注贺特佳(HARTA)和高产柅品工业(KOSSAN)。2024年9月相关关税新闻发布后,这些股票的表现迅速回暖,展现了市场对未来增长的信心。

二)电动车:政策驱动成长引擎

电动车行业近年来受到全球各国政策支持,而大马政府也积极推进相关行业发展,预计2025年将是这一行业的关键增长年份。

●推动力:

(1)燃油补贴减少:大马政府计划逐步削减对高收入群体的RON95燃油补贴,这将提高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成本,促使更多人选择电动车。

(2)本地电动车普及:第二国产车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售价低于10万令吉的电动车,这将吸引更多消费者,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

(3)供应链发展:电动车相关企业,如电池生产商,将显著受益于行业的扩张。

●受益公司:

1.震科(GENETEC):作为领先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预计将获得订单增长。

2.森那美(SIME)和MBM资源(MBMR):这两家公司是第二国产车的主要股东,电动车销量的增加将直接提升其盈利能力。

三)房地产:延续复苏周期

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逐渐复苏,预计2025年将继续维持增长势头。

●长期趋势:

房地产行业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2022年的复苏预计至少持续三年以上。这意味着2025年仍是投资这一行业的好时机。

●外部推动:

美中贸易战加剧,迫使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迁至东盟,包括大马。这将增加对工业用地和办公楼的需求。此外,随着电动车行业发展和外资企业涌入,住宅需求也将随之上升。

●受益公司:

绿盛世(ECOWLD)。其住宅和商业项目因良好的设计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受外籍人士欢迎。尽管股价已突破2令吉,但未来仍有上涨空间。

四)建筑:私人合约拉动增长

尽管政府预算对建筑行业支持有限,但私人领域的建筑项目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在贸易战背景下和电动车相关基建设施建设的带动下。

●行业亮点:

(1)私人领域增长:包括数据中心、电动车充电桩、工业设施建设等在内的私人建筑项目正在快速增长。

(2)减少政府依赖:一些建筑公司通过专注于私人合约,避开了政府预算波动带来的风险。

●受益公司:

KERJAYA(KERJAYA)是一家几乎完全不依赖政府项目的建筑公司。

私人建筑需求的增长将为其带来更高的订单量和盈利能力。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